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洋務運動的不同稱謂

洋務運動的不同稱謂

洋務運動是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然而在世界各地卻有不同的稱謂,說來

有趣。

「洋務」一詞來自「夷務」,中國自古稱華夏,相比四鄰文明較高,所以

常用蠻、夷、戎、狄來稱呼四鄰,認為他們均是沒有開化的落後民族,位於東

方的是「夷」,南方是「蠻」,西方是「戎」,北方是「狄」。清朝最初也以

此來稱呼西方,因為那時還沒有地球方面的知識,西方人來自海上,清朝便以

為他們來自東方,所以也一併稱之夷人。英國人赫德說,清朝「居官者初視洋

人以夷,待之如狗。」由於「夷」字帶有侮辱和歧視意味,因而西方國家都非常反對,英國代表璞鼎查便對清政府代表咸齡指出「夷字不美,嗣後望匆再

用。」由於西方日益強大,清政府日後終於逐漸「每諱言夷務,甚至文移公

牘,稱以夷務為洋務,又稱外國事件,不敢斥言夷字。」後來舉凡「洋人之

所務,」「借法以自強,」希圖引進西方科學技術、辦工廠、買機器、修鐵路、開礦山、辦教育等的人物皆被稱為「洋務派」,他們的行動亦被概稱為「辦洋務」。

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面臨中國「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清政府認為「探源之策,在於自強,」面對西方的威脅「似當委屈周旋,但求外敦和好,內要自強,」因此人們將他們這種向外學習、辦洋務的活動皆稱之為自強新政,又因新政發生於同治、光緒年間,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同光新政。」

但是在美國、台灣地區的學者對這場運動則卻多稱之為「自強運動,」而不

用洋務運動。台灣呂實強先生說:「『自強運動』是代表當時人心裏面對內憂

外患的壓迫,……『雖然在政治上沒有用外國人方法(因為當時沒有看得那麼

遠),甚至說在西學、西藝方面,也沒有能夠徹底學到外國人的科學精神和方

法,但是他們內心的熱情,內心的動機,是向著愛國的、努力進奮的方向去

走,所以我們用『自強運動』是代表一個繼續的、完整的動力。可是大陸上要

否定這些努力,所以他們用了『洋務運動』」,「僅是借用外國人的科學技術

來完成他們的保衛封建政權,與帝國主義和作為維持統治階層自己的利益,所

以他們借用這些科技的目的並不是愛國的,是與人民為敵的。如此解釋下來,

他們說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他們所作的努力都是站在與人民對立的立

場,他們既然違反了人民的利益,便只有失敗。當然引導到毛澤東說人民革

命,領導人民,順應人民,所以他們會成功,目的在這裡,所以排除了『自

強』這個名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勢在必行城市空間設計大賽
教你這道操作簡易又能提升餐桌逼格的硬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