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兵馬俑11年後再返英倫 中英「黃金時代」添磚加瓦

兵馬俑11年後再返英倫 中英「黃金時代」添磚加瓦

繼2007年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後,中國兵馬俑9日再度來到英國,在利物浦世界博物館開始為期8個月的特展。本次展覽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近期訪華後中英兩國舉辦的首場重大文化活動,成為中國農曆新年前兩國文化交流最引人注目的盛事,也將成為中英「黃金時代」的又一重要註腳。

從利物浦火車站一出來,就能看到附近大樓上掛著印有兵馬俑圖案的巨幅海報,車站右前方的聖喬治堂門前也懸掛著「中國夢」大型條幅,再加上附近中國城裡一串串火紅的燈籠,讓利物浦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年味。

為慶祝利物浦當選「歐洲文化之都」10周年,利物浦國家博物館計劃今年舉辦18項展覽,兵馬俑展為重中之重。本次展覽展廳面積約1200平方米,展廳設計充滿中國元素,例如燈籠形狀的門廊、以中國紅為底色的展櫃以及使用秦朝小篆文字等,營造出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

據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項目負責人吳海雲介紹,此次參展展品共125件(組),其中120件(組)為文物展品,5件(組)為輔助展品,分別來自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13家文博單位。

吳海雲說,此次展出的文物不僅有來自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的真人比例大小、形態各異的兵馬俑10件,還有戰國大鼎、石質鎧甲、青銅編鐘、金帶鉤、玉璧等多種類型的文物,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在英國展出。

特邀策展人、來自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的林政升博士告訴記者,本次參展的文物包括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的多種文物,希望向英國觀眾全面展示那個時代中國的風貌。

本次展覽的學術顧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資深研究員李秀珍說,為了讓外國人更了解秦始皇對於後代的影響,本次展覽也選取了漢代的小陶俑製品、器物和墓葬習俗等,希望藉此向英國公眾展示中國對兵馬俑的最新研究成果。

參觀展覽的英國退休老人悉尼·伯奇對記者說,他11年前在大英博物館參觀過兵馬俑展,兵馬俑精湛的製作工藝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本次展覽除了兵馬俑,還展出不少同時期歷史文物,這讓他非常欣喜。「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能製造出數量如此龐大的兵馬俑,真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其歷史意義可與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在8日下午舉行的慶祝開展儀式上,英國默西賽德郡女王代表馬克·布倫德爾代表英國女王對陝西省政府表示感謝,並宣讀了特雷莎·梅的賀詞。梅在賀詞中說,兵馬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相信觀眾能通過展覽重新認識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廣度與深度,這是「兩國和兩國人民持久友誼的美好象徵」。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致辭時說,兵馬俑時隔11年後再次來到英國,成為今年中英人文交流又一件盛事。此次展覽有三大意義:架起了一座中英了解與友誼之橋、講述了一堂生動的中國歷史課、打開了一扇了解「一帶一路」的窗戶。

劉曉明說,兵馬俑埋藏之地古稱長安,今為西安,是歷史上「絲綢之路」東部起點。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為歐亞大陸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給世界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中英作為「一帶一路」的東西兩端,應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為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打造更多「黃金果實」。

展覽的主辦方、利物浦國家博物館館長大衛·弗萊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兵馬俑是20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本次展覽將為西方民眾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此次展覽門票預售已超過12萬張,創下該館臨展預售紀錄,當地民眾對兵馬俑的熱情可見一斑。

據悉,利物浦從本月16日起還將舉行中國夢系列活動,活動分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推介生活在利物浦的中國年輕藝術家,第二階段展示來自利物浦姐妹城市上海的藝術家作品,第三階段以音樂為主,將邀請中國音樂家來這座「甲殼蟲樂隊」的故鄉城市演出。

利物浦在中英交往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834年,第一艘來自中國的商船駛入利物浦港。今天,利物浦大學是全歐洲中國留學生數量最多的大學。在過去近兩個世紀里,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一直是利物浦城市歷史的一部分,兵馬俑展的舉辦將為這座城市的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新華社倫敦2月10日電)

編輯: 王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息早早 的精彩文章:

救命環抱!女童墜落三樓防護窗 兩鄰居隔窗抱半小時
拉馬福薩當選南非新總統

TAG:消息早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