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幹了這一杯!

來,幹了這一杯!

音樂來源於有米青年和饅頭音樂

醉酒窘態,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

「誒,老李!聽說了嗎,張子死了!」

「哪個張子啊?咱以前那個同事,前兩年辭職自己干去的那個?」

「可不是嗎!就前幾天,喝死了。」

「他酒量可好!我和他喝過。我都溜桌了,他還沒事一樣呢!喝死了啊?」

「可不是嗎!說來也是。這兩年他日子不好過。和別人談工程。對方獅子大開口,又是當地一霸,這活全是他干——全包了。張子惹不起啊!那個王八蛋說了,沒錢沒事啊,說讓張子他老婆陪自己喝酒來,這事他就給辦。張子不答應。王八蛋又說,也行。喝一杯白酒減一萬。就這樣活活喝死了呀!」

「太他媽黑了!你怎麼知道這麼清楚啊?」

「小李說的啊!這社會……嘛也別說了。咱這樣挺好的,安安穩穩的。為咱踏實日子,來,干一個!」

在我比現在可愛的多的時候,曾經和爸媽一起出去吃過很多的飯。有的是和爸媽的親戚朋友吃,有的是和爸媽的同事吃;有的是婚禮宴請,有的是家庭聚餐。但似乎都沒能少了「酒」這麼一樣東西。上面的對話,大概是我在眾多宴會裡聽到的最讓我難以忘記的一個。我隱約記得,後來那兩個叔叔的舌頭好像是腫了一樣,話語重複又含糊。幹了一杯之後,又是一杯……

據傳說,酒是古代杜康發明的。怎麼發明的呢?神仙給杜康託夢,說如何如何就可以造出酒來了。除了水和糧食這些常規配料外,神仙還說了,要找到三個人的三滴血。最後是哪三個人的血添加進最初的酒里去了呢?先是文人的一滴血,然後是武士的一滴血,最後是傻子的一滴血。恰好這也正是喝酒的三個階段。先是文人——「今天大家歡聚一堂……」,文質彬彬。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開始擼胳膊挽袖子了。到了最後,說話也含糊了,走路也晃了,胡話連篇,滿嘴的跑火車,正所謂「酒喝醉醉,牛*吹吹」。跟傻子愈發相像了。

可是何須喝了很多酒之後才像傻子呢?有不少人還沒開始喝或者喝了但還清醒著的時候就已經傻掉了。

「不給我面子?看得起我就幹了!」

「是男人嗎?幹了!」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來,干!夠意思兄弟!」

諸如此類有很多。把什麼都往「喝酒」這件事情上靠的行為,是不是傻?是不是沒有道理?似乎我們不通過酒桌,就覺得不踏實,就覺得什麼也辦不成。朋友也不是朋友了,工作也不是工作了。我們自身的價值和對於他人或言之公司亦或是社會的價值難道就體現在酒杯里嗎?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靠的是也應該是自己的能力的變現。酒桌上的印象,往往就只在酒桌。離開這張桌子,你還是你,他還是他。所謂「酒肉朋友」而已。

但是似乎沒有這麼簡單。就像是某一位大人說的:「誰不知道喝那麼老些酒不好啊!但是沒辦法,不得不喝啊!」

為什麼會這麼無奈?酒桌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二、

酒桌的背後,隱藏著的,是一種「權力」——一種服從性的測試。在職場或者是政治界,它表現為一種宣誓效忠,提醒你上下關係怎麼擺,提醒你到底誰是領導;在商業等領域,它是為了給你明確「到底是誰有求於誰」。通過什麼方式達到這種目的呢?就是通過勸酒。勸酒者觀察你是否會服從他要你繼續喝酒的指令,為了所謂「場面」你能不能豁出去,以此來判斷你對他是否服從。若是服從,又到了哪一種程度。我以為,這是一種典型的權力彰顯的方式。掌權者需要一種「儀式感」來確證自己權力在握。就好像是大學裡個別(也許很多)學生幹部沒有什麼事也要開個會一樣,看到人們聽從他的指揮到場開會了來獲得對於權力的確證,並獲得一種成就感。酒桌上也如此。我十分懷疑,對方被逼喝酒,直到喝多了之後出現種種窘態,是權力持有者——是勸酒者們最佳的享受。

