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願我們,歸來仍是少年

願我們,歸來仍是少年

我們可以找到一百個討厭回家過年的原因,卻忽略了那一個必須回家的理由。

不知不覺,又到了過年的時節。

過年回家,成了大城市異鄉人避不開也繞不過的一項既定行程,那是一種文化習慣,更是一種心靈歸屬。

上大學的時候,過年回家總是洋溢著一股愉快自由的氣息——剛剛從臨時抱佛腳的緊張考試中解放出來,期待著思念已久的家裡飯菜的味道,還有老同學久別重逢叨叨敘舊的傾訴欲,所有愜意都混雜在一起,有種少年不愁的意氣風發。

那時候回家,買的是半價的學生票,自然是要擠著回去的。儘管在擁擠的車廂里,但是那顆歸來的心,卻是急切而溫暖的。

然而進入社會,工作了之後,大家過年回家開始有了別樣的情緒——糾結於自己還未能功成名就榮歸故里,無奈於同學聚會上的各種攀比和自吹,也擔心被親戚們調侃比較甚至鄙視......

漸漸地,過年回家開始被各種情緒裹挾著,不再僅僅是單純地回家。所以,有很多人找到了不回家的理由——

過年已經沒有以往的年味了,那是上一輩人過的節日;

與其應付家裡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還不如出國度個假;

春晚都不看了,回家也只是換個地方吃飯睡覺上網而已;

為什麼要和全中國好幾億人一起趕著回家啊,平時回去不也一樣嘛……

似乎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一百個過年不回家的理由,回家已經不再是一種必需。

而我也緊隨潮流,在去年選擇了不回家過年,出國旅遊了。為此,我在去年元旦特意先回家了一趟,跟老爸老媽說明了情況,然後還暗自覺得自己這樣的安排非常妥當,也非常時髦。

記得大年三十那天,我在國外免稅店的咖啡廳里跟爸媽視頻。

老爸第一句話就問我,「那邊冷不冷,是不是下雪了,你穿的是新買的羽絨服吧,多穿點別感冒了。」

接著老媽湊過來說,「正在做飯呢,今年做的菜不多,有雞湯,紅燒鵝,筍乾肉片......你在那邊吃飯了嗎?」

看到鏡頭裡父母微笑的臉,我依然能感覺到他們有些失落,一種惆悵感在心頭蔓延開來,掩蓋了剛剛購物的興奮。

接下來的幾天,我吃了很多沒吃過的東西,買了很多新鮮的玩意,還滑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雪,可是當回到酒店,躺在鬆軟的大床上,我心裡卻有著莫名的內疚。

同時,我也發現,其實自己不願回家過年,除了想要逃避那些複雜的人情世故,還有一種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態。

就像很多人看到小城裡的一些小夥伴們,結婚生子,事業穩定,房車皆有的時候,可能就會質疑自己的選擇——如果留在小城,其實自己也能過上一樣所謂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現在在大城市,一切都得靠拼。

似乎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種衣錦還鄉的衝動,好像只有自己過上了人人稱羨的所謂物質生活,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和仰慕之後,才覺得自己有底氣與那個熟悉的家鄉握手言和。

可我發現,那是一種過度自尊的虛榮心造成的,實際上毫無意義。

不僅是在家鄉,即使是在大城市裡,很多人都會認為有車有房有娃有錢是人生成功的標配,可那是他們的價值觀,難道我們就該被這樣的價值觀所挾持,變成一個個千篇一律的人嗎?

事實上,就我而言,車就是一個負擔——在上海,你開輛車去見朋友,等紅綠燈,找停車位,還不如別人打個的坐個地鐵來得便捷,而把時間花在開車上,在這個時間就是生命的高效世界來說,完全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我打個的,就相當於雇了一個司機,這還能看本書或是聽個課呢?!

還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買不起房就是loser,可在我的價值觀里,被一套房子鎖死的人才是真正的loser。為了買一套房子,不敢隨便換工作,不管隨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困在房子里縮手縮腳,那才得不償失。

如果你是有知識有能力,並且願意不斷成長的人,難道你還擔心自己的價值增長速度會不如房價的增長速度嗎?

至於你是否戀愛,是否結婚,是否賺了足夠的錢,這只是衡量一個人生活的單一面向,卻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其實大部分人根本不關心你是否真的快樂,是否真的幸福,他們只是喜歡扛著溫情的大旗,希望從你身上找到優越感,希望你按照他們的價值觀過活,因為在有些人眼裡,生活只有一種,就是他們現在過的那種。

而這些困擾最本質的原因,就是我們內心想要尋求認同的慾望,它讓我們盲目地從眾,期待通過外界的評價來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

「千萬不要有富貴還鄉的那種衝動。如果有了這種心態:馬上扇自己兩個耳光,因為這時候的你,依然站在原來的階層,跟他們無異!當有一天,你連這個都不屑,在某一個場合跟他們淡淡相處,雲淡風輕,像當初那個出發的少年一樣歸來的時候。嗯,你真的跟他們不一樣了。」

當我把自己的價值觀理清楚了之後,我發現,其實根本不必在意過年回家可能遭遇的各種窘境,更不需要懷著榮歸故里的虛榮心,因為我們要過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過著別人眼裡的浮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取捨,一個真正通透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同時,他也會用自己的智慧和學識,捍衛自己的生活選擇。

當敲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也正在回家的列車上。

我已經不再需要和別人擠在吵鬧的車廂里,我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忐忑不安,跟自己較勁。

這次,我可以從容淡定地面對自己,也面對他人——堅持自己的生活態度,但也積極回應別人的「關心」,放下那些自負與虛榮,但也包容他人價值觀的迥異。

由此,我回家的理由變得特別簡單,只是想要吃老媽的飯菜,想聽家人的碎碎念,想重溫少年時候的愜意,而過去那些糾結,無奈,擔心,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個姑娘在外地加班不能回家過年,就給家裡父母打電話說今年不回家了。

後來她媽媽告訴她,雖然她爸爸知道她不回去,但他還是一個人冒著冬天的寒風在車站一直等一直等。

她媽媽打電話讓他回來,她爸爸卻說:「萬一她騙我們呢,萬一她晚上回來了呢......」

對於我們,不回家過年的理由有千千萬萬,卻總也抵不過那個回家的唯一理由——

對於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陪伴。

而去年過年在外旅遊所感受到的那種內疚,讓我意識到,在父母眼裡,也許只有子女陪在身邊的春節,才是真正的過年吧。

因為自己的追求,或是生活上的奔波,我們與父母漸行漸遠,這是一種無可奈何,也是生活的一種必然。

讓自己成長起來,變得優秀,變得獨立,讓父母安心,也讓他們感到驕傲,這也許就是我們不能常伴左右,所能為父母做到的,最大的補償吧。

而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願我們,歸來仍是少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言稚語 的精彩文章:

你選擇做上帝,還是選擇做好自己?

TAG:自言稚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