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漫話》讀書筆記 72——102

《教育漫話》讀書筆記 72——102

兒童的管教與懲罰

優秀教師的四個標準

父親的教子方法

合理的父子關係標準

(八)兒童的管教與懲罰

72—74、兒童的一切幼稚行為和不優雅的舉止、以及一切完全可以由時間與年歲去改善。假如我們在讀書、作文、舞蹈和外語等學習方面也這樣來對待兒童,那麼在一種坦誠的教育中,是很少用得著棍棒或強力的。

把這些東西教給兒童的正確方法是使他們對於你要他們去學習的東西發生興趣,然後他們自己便會去用功。

要做到這一點不難。小心地運用上面提到的獎勵與懲罰,同時在教導他們的方法上遵循下面幾條簡單規則:

(一)兒童應學的東西,決不應該變成兒童的一種負擔,也不應該當作一種任務強加在他們身上。否則他們立刻就會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喜愛的或至少並不討厭的事情,他們都會對它感到厭惡。

一旦變成了責任,成人也會立刻就覺得厭倦。兒童與最自尊的成人一樣,也想表示自己是自由的,願意旁人知道他們的良好舉動乃是出自於他們自己,希望他人知道他們是絕對獨立的。

(二)即便是那些你已經使他們對之發生了興趣的事情,如果他們還不願去做,你也應該少叫他們去做。

注意觀察他們的這種脾性的變化,應該留意把握住他們的興緻上的有利時機;真正有意向去做時,才可以叫他們去做。設法向兒童灌輸一些恰當的觀念,使他愛好目前所從事的工作。

兒童興緻好的時候,學習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勉強被迫去做的結果卻是事倍功半。

盡可以放手讓兒童去遊戲,直至他玩膩了之後,仍然還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各種年歲所能學習的東西。

假如事情安排得合理,正如遊戲可作為學習以後的消遣,學習任何應學的東西也同樣可以作為遊戲以後的消遣的。兒童好動好忙碌,天然地喜歡變化和變換式樣,他們也並不怕勞苦。

遊戲與學習兩者之間唯一的區別是,遊戲是兒童不受拘束地去做的,勞累也出於自願;但是他們所要學習的東西卻是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他們是被吩咐、被強制和被驅使去做的。

他們需要自由。設法使他們自己去請教導師,就像他們經常向玩伴請教一樣,這樣一來,他們便覺得自己的學習是出於自願,與干別的事情沒有分別,於是他們就會同樣高興地去學習,而學習與各種遊戲也就變得沒有什麼分別了。

最難的是如何引導第一個或最年長的孩子,不過一旦能把他引上正道,就可以藉助他來隨心所欲地去引導其餘的孩子了。

75、兒童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緻高、心裡想學的時候。需要注意兩件事情:

第一、如果這種時機沒有小心地把握住或者這種時機根本就不經常有,也不可因此就忽視了對兒童的管教,而任他養成一種怠惰的習慣,使他更加不想去做應做的事。

第二、教導兒童學會自我控制,能夠在權衡選擇之後放得下正幹得起勁的事、而毫不為難地高高興興地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或能夠在任何時候擺脫懶惰的心情、精力充沛地投入到理智或別人指導去做的事情中去。

它在將來給孩子帶來的好處。

76、兒童比較活潑好動,只要有事可做並且能做,他們就會去做。

對於我們要他們學習的東西而言,會因為被動地戰戰兢兢地去做或做得太久、疲倦而過分地侵犯了他們所極其熱愛的、固有的自由

他們之所以能從日常的遊戲中得到真正的樂趣,全是因為自由之故。如果徹底改變教育的方式,你就會發現,他們很快就會改變自己的做法;尤其是當他們看見他們所尊重、自以為不如的人的榜樣時更是如此。

假如讓他們看見別人所做的事,使他們慢慢地理解到那是年歲較大與地位較高的人的特權;那麼,野心,想要上進、想要與那些地位較高的人並駕齊驅的慾望,就會促使他們去工作,使他們精神飽滿、快樂地前進了;這種快樂出自於他們由於自己的慾望而開創的工作,他們得到了心愛的自由,這對於他們就是一種不小的鼓勵。

