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長江三鮮:鰣魚(4)

長江三鮮:鰣魚(4)

原標題:長江三鮮:鰣魚(4)



由於鰣魚進貢,所以身價不菲,價格極為昂貴,非小戶人家所能品嘗,所謂「甘肥不入罟師(捕漁人)口」(梅堯臣)是也。

清人陸以《冷廬雜記》:「杭州鰣魚初出時,豪貴爭以餉遺,價值貴,寒不得食也。凡賓宴,魚例處後,獨鰣先登。」


另一清人黎士巨集《仁恕堂筆記》:「鰣魚初出時,率千錢一尾,非達官巨賈,不得沾箸。」


鰣魚已成為社會等級和身份的象徵。《金瓶梅》中就提到了「糟鰣魚」:「……落後才是里外青花白地磁碟,盛著一盤紅馥馥柳燕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


據美食家介紹:品嘗長江鰣魚講究「三吃、三味、三營養」。新鮮長江鰣魚蒸後雙鰭「飛翔」,食用時口感豐富,三層滋味,層層不同,且每一層都有極高的營養價值。第一層魚鱗閃閃發光,入口即化,富含膠原蛋白,對皮膚極佳;第二層是魚鱗下面的灰色肉質層,口感綿密,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第三層為白色魚肉,魚肉細膩且蛋白質豐富。

鰣魚進貢,整整延續了兩百多年。直到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山東的地方官張能麟,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直言不諱地寫了一道《代請停供鰣魚疏》:「一鰣之味,何關重輕!臣竊詔鰣非難供,而鰣之性難供。鰣字從時,惟四月則有,他時則無。諸魚養可生,此魚出網則息。他魚生息可餐,此魚味變極惡……若天廚珍膳,滋味萬品,何取一魚?竊計鰣產於江南之揚子江,達於京師,二千五百餘里。進貢之員,每三十里立一塘,豎立旗杆,日則懸旌,夜則懸燈,通計備馬三千餘匹,夫數千人……故一聞進貢鰣魚,凡此二三千里地當孔道之官民,實有晝夜恐懼不寧者。」


此疏送至康熙龍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寫得有理有據、條分縷析,通情達理、意切情真。康熙皇帝覽疏,反覆研讀、吟哦不已,龍顏遂為之動,於是拿起御筆,在奏摺上寫下八個字:「所奏極是,永免進貢。」


天下以食為天,鰣魚就這樣出現在了大清帝國的奏摺與聖旨之中,被列入長江四鮮之中是當之無愧的。


不進貢了,但依舊不影響皇帝吃魚,康熙後四次下江南,都住在了曹寅家裡,恐怕與鰣魚不無關係。


?@B


曾在揚州做過兩淮巡鹽御史的曹寅,對鰣魚也頗有研究:


「手攬千絲一笑空,夜潮曾識上魚風。


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


三月齏鹽無次第,五湖蝦菜例雷同。

尋常家食隨時節,多半含桃注頰紅。」


原詩有曹寅自注,說明每年最早打撈的頭潮鰣魚名為「頭臕」,這是要專門作為貢品送到京城的,曹寅就曾兼當過貢使。二潮的鰣魚,美其名「櫻桃紅」,鰣魚產地的達官貴人才能進食,「多半含桃注頰紅」就是指二潮捕撈的鰣魚。


其實,曹寅在其《楝亭詩鈔》中另有有一首《和毛會侯席上初食鰣魚韻》,詩有句云:「乍傳野市和鱗法,未敵豪家醒酒方」,似乎曹寅對於烹制鰣魚留鱗法不那麼欣賞,感覺曹寅不會吃鰣魚,實則鰣魚只是其「尋常家食」而已。


《紅樓夢》中寫「吃」的章節約佔30%,單是寫到「宴」的就有90多處。描寫的食品多達186種,其中主食原料11種,食品10種,點心17種,菜肴原料31種,食品38種,調味品8種,飲料23種,果品30種,補品補食10種,外國食品7種,洗浴用品4種。

在這些美食之中,竟然沒有提及可以作為貢品的「鰣魚」,因為鰣魚,只是曹家的「尋常家食」而已。


牛恆剛:2018年1月24日於上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弗瑞德 的精彩文章:

羅家德:關係與圈子
宜家創始人91年的人生經驗:規矩越複雜,就越難遵守

TAG:弗瑞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