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少人生,不過一副春聯

多少人生,不過一副春聯

周末回家,場景依舊。老父親端坐在沙發上,戴著老花鏡,捧著本書在看。臘月的陽光漫過窗台上翠綠的水仙,爬上父親的肩頭,一派歲月安穩。我抿嘴一樂,「老爹啊,背還挺直溜的呢!」父親放下手中的書,招呼我們坐。

先生是越發會討好老丈人了。他給父親帶來了春聯,臨街大門的春聯: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詞是俗詞,字卻蠻好,頗有一番功底。春聯一展,父親的眼亮了,臉活泛開來,整個人都精神了。父親摸索著春聯,上聯,下聯,自右到左,從字面到意境,字字評判。陽光朗照著,滿室生輝,叫人心裡絲絲縷縷暖了起來!

每年春節,父親事必躬親的事有兩件,一曰上供,二曰貼春聯。上供自不用說了,天地祖宗的事,皆是大事。貼春聯呢?在父親看來,春聯寓意著新生活,去了舊符,換上新桃,日子似乎也換上了好臉色。春聯牽引著一家人奔向新的日月。那些不如意的前塵往事,也都遠了。

貼春聯必得誠心誠意,連貼春聯用的漿糊,都是父親親手熬制。我記得糧食吃緊的那幾年,家裡一年吃不了幾回白面饅頭,但年年熬漿糊必是用頭盆面,無它,就是一個敬字。父親貼春聯時,左端詳,右端詳,喜悅中含著恭敬,神聖著呢!此時,我就是父親不離左右的小幫手。我喜歡做這事,喜歡看父親鄭重其事的神態,喜歡聽父親講那些久遠的故事。

除了貼對聯,新春正月里,我頂高興的事是,跟著父親繞著村莊賞春聯。

「家家戶戶曈曈日」,叫人心裡莫名難抑興奮。父親牽著我的手,沿著清冷的街道,一家家地走,一聯聯地讀。父親讀一句,我跟一句,讀完父親再給我解讀。春聯各式各樣,長句短句,都透著和美吉祥。

比如老實本分耕種的農家,寫著:「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明明就是一幅春和景明,耕牛遍地,其樂融融的畫面。

家裡有讀書郎的,則寫「詩書門第,禮儀人家。」雖說家裡念書的只是個孩童,離詩書門第差著十萬八千里,可有個念想總是好的。保不齊,哪個讀書郎就給實現成全了呢。我們這有個村子叫狀元頭,出過貨真價實的狀元呢。想來村名也因此而來。

家裡做生意的,就算小門臉的小本買賣,也寫「門迎四海千重福,戶納乾坤萬里財」,那氣勢,富貴浩蕩,只有古書里的皇親國戚才有吧。跟《紅樓夢》里的四大家族,好有一比呢!「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村裡的春聯,大多都是小學校的老師寫的。一個村裡春聯水平的高低,大抵就由老師的水平決定了。我們村裡的春聯,我記得那幾年都是三姥爺寫的,在四鄰八鄉可謂高水平。三姥爺曾執教於我畢業的那所高中,年齡大了,身體不好,就調回村裡作了小學校長。三姥爺的字遒勁有力,很有一番大家氣派。我羨慕的不得了,曾經偷偷比劃著練過,不成,不成手,棄了。於是,我的字就這麼一直丑著。三姥爺說話慢條斯理,有板有眼,每次聽他說話我總會想起「貴人語遲」,雖然這個詞並不恰當。

每年總有那麼幾副好春聯。有一副,我至今不忘:「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厚;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至今一直喜歡著。

臘月的村莊,瓦舍,老樹,俱掩在一片皚皚白雪之中,偶爾有條小家犬顛顛跑過。膠東的冬天,冷得出奇,屋檐下的冰尖整個臘月都掛著。可樂趣在那裡,心裡是興奮的。一雙大腳印緊連著一雙小腳印,踩遍了一條條街道。清冷的街面,飄蕩著童稚聲聲,高一聲和著低一聲。時光略過了逼仄落後的現實,折射出了更遙遠更遼闊的世界。我們爺倆把陰冷灰暗的寒冬,生生讀出了和暖亮麗。

我喜歡跟著父親滿村轉悠,除了賞讀春聯,還有一個原因是可以聽父親講故事。聊齋啊,三國啊,明清小說啊,我都愛聽。最吸引我的是我們當地的名人故事。

狀元王俊民的故事最初就是聽父親講的。宋朝嘉佑年間,小城招遠出了個狀元王俊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可惜的是,年輕的狀元被委以重任,卻遭遇科考舞弊案。可嘆27歲的狀元郎上任僅僅兩年,大鵬尚未展翅,旋即隕落。

狀元死後,墓葬狀元頭村北嶺。民國時,該墓曾列為民國政府文物保護單位,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舉國上下大興整地改土,狀元墓被毀壞。後來修建海萊公路時被佔據,而今已蕩然無存。憾及!幸在城裡有2008年復建的魁星閣公園,園內有狀元的青銅雕像,聊作紀念。

那些賞春聯聽故事的歲月,至今想來,仍覺彌足珍貴。句句春聯,在我心裡,已結連成筏,載我安度此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楠石小院 的精彩文章:

走不過去時,拐個彎吧

TAG:梅楠石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