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說參同契-太陰真水妙用

我說參同契-太陰真水妙用

「人但知離為火」,離卦是火,離代表眼睛也代表心,我們這個思想觀念也都是屬離。離中這個一陰就是佛學的無明。我們人的思想怎麼來怎麼去不清楚,莫名其妙地來莫名其妙地去。「不知離中一陰,本從坤宮來」,坤是陰極。「正是太陰真水」,所以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靜坐久了,口水下降了。修道先要學打坐,坐起來不求靜就不是做工夫。莊子笑我們,所謂靜坐,說是「坐馳」,坐在那裡開運動會,又想觀音菩薩又想西方又想東方,又想轉河車又想上下顛倒,在那裡忙得很。所以莊子提到真正的靜坐叫做「坐忘」,坐到忘記我忘記身體了,那叫做修道。坐到真沒有雜念妄想時,這是真陰,陰極了才陽生。老子說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這就是打坐的基本原則。這是什麼境界呢?是陰境界。老實講,不要怕陰境界,陰極就陽生。比方我們人總要睡覺的,精神太疲勞時去睡一覺休息,睡夠了精神來了。所以陰不是壞事,是好事。

「陰與陰同類故,離中真水,恆欲就下以還坤」,像我們腦子思想的這個地方屬於離卦,當下部的氣上升刺激腦下垂體,思想就來了,精神旺盛思想一來,它喜歡向下走,所以精神好了做壞事的機會就多。做壞事多是向下流,向下走的,「此即大易,水流濕,火就燥」,《易經》上的這句話說明,水向濕的地方流,火向燥的地方跑。

所以,「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各從其類之義也」。講到這兩句話,我們小的時候背的《幼學瓊林》天文第一篇,「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這個宇宙是這麼開闢的,並沒有說上帝造的,也不是菩薩開闢的,中國文化就是這樣。「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你說不是科學嘛,也是科學。氣之重濁者結成塊,就是物質世界的地。小的時候都是從念這些書開始的,一輩子也受用不完,現在跟你們來談,還變成很高明的學問。

老實講,我們打起坐來,坐到什麼都不知道,那是陰境界,是氣之重濁的境界。所以,工夫到了「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時,你的真工夫到了,是還精補腦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不要覺睡了,也沒有妄想也沒有思想,可以叫做六根大定。當此之時,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清醒的,晝夜清醒,也許個把禮拜都不需要睡覺了,但絕不是失眠。這個時候要參考元朝丘長春真人的《青天歌》了——「青天莫起浮雲障」,這個時候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是不知道,萬象都知,可是沒有動念。「雲起青天遮萬象」,如果這個時候動一念,等於青天里起了一片浮雲,就把青天遮住了。

道家有幾篇東西很重要,我已經給諸位提起過,現在再介紹一下。第一是道家十三經里的《清靜經》,必須要背來,必須要懂得。第二是呂純陽的《百字銘》,我們這裡發過講義。第三,宋代那個女仙姑曹文逸的《靈源大道歌》,她是宋朝曹彬的孫女。曹彬是了不起的一位大將,比唐代郭子儀還偉大,雖然出將人相,卻不喜歡殺人,作戰是非常仁慈的。他教育好,後代也好,另有一個孫女當皇后,也是好的皇太后。第四篇要讀的就是丘長春的《青天歌》。其實這些也值得學佛的參考,因為這個時候已經三教合一了,佛家道家的東西都在內,已經分不開了。當然,不是一貫道所說的三教合一。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水火相變化成丹
南懷瑾老師成佛以後也有三不能 佛不是萬能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