名譽方面再得到滿足,我覺得其它促使他們用功的鞭策便可以不必多用了。

為了達到達種目的,最初的確需要忍耐、技巧、溫和、關注和小心謹慎。一旦做到了這點,此後的一切事情就會比較容易了,這是任何嚴厲和專斷的管教所做不到的。

管教不良的兒童以及其他壞人或蠢人,一方面自己在兒童的面前作出不良的榜樣,一方面又把兒童決不應當同時得到的兩件東西——邪惡的快樂和讚譽同時給予兒童,去毀壞兒童。

77、經常的責罵、尤其是盛怒呵叱,會降低父母的威信和子女對於父母的尊敬。兒童很小就能區別憤怒與理智了:他們尊重出自理智的東西,同時也會藐視憤怒;他們很快就會看不起缺乏理智、虛張聲勢的威嚇。

兒童只有做了邪惡的事情時,才值得父母去加以制裁。如果他們做錯了事,要改正他們的錯誤只需給點顏色即可。責備的話語也應當嚴肅、和藹而又莊重,應當說明他們的過失究競有些什麼不好或者為什麼不合適,而不應當匆匆責罵他們幾句了事,這會使他們分不清你之所以生氣是針對他們還是針對過失。

盛怒的呵叱混雜的粗暴下流的言詞,容易使兒童耳濡目染,且毫無羞恥或者有所顧慮地用到別人身上。

78、棍棒不是萬應靈藥,謹慎地使用

只有一種過錯應當受到棍棒懲罰的,那就是頑固或者反抗(Obstinacy or Rebellion)。即便在這種情形之下,也應儘可能設法把責打所造成的羞辱而不是責打造成的痛苦作為懲罰的最大部分。唯一真正合乎德性的約束,是因為做錯了事應受懲罰而感到羞恥

假如你要他們具有一種真正磊落的脾性,他們怕的應該是羞於犯錯以及與犯錯相隨而來的被人羞辱,而不是痛苦。

無論什麼行力,如果你已經吩咐過要他去做,或者要他別做,就一定得讓他服從不可;此時不能作絲毫讓步,也不准他反抗。如果使過眼色或者吩咐過之後還沒有效力,那時便不能顧惜任何責打了;除非你打算在以後的日千里一直服從你的兒子。

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責打的痛苦的時候,一定要在完全達到目的之後才可中止,否則還要逐漸加重,這種痛苦應該首先克服兒童的內心,樹立父母的威信;威信樹立以後便應當採取一種嚴肅之中寓有和藹的態度,把它永遠保持下去。

棍棒如果不能產生良好的結果,那麼就會產生很大的害處,它如果不能觸及心靈,使意志變柔和,那麼就會使犯事的兒童變得頑固冷酷、更加頑固不化,因為這種頑固已使他這次獲得了勝利,於是會使他準備再去爭勝,希望將來再獲得勝利。

許多本來可以變得溫良柔順的人,由於錯誤的懲罰方法而養成了一副倔強的脾氣。

假如兒童的過失裡面並沒有頑固的脾性或故意的成分,那就根本用不著嚴酷的棍棒懲罰。一種和藹的或者嚴肅的勸戒就足以改正他們由於意志薄弱、疏忽善忘或粗心大意所造成的過失了。

父親的命令必須永遠嚴格地執行,否則便應不斷地加以責打,直至責打的力量達到他的內心,你能看出一種真正懺悔、羞恥和自願服從的表示。

小心、注意和觀察,並且應認真研究兒童的性情,仔細掂量他們所犯的過失,才能夠這樣加以懲罰。

改造心靈是我們唯一應當追求的事情;一旦心靈走上了正道,那麼你所希望的其餘一切都是會隨之而來。

79、只要心靈沒有毛病,也不反抗父親或導師的管束和權威,那就只是錯誤而已,常常可以不必加以理會;即使理會,也只需採用溫和的勸告、指導和訓誡等方法就夠了。

但是一旦發現了頑梗即公然地反抗時,我們便不能假裝不知道或不予理會,而必須在它初次出現的時候就去加以克服與控制。

80、兒童只要有了敬畏之心,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給點眼色就足夠了。凡是與他們的年歲相適應的愚蠢幼稚的舉動,都應該被許可而不去加以理會。粗心大意、打鬧逗樂本是兒童時期的特性。

只要不讓兒童接近邪惡、養成邪惡的脾性,兒童在各個年齡階段的行為一般都會適合於兒童的年歲和他們平常交往的夥伴;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們便越能用心與努力。

