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不認錯是文化使然

日本不認錯是文化使然

日本的傳統文化里非常看重名譽,不容有絲毫玷污,日本自殺率很高,很多都是一些小事,日本人認為自己名譽受傷害了,受不了就自殺了。

每個民族面對侮辱的時候反應都不太相同,中國人可能就覺得,被侮辱不算什麼大事,如果反應過激只能說明自己氣量狹小,要反思自己。泰國人面對侮辱會聽之任之,因為這樣可以暴露侮辱者的人格。而日本人因為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重,日本人面對侮辱,反應就很激烈,力求保護自己的名譽。

看重名譽是好的,但如果過分極端了,為了名譽而掩飾錯誤就走向反面了。

另外日本傳統文化里沒有強烈的善惡觀。日本人之所以不喜歡善惡觀,是因為他們覺得日本人天性就是善良的,所以善惡論的道德律不適合於日本。在他們看來,有一些國家的人之所以特彆強調仁義道德,那是因為,他們的劣根性,需要用這種道德觀念加以約束。

這種沒有善惡觀,因重視名譽而竭力掩飾錯誤的習性使大和民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恥感文化。

西方人做錯了一件事,不論別人是否知道,他們都會產生一種罪惡感,並強調內心的懺悔和贖罪,這是罪感文化的表現。

但是恥感文化就不一樣,他們不太講究一件事本身的是非,而是看重這件事是否給自己帶來名譽的損失和羞恥感。換句話說,如果別人不知道,不去羞辱自己,自己的名譽不會受損失,就可以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過,而不會自己主動地懺悔和贖罪。所以,當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以後,他們想的是極力先掩飾和否定,避免讓別人知道。

日本人確實會壓抑自己的天性,但原因是對名譽的重視,而不是像我們所理解的那樣出於心理扭曲。日本人對於名譽極度珍惜,正是因為這種非常敏感的恥感文化,才會為了一點名譽的受辱而選擇自殺,用這種方式挽回名譽。

日本人常常想出一些巧妙辦法來避免直接競爭。在日本到處都有中間人,防止兩個競爭者直接面對面。一個人因失敗而感到羞恥時,隨時都需要有個中間人。甚至在日本還有一種中間人專門負責幫助求職者探聽僱主意圖,或者把僱員的辭職意圖轉告僱主。

二戰後,德國人能深刻反省自己的戰爭罪惡,但唯獨日本人不行。就是因為德國屬於罪感文化,而日本人屬於恥感文化。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罪的態度上,恥感文化只有恥辱感,而沒有什麼罪惡感。

日本本來的文化里就沒有太多的善惡觀念,哪怕乾的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也沒有懺悔和贖罪的概念。即使認識到自己的確犯了罪,也要想方設法不承認,掩蓋罪行,不讓世人知道。因為只要別人不知道,不提起,就可以避免這種恥辱,又因為看重名譽,於是開始否定戰爭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方的獅 的精彩文章:

中美基礎設施對比真相

TAG:遠方的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