所以,我們再看很多的話,就會覺得有「權力」在場了——有一種強迫和威脅。「你不喝可不夠朋友」,言下之意就是喝了才是好哥們;「這杯乾了,這個合同就是你的了」。言下之意就是,不喝的話,你就出局了。

這種裹挾著「權力」的威逼利誘,荒謬嗎?想想看指鹿為馬這個故事吧!趙高做了一個很典型的權力的服從測試。上級、下級都知道眼前的動物不是馬。上級也知道下級知道這不是馬,下級也知道上級知道這不是馬。但是活下來的,都是那些指鹿為馬的人。

所以說,荒謬嗎?荒謬。但是,對於顯而易見的荒謬依然表示服從,借用日本人的一句話——那才是大大的服從!

同時,勸酒者不知道你喝下去會難受嗎?不知道第二天會頭疼欲裂嗎?不知道飲酒過度對身體不好嗎?勸酒者十有八九知道。因為每一個勸酒者,以前大都有過「被勸酒」的日子。就像是電影里演的,入幫會總要劃兩刀一樣,一種傷害或者是痛苦是展示服從的必須的姿態。

這種服從性也是一種誠意的體現。一個人肯醉酒,肯展示醉酒之後的醜態,這很有誠意啊!比那些總是衣冠楚楚,風度翩翩的人靠譜!為什麼啊?因為這個人他把「我對他的信任」看得比自己的體面啊,形象啊,自尊啊更重要。雖然這種邏輯我不能懂,但是好像真的有人確確實實這麼想。好可怕!

簡而言之,中國的酒桌文化,其實就是虐待的文化——虐待他人和自己。通過虐待他人來獲得主動感和成就感,通過自我虐待以示臣服和真誠。

三、

藉由這種「權力」,酒桌上又有一種「權力掩蓋的性騷擾」,正所謂「酒色不分」。

上司帶下屬,領導帶手下,講師帶學生。酒過三巡,借著酒的名義開始說葷段子,開始不安分起來。那種大尺度的話你問問他們敢不敢跟自己的兒女說?敢不敢跟女上司說?恐怕是不敢的。他們只會跟自己的下級,以及所謂的前來陪酒的女性說。如果要是看見酒桌上女孩子因為自己說的葷段子臉紅,他們就格外高興,彷彿不是嘴上,而是真的佔到了便宜似的。

而比這些男人更可怕的是一些中年婦女。圈子混久了,她們會跟著應和葷段子,甚至還會勸一些女孩子,「喝一杯嘛」、「領導和你開玩笑,看你害羞的!」她們彷彿渾然不知自己是性騷擾的共犯。

這就是所謂「被權力掩蓋的性騷擾」。利用權力,讓對方沒法翻臉,只能默默忍耐。性騷擾的同時,還滿足了權力的自我欣賞。性騷擾還算好,如果和性侵比起來。我有一個小學同學,在我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很「社會」。某一天發空間說是聚會,喝了不少云云。第二天再更新,說醒來發現自己——不只是頭疼——赤條條的躺在賓館。隨後這個同學再無消息。可悲可嘆!

作為一個愛看足球的人,我發現足球場暴露了部分(可能最近又變多了?)男性的醜陋的性質,如果我以後有女兒的話一定要告訴她:看到球場上那麼多人追著一個球跑來跑去的了嗎?沒有人想要珍惜它。這群人唯一的目的,只是想射進去。

「哎呀,我喝多了,我也不知道自己都幹了什麼!」不負責任,不真誠,什麼都可以當做兒戲,倒是蠻符合眼下快節奏,所謂「輕社交」的時代特徵。

酒本無罪,往往是人有罪。

四、

絮絮叨叨,沒啥邏輯的說了不少,往往是說的「勸酒者」。酒桌上還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是「被勸酒者」。這群人往往是什麼心態呢,除了在權力、等級的逼迫下的某種無奈?