做父親的人要少用權力,少下命令。只要你一開始能使孩子服從你的意志。大多數時候,溫和地據理勸說一番效果要好得多。

81、兒童希望被人看作具有理性的動物,比我們能想像到的年歲還要早。他們這種自尊的態度是應當被珍惜,我們也應該儘可能地使它成為支配兒童的最好工具。

你的舉止應當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時態度也要冷靜。使他們感覺到你的做法是合理的。

所說的理必須與他們的年歲相適合,能為他們所理解。並且始終要以極少的極明白的措辭表達出來。要想用道理打動他們、那種道理就必須明白易懂,適合他們的思想水平,而且應該能夠被觸摸到和被感覺到。

82、教導兒童以及培養他們的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在他們面前樹立起你要他們做或要他們避免的事倩的榜樣,同時就這些榜樣的美或丑發表一些自己的評論,那麼,這些榜樣要比任何說教都具有更大的力量,去吸引或阻止他們去模仿。

與榜樣相比,沒有任何事情能這麼溫和而又深入地打動人的心扉。

83、鞭撻使用的原則:

第一,不應當在犯錯誤的當時立刻執行,怕的是感情用事,如果感情用事,那麼即使棍棒使用得過了分,它也會失去應有的效力;因為兒童也看得出來我們感情用事。

第二,責打的命令應由父母發出,責打的時候父母也應在場監視,但是責打最好由別人直接去執行;這樣既可以保持父母的威信。

84、棍棒懲罰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方法,一切比較溫和的方法都試驗過了,都失敗了,才可以來用。

一方面,兒童即使會在某件事情上偶爾當面違犯父親的命令,也不會常常違犯父親的命令;

另一方面,做父親的既不應通過嚴厲的規則、利用自己的絕對權威去干預兒童的幼稚的或無關宏旨的動作,因為兒童在那裡本應該享有自由

棍棒懲罰之所以必要,通常都是以往過於縱容疏於管教的結果……這些毛病就會在剛剛出現時被一個接一個地剷除,一點不留下它們出現過的痕迹或記憶。

我們(縱容了自己的小寶貝)讓他們的過失滋生蔓長,一直到了根深蒂固、雜草叢生、連我們自己也因之感到羞愧不安的時候,才不得不起而加以犁耙;那時鏟鋤就必須深入土中,才能達到過失的根蒂了;哪怕用盡氣力,費盡工夫,也難以清理那己被滿地雜草敗壞了的苗地,不再能使我們希望得到豐碩的果實了。(此喻甚妙)

85、就那些會導致惡習的行為而言,阻止這種過失的最好的方法,是在第一次發現兒童具有邪惡傾向的行為時,立即表示出一種驚愕的態度。

86、文法學校里所教的東西或者所用的教學方法,確有不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的地方,使得兒童非有教鞭的驅策不肯學習,而且即使在教鞭的驅策之下也是極為勉強的。

87、在比較溫和的方法沒有徹底實施以前,我們也不能就下結論,斷定某個兒童是無法用比較溫和的方法去管束的。

到了兒童明顯地表現出故意不從、不能不使用棍棒的時候,懲罰應該更加沉著嚴厲一些,責打應該持久一些(同時應該伴之以訓誡),直至能從兒童的面容、聲調與屈服中看出責打對於他的內心發生了作用,不只是感到痛苦,才可以停止責打。

(九)導師應具備的條件及其地位與作用

88、教師,但是,沒有得到你的同意與指導,任何時候都決不能讓他打孩子;至少也得等到你有了經驗,摸清了他的脾氣,知道他確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才行。

你自己對他應當非常尊敬,並且要全家的人都同樣尊敬他:因為你是無法指望你的兒子會去尊重自己的父母或者他人所輕視的人的。

89、父親應當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尊敬導師,導師也應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去做他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導師的行為千萬不可違犯自己的訓導,除非他有意讓兒童變壞。

壞榜樣比良好的規則更容易被採納。不可採取禁止的方式禁止反而會使兒童想去接近他們。

90、兒童從剛能說話的時候起,就需要有個謹慎、清醒、甚至聰明的人來照顧他們,其任務是把兒童領上正道,不讓他們接近一切壞事,尤其是不讓他們受到不良伴侶的熏染。這種工作需要很大的鎮定力、忍耐心以及溫柔、勤勉、謹慎等種種德性。

使子女具有善良的心地,有德行、有才能而又具有禮貌與良好的教養,較之用這筆錢為女子購置更多的地產,要更有價值。

一個聰明善良的人,在別人的心目中以及在事實上,都很少不是偉大與幸福的;但是一個愚蠢或邪惡的人,無論你給他留下了多少財產,也是既不偉大也不幸福的。

91—94、優秀教師的標準:

