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全球規模最大的盛會!看中國新年如何讓BBC交口稱讚

全球規模最大的盛會!看中國新年如何讓BBC交口稱讚

新年已經在進入正題,想必你已經不再想讓每年乏味的春節聯歡晚會轟炸你的頭腦。

有時候你也許會好奇外國人的新年,想去體驗一番,可一想到拮据的經濟就不得不放下這樣的念想。

同理,有一幫過慣了西方新年的外國人也和你一樣好奇異國的春節,不妨看看在他們的視角下,能描繪出一個怎樣動人心弦的盛大節日。

BBC出品的這部《中國新年:全球最大的慶典》是少見的盛讚中國的紀錄片,豆瓣評分也高達8.1,是難得一見的精品新年紀錄片。

回家

中國的春節對於各位自然不比過多言說,這是我們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

無數遠在他鄉的遊子不惜千里路途也要與家人團聚,這也造就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

一提起春運,不少人就會感到頭痛。

泱泱中華,幅員遼闊,從廣袤的沙漠到遼闊的草原,從俊麗的山川到沿海的富饒,這不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外國記者馬上就能理解的。

無論身處何地,人們心中都有一個同樣的信念——回家過年!

為了這一個簡單的訴求,中國的交通系統可就遭了殃,在春節,將有10億人往返於家鄉和工作地,這個數字還將增加。

在首都北京,這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在春節期間通過公路交通出行的人數高達32億人次。

而全國鐵路交通的代表北京西站,也將迎來它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刻,全中國接待超過3.5億的返鄉旅客(2018)。

今年,中國鐵路官方售票網站12306累計售票2.8億張,成為全球最大的實時票務交易系統。

在除夕前的兩周時間裡,有超過300萬人次從北京西站出發回家過年。

對於這些趕著回家過年的人來說,春節的假期可能是一年當中唯一能夠徹徹底底休息的一周。

想要讓這百萬歸鄉大軍順利出行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北京鐵路局調度指揮中心是亞洲最大的鐵路調度指揮中心,這裡掌管著北京地區所有列車的進出。

與車站裡的擁擠相比,這裡少了一分喧鬧卻也多了一分忙碌。

在所有人都回家過年的時候,鐵路工作者們不單單要堅守崗位,甚至還要應對增開的更多列車。

但只要想到能讓數百萬人過上一個安穩年,他們自己的付出也就不算什麼了。

在中國版圖的另一側,有很多人可能就沒有坐火車這樣的待遇了。

中國南方的廣東與廣西,雖並稱為兩廣,但兩者的發展差距卻仍舊比較大。

不少廣西的同胞都在廣東打工賺錢,做著最辛苦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資,唯一盼著的就是一年之中能回一趟家,見見孩子父母,享受短暫的天倫之樂。

他們不懂得什麼網路搶票,也坐不起高鐵動車,索性就開著平時上下班的摩托奔向家鄉的目的地。

南方的春天總是伴隨著雨水和刺骨的寒冷,摩託大軍一路風餐露宿,可能要開幾天才能到家。

雖然這兩年鐵路建設更加完善,收入水平也有所上升,摩託大軍的數量有減無增。

但出於對外來務工者的關懷,每年兩廣都會設立大量摩托軍休息站點,組織志願者為他們服務。

慶祝

就像世界各地的節日都有各種慶祝的活動一樣,中國的新年在全國各地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慶祝方式。

冰城哈爾濱,正用它的方式證明自己冰城的美名並非虛傳。

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暢遊一番,這是東北人的氣節,只是鍾愛這種方式的都是退休的大爺大媽,少了幾分年輕的生氣。