這次我們除去那些政治意味很濃的飯局,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參加過的朋友聚會,家庭聚餐……

那些被勸酒者,是不是有一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心態在作祟?在這樣的「面子心理」下,一杯又一杯……

我們目前的酒桌文化推崇「能喝」就是好漢。酒量好意味著爽快,酒量差意味著慫。基於面子,於是在酒桌上,很多人都會選擇以自我傷害的方式來掙回「臉面」。誰還不知道「過度飲酒有害健康」呢?

不僅如此,還有一種從眾心理。或言之,無拒絕能力。

每個人的身體對酒精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有些人千杯不倒,有些人一沾就醉。但在大眾場合,只要大家舉杯,一定是所有人硬著頭皮一起上。很多人都是害怕一旦自己「沒跟上節奏」,就會成為被集體拋棄的對象。集體行為成了個人行為的引導標準。

除此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心理支持著他們,就是「僥倖心理」——「被勸酒者」和「勸酒者,他們都作為「喝酒者」都是如此。

在中國人心中,似乎總認為命運會對自己網開一面。闖紅燈的人那麼多,被撞的未必就是我;動物園那麼多人逃票,被老虎吃掉的未必就是我;熬夜的人那麼多,未必一下垮掉的就是我。因此,即使過度喝酒醉死的新聞層出不窮,正在喝酒的人也會認為自己會是個例外,依舊喝得毫不節制。就像我的一位同學說的:「啤酒,算酒嗎?喝啤酒還能喝死人,根本不可能!吹一瓶而已嗎!你說讓他(指另一個同學,不會喝酒)喝一瓶就能死人?那你出門還可能被車撞呢!你還不出門了嗎?不會也是可以喝的嗎!學著喝,吐一吐不就會了嗎!」

從我這位同學的話里我們是不是又看到了之前我們提到過的「權力」的影子?——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常加到別人頭上。一旦遭到拒絕,就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到頭來,敬酒便成了勸酒,最終演變為逼酒。

五、

我覺得,真應該好好想一想——

強迫別人把酒杯端起來喝完是熱情嗎?不喝就翻臉是熱情嗎?划拳劃得臉紅脖子粗是熱情嗎?

如果客戶在合同里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利益,靠你連喝十八杯就能和你簽合同了嗎?酒桌上的表現,從長遠來看,是不是沒有價值?

我們是不是需要在酒桌上尋求自己的價值?

在酒場結識那麼多「拜把」兄弟,大家拍著胸脯喊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口號。可是真正出了事,與自己一起承擔的有幾個?

我們要不要等到身體垮掉後再明白,這世間證明自己能力的方式有千萬種,而我們卻偏偏選擇了犧牲健康的方式——幾乎是最愚蠢的一種方式?

我們要不要到兩鬢斑白的時候再悔悟,那些在推杯換盞里浪費的時間,本可以用來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或者用來更好的陪陪家人?

醒一醒!如果所有的珍貴的東西在面臨災難的那一刻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未免太可惜

六、

說了這麼多,說「喝酒」的弊端的時候多——說它所引起的種種不好的後果多,說在它背後隱藏的種種心理的時候多。但是,我也不是就想說酒這個東西是碰不得的東西。畢竟俗話說得好,人蔘雖好,亦能害人;砒霜雖毒,亦能救人。酒可以喝,但是請不要強人所難,無論這個人是會喝還是不會喝。酒可以喝,但是我希望讓「酒」只是「酒」,不要混雜別的東西,比如色、權和種種交易。

飲酒本風雅清素,看看古人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游。」

這裡有洒脫,有安逸,有凄涼,有心酸,有溫暖,有思念,偏偏沒有虐待。

春節快到了,以後還有許許多多的日子,希望我們記得——化用一句廣告詞來說——「X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也希望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可以改變酒桌上的陋習,而不是陷進去。

順祝各位新春快樂,拜一個早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之森 的精彩文章:

TAG:楊之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