1、謹嚴的聲譽和豐富的學識(通常對於一個導師的要求不過如此)

2、良好的教養,通曉禮儀,懂得對於什麼人、在什麼時候以及什麼地方應當有什麼樣的舉止與禮貌,並且要在學生的年齡所要求的範圍內盡量使學生遵守。

禮儀潤飾了人的所有其它美德而使之光彩奪目,沒有良好的教養,其餘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驕誇、自負、無用或愚蠢。

在沒有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帶有野蠻的色彩並且也必然被別人視為野蠻;學問變成了迂氣;才智變成了滑稽;率直變成了粗俗;善良變成了諂媚。缺少了教養,無論什麼美德都會變樣,反而對美德的擁有者不利。

沒有經過琢磨的鑽石是沒有人喜歡的,但是一旦經過琢磨、加以鑲嵌之後,它們便生出光彩來了。

美德是真正的精神財富,但是使它們生出光彩納的則是良好的教養;任何人若要受人歡迎,他的行動就不僅要有力量,而且要優美、堅實、甚至於有用,都是不夠的;必須優雅,才能光彩奪目,惹人喜愛。

自己的言談、容貌、動作、姿態、位置等等,全都做得鎮定自如,而這些東西是只能通過習慣與實踐才能學會的。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只有到了習慣成自然的時候,才能做到恰到好處,就像技藝高超的音樂家,指端所觸,無不成調,不必用心,也不必思索。

良好的教養是最需要由導師來調教養成的,因為教養方面的錯誤雖然最初就會被別人注意,但卻最後才能為本人聽到;這種地方是非常敏感難弄的,即便朋友之間希望對方加以改進,也常常不敢明說,不敢告訴自己所愛的朋友,說他們在某件事情上犯了不良教養的毛病。

對涉世不深的人來說,無論這種批評如何委婉,聽了終歸是不高興的。所以,讓兒童具有良好的教養應當是導師的主要任務,他應該在兒童沒有離開他之前,盡量使兒童的一切言行舉止養成一種習慣性的、優雅有禮的態度

導師首先應當自己具有良好的教養;一個青年紳士從導師那裡學到了這種美德,這一點成就為他打開了更寬廣的道路,使他獲得了更多的朋友,在這個世界上就可以達到更高的造詣。

3、深知世態人情;他應該懂得他那個時代人們的行徑、脾性、罪惡、騙術和缺點,尤其是他本國人的。

學生到了能夠懂得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應該能把這些事情告訴學生;他應該使學生練達人情,應該向學生揭穿人們的各種假面具,使學生看得出假面具底下的真相,以免他像一般沒有經驗的青年人那樣,如果沒有人在旁邊提醒,便會以黑為白、以貌取人、自我炫耀、對優雅的舉止或樂於助人的行為進行冷嘲熱諷。

導師應該教導學生,使學生懂得如何去推測和防備不得不與之打交道的人的圖謀,對人既不過於多疑,也不過於輕信:由於年輕人最容易走極端,不是過於多疑就是過於輕信,導師便應當對此加以糾止。

人們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現常常最能說明他們的本來面目和內心狀況,尤其是當他們不故意做作、沒有提防的時候,導師應該使學生習慣於盡量根據這些跡象對別人作出正確的判斷。他應該使學生熟悉人世的真情實況,既不過高也不過低地評價一個人,既不把人看得太聰明也不把人看得太愚蠢。這樣,他就可以安安全全、不知不覺地由—個孩子長成一個成人。

許多青年人一脫離嚴格的教育之後,立即變得驕淫放蕩、無所不為。

一旦進入社會,才發現世間的情形與導師所教的理想狀況和自己所想像的完全不同。於是就會很容易地被他們必然會遇到的另外一種導師所說服,相信他們以前所受的管教和所聽的教訓都只不過是教育的一種形式,是為了約束兒童;相信成人是有自由的,可以充分享受他們以前被禁止去享受的事物。

拋棄他以前的謙虛謹慎,來博取名譽和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他剛剛獨立自主,就開始反對先前導師教給他的—切關於德行的規則,以為那就是有勇氣。防止這種弊害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在他踏入社會以前,便把社會的真情實況告訴他,他應該被告知那種人所用的手段和所設的陷阱;此外還要不時地把世上正在這樣墮落或已經這樣墮落的人的可悲可笑的事例放在他的眼前。

