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成長,是所有人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標。

其中,職場成長,更是如此。

在這個什麼都要求快的時代,太多人希望能獲得一步登天的秘籍,尤其是在職場上。《成長系列》便是將我所習到的職場秘籍與大家分享,希望更多有緣人能憑藉這個秘籍走上自己想要的職場快車道。

我們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困擾,由於管控不好自己的情緒,而導致每每對當時場景下自己的作為而懊悔不已,並發誓下次一定不會如此,但依舊在同樣環境下失去理智。這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緒管理問題。

一、什麼是情緒

雖然我們總是困擾於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但我們似乎並未正視過情緒這個名詞背後的意義。

何為情緒?

百度百科上這樣定義情緒: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乍一眼看過去,比較晦澀難懂,下面我通過一個案例來進行解釋。

某一天,小A經過領導辦公室的時候,看到小A關係非常要好的同事正在和領導溝通,碰巧聽到他說一句話:我覺得小A工作上細心不足。然後小A也不好在領導門前逗留,便離開了。但這句話卻這樣映在了小A的心裡。等同事從領導那裡出來後,小A看著他的眼神微微發生了變化。下午的時候,同事拿著小A當時做過的一個東西來請教你,小A對他的態度有些微微的改變,說話的語氣不同於以往。結尾的時候,同事很平常的指出了小A的一個錯誤,如果放在平時,小A會非常感謝。但在聽到了那句話後,小A心中突然感到有些惱火,便有些不服氣的說:「就你細心。」同事覺得你莫名其妙,就這樣不歡而散。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在這次埋下了隱患,後來也漸漸疏遠。

從這段案例中,我們作為旁觀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小A聽到同事說的那句話:「小A工作上細心不足」正是整件事情的導火線。

小A因為聽到了這句話,在腦中自動腦補加工成原來同事在領導面前告他狀是為了博取自身利益。

這樣,小A對同事的產生了情緒,繼而態度發生了改變,作用在行動上,便是無法接受同事對他任何錯誤的指點,認為這都是同事在找他茬,最終導致兩人的關係疏遠。

因而,情緒就是我們對所感知到已發生事實,通過我們認知體系進行加工所形成的感受。

放在案例中,就是小A通過聽到同事說的這句話這個事實,然後在自己認知體系中加工成同事是在領導面前告他狀,目的是通過貶低他來抬高自己,既然聯想之前與他關係非常好,任何事情都與他分享,擔心他可能還會講以前他偶然吐槽領導的話告訴領導,進一步貶低他。心裡產生了生氣、懊惱、擔憂等多種複雜的心情。

二、如何管理情緒

如果你是小A,你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在明確了什麼是情緒後,我們將情緒的認知進行拆分,事實+認知=情緒產生觀點。

1

事實是否完整、準確?

小A聽到的事實是:同事在領導面前說小A工作不夠細心。那麼首先我們需要看這個事實是否正確或者完整?

中文的博大精深在於你可能一句話聽一半都都會差距十萬八千里,一句話不配合上表情和上下語境也會千差萬別。

真正完整的事實可能是:領導問同事,你覺得小A平時工作如何?同事非常客觀的評價是,覺得細心不足,但主動性很強。如果小A聽到完整的這段評論,實際上並不會有後面非常強烈的情緒反應以及衍生出來的諸多腦補。但重點是,小A陰差陽錯沒有聽全。因而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去驗證我們聽到或者看到的事實是否真的是事實,是否是完整的、正確的。

至於驗證的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

可以直接去找同事問,進行同頻。如果覺得開不了口,可以通過側面和同事聊天來打聽等等。

2

認知是否正確,是否增加了多餘的腦補環節

整個事情是由聽到那句話作為導火線,繼而引發了小A對與同事的腦補環節,包括腦補同事在領導面前告狀、過往和他的好關係都是為了從他這裡獲得信息,並在關鍵時候在領導面前告狀等等。