尚有力氣的壯年們則聚集在凍成溜冰場的河面上,開採一種特殊的資源——冰。

短短一個星期8000名工人在這裡採挖了18萬立方米的冰塊,為接下來的冰雪節做準備。

展覽場地上,無數工人正在建築他們心中夢幻的故鄉,就像當年用青磚修建長城的工匠一樣,只不過他們手裡的建材正是故鄉的冰磚。

在緊張的施工期間,這裡簡直就是一個典型的建築工地,你可以見到各種工程機械,有塔吊、叉車、腳手架……

三周之後,地球上的這片一隅之地就變成了冰雪的樂園。

這裡會有以滕王閣為原型建造的中式古典塔樓,也有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還有以莫斯科紅場為原型的俄羅斯式建築群。

事實上,撐起整個冰雪節的並不是什麼東北特色的冰磚,而是工匠們傳承了60年的開闊眼界和文化包容。

夜晚的冰雪樂園愈發顯得魔幻,五彩的霓虹燈把原本清淡素樸的冰塊裝點成了另一個世界。

然而在河北張家口的一個小鎮,有著一種比東北冰雪節更加絢麗的慶祝活動,它以1000多度的高溫和零下30度的東北各佔了兩個極端。

暖泉鎮,擁有天然的溫泉資源,這大自然的饋贈早在兩萬年前就吸引來了我們的祖先在此定居。

至今那裡仍保存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建築的文化習俗,可能是全國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寶地。

這裡聞名遐邇的新年慶祝活動名叫「打樹花」,乍聽起來有些雲里霧裡,可能火樹銀花這個詞會讓你體會到意境。

打樹花實際上就是熔融的鐵水灑在城牆上飛濺起的火熱金屬碎片,遠看起來就像是煙花一樣耀眼瑰麗。

說起打樹花的起源還有點不太體面,相傳是500年前一位鐵匠發明的,因為它用最廉價的方式實現了煙花的效果。

可是如今,打樹花已經遠沒有成品煙花來得廉價和方便,打樹花也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

薛建國先生是打樹花的最後一位傳承人,膝下育有兩女,這項傳男不傳女的手藝已經很難傳承下去了。

即便是開放傳授,也未必有人會願意選擇這項危險辛苦的手藝作為畢生的工作。

人們高喊著保護民間傳統文化,甚至為打樹花專門建設了復古城牆,供人表演和觀賞,但真正的保護真的如此簡單嗎?

飲食

北京的聚會餐飲之中,火鍋無疑是最知名的一種。

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生起溫暖的火爐,將從市場買回來的新鮮食材切成片,放入滾燙的鍋里涮上一涮,美味又暖心。

當然節日的聚會總離不開中國人最愛的白酒。

中國人的酒文化自成一派,從原料到風味都在眾多國家之中別具一格。

瀘州,一個念出來都忍不住接上「老窖」的地名,足以顯示其酒文化的深厚。

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鳳凰山上的泉水就是最好原料之一。

在那些古老的釀酒廠已經使用了幾百年,就連釀酒的高粱也是以不斷添加新料的方式延續了幾百年。

與釀酒相比,中國人酒桌上的文化似乎能更容易鎮住一個老外。

一輪一輪的敬酒讓自恃酒量不錯的外國記者有些招架不住,但與朋友聚會相比,商務場合的酒桌才是真正的修羅場。

但無論喝酒與否,春節時期的聚會大家無非都是圖個團圓和相聚。

年夜飯正是中國文化最普遍最傳統的一個環節。

無論是餃子的元寶寓意,還是年年有餘的魚,這一頓所有的講究和說頭都是為了來年的順利。

不僅是舊一年的總結,也同樣是對新一年的期冀。

吃完這頓飯,過完這個團圓年,又要為來年的團圓飯而奮鬥。

說起來可能有些誇張,但是應該有不少人會贊同這樣的說法——中國人的生活就是圍繞著新年的周而復始。

中國新年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盛會,也是中國人最強大的信念。

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62年前他燒掉所有研究資料毅然回國,用生命換來了中國科技事業的騰飛
為了照顧單身狗感受,我們找到了這些孤獨且偉大的科學家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