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月初一來拜年,古代人過春節還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正月初一來拜年,古代人過春節還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2018

HAPPY NEW YEAR

今天是大年初一

高清電視美術館給大家拜年咯!

祝各位長輩們身體健康!

各位同學們學業有成!

情侶們伴們甜蜜幸福!

年輕人事業步步高升!

中國人傳統的歲朝,如《尚書大傳》所說,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稱「三朝」,也稱「三始」,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然而過年的情緒往往延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甚至到「二月二龍抬頭」為止。

為慶祝新年的這一段時間,中國歷代有很多習俗,放鞭炮、貼窗花、對聯、相互拜訪鄰里街坊,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過年除了貼對聯、窗花、鞭炮,古人們還會專門繪製「年節畫」也稱「節令畫」來用以迎接過年,或其他節日。

宋徽宗趙佶 瑞鶴圖

宋蘇漢臣 五瑞圖

從宋朝開始,中國古代繪畫題材除了山水、花鳥、人物等開始逐漸出現如「江舟車」、「杜孩兒」、「七巧節」等表現民俗風情的繪畫,也出現了一批專畫一類題材的畫家。我們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北宋畫家張擇端就是一位專畫民俗風情、清明時節等節日民俗題材的畫家。而節令畫, 即專門為年節時令所作的畫。

與過年有關的節令畫在古代多稱之為「歲朝圖」。「歲朝圖」大致興起於宋代,徽宗時期宮廷繪畫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北宋宮廷花鳥畫家趙昌的《歲朝圖》,描繪了梅花、水仙、茶花、長春花及湖石,濃厚的色彩,迫塞的構圖,營造出一種綺麗而歡喜的氛圍。

北宋趙昌《歲朝圖》絹本103.8x51.2cm

宋趙昌《歲朝圖》局部

宋趙昌《歲朝圖》局部

宋趙昌《歲朝圖》局部

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另一種以人物為主表現「歲朝圖」的繪畫。擅畫的明憲宗朱見深曾親筆畫過一幅《歲朝佳兆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硬朗的筆法像是從南宋李唐的大斧劈皴的筆墨變之。圖中鍾馗身旁畫一小鬼,手捧托盤,盤中盛著柏條和柿子。題跋為:「柏柿如意。一脈春回暖氣隨,風雲萬里值明時。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明 朱見深 歲朝佳兆圖紙本59.97x35

明 朱見深 歲朝佳兆圖局部

明末來朝的傳教士郎世寧,作為一名宮廷畫家,在將西畫技法傳入中國的同時,當然也必須依照皇上的指令,依宮中慣例參與節令畫的繪製工作。從《清檔》、《國朝院畫錄》等現存文獻來看在郎世寧的傳世作品中, 郎世寧獨自或與他人合作畫節令畫十九次, 作品共二十一件。

清郎世寧、丁觀鵬等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到了近代,吳昌碩、潘天壽、齊白石、豐子愷、蔣兆和等著名畫家也都畫過一些「歲朝」性質的繪畫作品。

吳昌碩 歲朝清供圖

似古人的四君子畫,梅蘭竹菊各代表傲、幽、堅、淡的特定品質一樣。「歲朝圖」也用以表達特定的新年喜悅和祝福,同時也以描繪一些城市景象來表現「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等美好願景。最後山東有線「高清電視美術館」祝大家度過一個祥和美滿的春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清電視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漢代隸書代表作《曹全碑》
與徐渭齊名的牛人,他的畫美的可以做屏保

TAG:高清電視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