這個時代並不缺乏這種事例,這些事例應該用作他的殷鑒。

需要一個有才幹的謹慎的導師,他了解世態人情,能夠判斷學生的脾性、喜好和弱點。

一個大孩子初見世面的時候,樣子清純可愛,必定會吸引全城鳥兒的目光,注視著他嘁喳議論,其中不免有鷙禽猛鳥,立刻就會展翅向他飛去。

對於人世的唯一防備、就是對它有透徹的認識,一個青年紳士應在他的承受能力以內逐步走入社會;而且越早越好,以便能夠得到可靠的、有能力的人的指導。

場景應該漸漸地展開,應該讓他一步一步地走入場內,還應該向他指出某些地位、某些氣質、某些圖謀和某些團體的人會給他帶來的危險。

他應該準備著遭受一部分人的打擊,獲得另一部分人的愛護,應該事先得到警告,什麼人會反對他,什麼人會誤導他,什麼人會陷害他、什麼人才會為他效力。他應該受到教導,懂得如何去認識他們、分辨他們;知道在什麼地方應當讓別人明白,在什麼時候要對別人及其目的與圖謀裝作不知道。

假如他過於相信自己的力量相能力而去冒險,那麼,讓他不時地受到一些挫折、遇到一些麻煩,只要不致損傷他的清白、健康或名譽,也不失為是教他加倍小心的一個好辦法。

最有價值的事情便是利用一切機會,去把它教給青年人,使他日後自己投身於人海之中時,不會像那些在海上迷失了航線、失落了指南針或航海圖的航海家一樣;他會事先注意到暗礁、淺灘、急流和流沙的所在,並且又懂得一點駕馭的技術,從而在獲得經驗以前不會遭沒頂之災。

一個人如果沒有德行,不諳世態人情,沒有禮貌,那麼他在哪兒也不會有成就,不會有價值。

紳士需要的是事業家的知識,是合乎他地位的行為舉止,是要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成為國內傑出的有用人材。

成才的密碼:

沒有一個人是在教師的管束之下得到了高深的學問或成為科學上的傑出人物的。

導師的重大任務在於塑造學生的言行舉止,培養學生的心靈;在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德行與智慧的原則;在於將人世的真情實況逐漸地顯示給學生,使學生喜愛並且模仿優良的值得被人稱讚的行為;在於培養學生的活力、積極主動的精神和勤奮不懈的品質。

導師要學生所進行的學習,只下過是在鍛煉學生的能力,利用學生的時間,不讓他遊手好閒,教他做事情,使他習慣於吃點苦,讓他嘗嘗自己的努力必定會帶來成果。

良好的教養、關於世態人情的知識、德行、勤奮以及對於名譽的愛好,對於學生來說是永遠不會嫌多的;而一旦學生具備了所有這些東西,他也就不會長期地缺乏他在另一方面所需要或所希望的東西了。

我們既然不可能希望學生會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所有的事物,那麼大部分精力便應當用在最需要去學習的事物上面;而他主要追求的東西便應當是他在世上最有用、最常用的事物。

還有一個理由,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導師所應當具備的東西主要是有良好的教養並且熟知世態人情:一個年紀較大而有才幹的人,儘管自己沒有深入的研究,也能夠帶領學生對那些科學進行相當深入的研究。

如果他自己沒有良好的教養,那麼他自己的不良榜樣就會毀掉他的全部教訓;與粗野的、沒有教養的人在一起,是不可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教養的人的。

他們在選擇負責教育自己子女的導師時,最應當關注的東西是什麼;當子女是由自己照管、跟隨在自己身邊時,他們自己在什麼地方最應當注意檢點。

(十)父親正確的教子方法及合理的父子關係

95—97、兒童教育的三個階段及好處

(1)父親的正顏厲色以及由此在子女小時候就建立起來的敬畏之心,是教育子女的一個主要工具;

(2)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做事較為審慎行為比較良好了,就應當儘快放鬆這種辦法;

(3)兒子已經長大、能夠和他親近的時候,做父親的人還應當進一步和他親切地談談,甚至可以就他所知道或所了解一點的事情,徵求他的意見,和他商量商量。

做父親的人這樣做可以得到兩大好處:

一是,這樣做比任何規則或勸告都能更好地促使兒子進行認真的思考。

二是增進親子友誼。

有許多做父親的人,從不把自己的產業和心事告訴自己的兒子,一輩子始終是一種生硬的態度,對兒子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

建立和鞏固友誼與善意的最好方法,莫過於相互信賴地閑談自己的心事與家常事務

做父親的人如果對兒子過於冷淡和疏遠,常常會使兒子失去保護,這種保護對於子女來說是比上百次的責罵更為有益的。你的兒子如果想要玩一玩或者鬧一鬧,他這樣做的時候讓你知道難道不比不讓你知道要好得多嗎?