我們需要明確一個認知,腦補是最沒有用也最沒有必要的東西,要學會去刪除這個環節。

所謂腦補即根據看到的所謂事實產生的情緒,將所有與這個情緒相關的可以作證加強的事實和回憶掉出來進行聯想,更加加深該情緒。

其實這裡最可怕的就在於我們容易發生偏執,產生諸多聯想,過往很多另一面的情緒完全忘卻,沉浸在本次情緒的紅河中。

看過諸多言情電視劇的小夥伴一定還記得,女主角被男主角冷落一兩次,開始腦補,繼而傷心欲絕,最後決心離開。實際上程度往往還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實中這樣的場景更是數不甚數。本來這件事情只會產生一級的傷心和憤怒,但因為腦補了太多所謂聯繫的事實,導致悲傷和憤怒上升到了十級,最終爆發。

因而,大家一旦發現自己開始進行腦補,開始將過往所有事情進行所謂聯想的時候,要給自己一個驚醒。我對本次事實的認知是否正確?

3

事實和認知都正確,我的情緒是否必要?

如果事實和認知都正確,同事就是在領導面前告了我的狀,然後如何呢?

為何我的情緒會產生如此大的變動,肯定是因為同事告狀的這個動作將會對我產生影響。不外乎兩者:一是我擔心領導對我產生偏見;二是我恐懼過往和他友好的關係中我是否被他抓住了把柄,傷心自己的遇人不淑。

首先,針對第一種情況:領導是否會因為他的一句話而對我產生偏見。

第一:領導不會,領導不相信我工作細心不足。那我完全沒有必要產生這樣的擔憂。

第二:領導相信,認為我確實細心不足。那麼我需要反思:首先我自身是否具有這樣的問題,如果有,我要做的不是去責怪同事告狀,因為即便沒有同事告狀,領導也會知道我細心不足。那我需要做的就是去訓練加強自己的細心。其次,如果我本身工作細心很足夠,但同事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領導又為何會相信,那還是會到自身,一定是我自身在「被看見」的過程中,有什麼做的不夠好的地方。當然人無完人,我們永遠無法保證所有人都對我們有最公平的評價,但只要我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有時候一些短暫的評價不影響我們的目標,我們並不需要有多在意的。

在意,不過是因為我們內心不夠相信自己,希望通過他人的友好評價來認定自己的優秀。那隻要相信自己優秀且正在更加優秀,就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他人的評價如何。

因為時間會讓所有的優秀都被看見。這是一件事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做起來很難的事情。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堅定自己的內心,強大自己的心力。

其次,針對第二種情況:我責怪自己遇人不淑,擔心過往被抓住了小辮子。

在這裡,遇人不淑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每個人哪怕是再優秀的大佬都會遇到。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此而責怪自己。當然,小小的難過是會有的,但不足以讓我們產生巨大的情緒波動,也沒有必要影響我們的心境。

當然,既然確定了原本的好友是遇人不淑,我們就慢慢疏遠就好,也沒有必要太糾結結果。

針對被抓住小辮子,那就是我們個人的問題了,凡事無愧於心,自然天地可證,沒有需要擔心和害怕的地方。

因而,由於我們不是聖人,我們會有情感的波動,但理智分析來說,我們沒有必要產生大幅情緒波動,也沒有必要讓影響影響到我們原本的生活質量。

我們之所以有情緒,因為我們不是聖人,我們只是世界一名普通人。我們接受自己會有情緒,但我們更應該理智去分析一些不必要情緒的來源是哪裡,並進行自我吸收消化。

情緒不可怕,也沒有必要迴避。但最可怕的是我們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甚至錯誤的情緒,這些將極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需要管理的準確來說是這些不必要甚至錯誤的情緒。

我們再來回憶一次這個情緒管控模型:事實+認知=情緒觀點。

並嘗試提問幾個問題:

1、回憶事實是什麼?

2、事實是否正確完整?

3、認知是什麼?

4、認知裡面是否有錯誤或過度的腦補?

5、認知是否準確?

未待完續,敬請關注。

有趣|有用|有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言哲語 的精彩文章:

TAG:微言哲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