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要侍,而子難養」實則社會之殤

「親要侍,而子難養」實則社會之殤

這個寒冷的季節因你的關注而變得溫暖

「親要侍,而子難養」實則社會之殤

「沒給兒子啥錢,感覺自己沒臉」73歲的楊數樓來自安徽,無妻無子的他收養了一個兒子。2006年養子結婚後,他來到北京打工已12年沒回過家鄉。他既怕給養子增加負擔,又不想回去獨自生活。「我怕回去過年後,老闆就不要我回來了。我也想家,但想爭口氣。」

此事一出,網友可謂是紛紛指責老人的養子,說他是白眼狼,在大多數人看來,老人都是弱勢群體,不管怎樣,讓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獨自離開家鄉,在外生活十幾年,於情於理都是養子的不對,老人辛苦將之撫養成人,但做兒子卻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

同樣,法律明確規定養子女對養父母有贍養義務,不因其是養子女而與親生子女有所區別,但是在在我國少數偏遠地區,人們的法律意識還處於十分淡薄的層面上,這裡的淡泊不僅僅指人們缺乏法律知識,多年的普法教育,人們多少接受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由於地處偏遠,往往法律的監督實施會觸及不到,也就造成一些這樣「養子」出現。

再來看這件事情,老人家獨自在外打工,不是說老人家不想回家,從他的口中我們知道,他的一生也是悲慘的,在老家並沒有房子,回去之後吃住都是一個問題,老人家的有自己的自尊心,他在兒子結婚的時候已近感覺有愧於他,而回去又要給養子增加負擔,迫使他礙於面子,留在了北京。

現階段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因為年老,體力和精力下降,會本能地認為自己的價值隨之下降,會感到自己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排擠,產生了極強的自尊心,但是我們又時常老人對老人的自尊心視之不見,往往造成老人固執己見,變得冷漠。對於老人們的自尊心,我想首先我們的家庭就要給予老人充分的肯定,要讓老人有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其明白自身的價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來,由於一些惡性事件,老人們在外給人的「名聲」不是很好,但是社會一定是要留給老人們充足的自尊心。

到頭來還是不得不提社會養老問題,楊數樓老人獨自在外十幾年,他還有一個擔心就是自己回家之後,老闆還要不要自己,常理來說,老人已近73歲了,早該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卻還要為自己的生計發愁。實質上還是養老制度的不完善和執行的不到位,在養老上應當家庭與社會相結合,以家庭為主,充分關心老人,社會機構與養老單位醫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爭取建立「全覆蓋式」養老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句新年祝福,送你,願你被這個世界寵愛
愛情,甜蜜的愛情-立體賀卡欣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