既然這類事情年輕人是可以做一做的,那麼你對他的謀劃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能夠防止重大的過失;你可以讓他明白他的做法有可能產生的後果,來正確地勸導他去避免較小的麻煩。

你難道不願意他向你敞開心扉、向你請教嗎?那你就必須自己帶頭,首先這樣去對待他,用你的行為去獲得他的信賴。

無論他向你請教什麼事情,只要那事情不會導致致命的不可補救的過失,你一定要僅僅以一個有較多經驗的朋友的身分出現對他發表意見;在你的意見中不要摻入命令或權威的成分,

既然青年人得有一點自由,可以放縱一些,那麼這點自由和放縱或許可以與兒子的創造能力為伴並且處於父親的監管之下,從而不會產生過於重大的危害。

達到這一點的方法,我先前說過,是(當你發現兒子有了能力的時候)和他談談你自己的事情,親切地對他提出問題,徵求他的意見;只要他說得對,就按他所說的去做;如果做成功了,要讓他得到稱譽。這

只有當他不僅僅害怕會失去將來能夠得到的遺產、而且更加害怕會得罪你這麼一個好朋友時,你才真正地擁有了支配你兒子的力量。

98、親切的交談更適合於導師用來對待學生。師生在一起的時候,不應當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傳授課業和嚴加訓導。聽聽學生的意見,讓學生習慣於運用理智來想一想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會使得規則更容易被接受、在學生中間紮下的根更深並且會使學生樂於學習、樂於受教:當他看到自己有了知識便能夠談論事情,當他能夠參加大家的談話、自己所講的道理有時候能夠得到別人的贊同相聽從、並由此找到了樂趣與信任時,他就會開始看重知識了。

尤其在道德、慎重與教養方面,應當把各種事例放到他的面前,讓他自己進行判斷。

至於遇到任何問題都去吹毛求疵地從邏輯上辯論一番,或者高談闊論一通自己的看法,那就更不能使學生受益了。這兩種做法,一種是把思想用在機智與虛假的色彩上而不用在真理上,另一種則是在傳播謬誤,教人爭吵;兩者都會破壞人的判斷力。

99、愛與畏,道德與榮譽

當你使兒子感覺到他依賴於你、受你的管束,從而樹立起了你的權威;如果他頑固地堅持去做你所禁止的任何邪惡之事,採取嚴厲的態度,使他對你產生畏懼心理;

另一方面,當他充分地享有與他年齡相稱的自由,使他成了你的一個伴侶,當你寬容他,愛憐他,尤其是每當他事情做得好的時候,你已使他對你形成了一種崇敬之心,這種崇敬之心應當在以後永遠小心地保持下去。

愛與畏,都要保持下去,作為你由之而永遠把握住他的兩大原則,使他的心靈走上德行與榮譽的大道。

100—102、由於不可改變的本性,有些人勇敢,有些人膽怯,有些人自信,有些人謙卑,有些人溫順,有些人倔強,有些人好奇,有些人粗心,有些人敏捷,有些人遲鈍。

心理上的特徵卻是在兒童還沒有學會如何去隱瞞自己的弱點、還不懂得如何裝模作樣來掩蓋自己的不良傾向的時候,最容易看清楚。

應該及時地好好去考察你兒子的脾性;而且要在他受約束最少、正在遊戲、自以為不在你的視線之內的時候去考察

要看看,他的主要的感情和主要的傾向是什麼;他是厲害的還是溫和的,大膽的還是羞怯的,心慈的還是殘酷的,坦率的還是含蓄的……

個人的傾向也永遠是偏在「自然」最初所安排的那個方向的:所以,假如你現在在他幼小的時候就仔細地觀察他的心理特徵,那麼即便當他長大之後,情況變得複雜了,他披著種種偽裝去行事了,你也永遠能夠判斷他的思想傾向以及他的目的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揮目送 的精彩文章:

TAG:手揮目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