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五年的友情小籠包

十五年的友情小籠包

百年太久,只求一個零頭。

十五年,街頭巷尾的店鋪早已換了一茬又一茬,這座小城裡的人也早已換了一波又一波。少有不變的,是我家街對面的小籠包店。

店鋪的名字很特別,既不美味,也不香甜,它叫友情。

那時候問我媽,為什麼叫「友情小籠包」。是否吃不了上當,吃不了吃虧,但一定會吃出來一個好朋友?後來才知道它和「重慶雞公煲」很像,一個叫有什麼友情的人開了這家包子店。

我已記不清上一次進這家店是什麼時候,但我準確地記得,第一次來這裡買包子,是在小學五年級。

那時候有段日子裡,我擔任了早上開門的值周。為了第一個到教室開門,我不得不放棄一直在家裡吃早飯的習慣,轉而找我媽拿了幾塊錢去街上覓食。

年底的寒冬里,早上晨霧瀰漫,沒有路燈的照射,一切都在黑暗之中。我拐出院子大門,遠遠的看見一家店,非常的亮堂。那時候的我對於出門吃飯毫無經驗,並不像其他天天早上都在外面吃的同學,因此看到一家店,心裡分外欣喜。

一路小跑靠近,門口的蒸籠疊起來彷彿有兩個我那麼高。白汽兒從灶中、從鍋里、從一摞摞的蒸籠縫隙間不斷冒出,升騰起來繞過牌匾,很快就和我身後的晨霧化為一體,消失不見。

肉包兩塊一籠,一籠五個,五個我怕吃不完,問老闆四個賣不賣。

再透過水汽望望牆上的鐘,又怕時間來不及,問老闆打包行不行。

看著這家新開的店裡面沒幾個人,我還多嘴,問老闆味道好不好。

揣上包子,繼續一路小跑,來到一個人都沒有的校園裡,打開了門。空無一人的時候,只有包子陪著我,抱在手心兒,意外地暖和。一點點揭開口袋,吹一吹咬下去,還是燙著了舌頭。

這麼多年我一直沒忘的,友情小籠包最大的特點,就是肉特別多,很實在。至於第一次問的那個傻問題,味道當然是很好的。值周的後來幾天,有時我到了也不急著開燈,怕別人發現我在吃包子。但當課間休息,大家討論到包子的時候,我又毫不猶豫地把「友情」推薦出去。

後來,包子兩塊四個,兩塊五四個,我也小學畢業上中學,中學畢業上大學。那之後就再沒有機會到此體會它早餐的味道。

時至昨日,路過此地,回憶的舞台拉開簾幕,那是的畫面飛快閃現在我的腦海。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我決定今天故地重遊。

再來時,老闆依然在門口張羅著蒸籠,但明顯可以看得出,背有些駝了。肉包在蒸籠里裹著熱氣兒等我翻牌,但我只要了一碗八寶粥。

老闆不敢相信:「只要一碗八寶粥?不要包子嗎?」

我邊坐下邊搖頭:「不要包子。」

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我已是能在家裡吃、就不在外面吃的人。家裡爸爸已經備了蒸餃,我提醒自己來這裡僅僅是為了懷舊。

我掃視著店裡,陳設幾乎沒變。牆上的價目表寫著,一籠肉包已是五塊。

也許因為時至年關,店裡忙活的只有老闆夫婦倆,男主外、女主內,老闆娘正擀著麵皮,頭也不抬。

我正看著出神,老闆就把八寶粥端了上來,轉身回去坐在老婆身邊,手腳麻利地搭手包包子。

粥味平淡,鹹菜爽口。這碗粥我幾下就能喝完,其間,我和老闆的眼神數次對上。他一定有些奇怪,常有人只買包子不買粥,不常有人只喝粥不啃包子。

「老闆,你這店得有十五年了吧?」老闆一怔,有點沒反應過來。我接著說:「我小學五年級就在你這裡吃包子了。」

老闆這才笑了一下:「零二年開的。」

一盤算,我確也沒記錯。

沉默數秒。

「那你現在該有二十七八了咯?」

「二十七了。」

「還是快、快。」

我放下筷子,起身掃碼。收款人寫著陳友情,我不僅感動得有些徹底。

十五年。在我有限的人生中,這座小城裡哪家店能開十五年?就這樣一間門面,既沒有做大,也沒有做多,除了價格稍微漲了一點點,其他基本沒有變化。

「還打算做多少年啊?做到做不動為止么?」

老闆笑了,也許這是第一次被人問及這個問題,同時或許他真的未曾想過:「不知道,做著看吧。到時候再說。」

當初開店,陳友情也許懷揣同樣的想法,不經意間,周圍的店早已換了一茬又一茬。十五年大浪淘沙之後,他依然還是那個他,「不知道能做到何時」、卻在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心中立起了金字招牌的他。

我是否太騖遠,言必談一輩子、一生世?所謂「格局」,卻在這份曠達面前顯得一文不值。

近日在網上火透的「北京流感中年」引發無數人熱議,我也隨著筆者的敘述一次次地在內心復盤,妄圖平息那些無謂地焦慮。陳老闆讀到了嗎?他應該不會玩朋友圈吧?又或者沒功夫讀那兩萬字吧。即便讀到又如何?對於那些未來,他鐵定也只付諸一笑:「不知道,到時候再說。」

生意向來不錯,又沒有開分店,簡單地堅持著,便無其他奢求。我私自揣測著陳老闆的抗風險能力當是不錯的,但同樣是不錯,大量的人深陷焦慮,陳友情卻活得一個豁達——不心憂,不停手。

這是對腳踏實地的一種詮釋。我們縱可激蕩數載,也能放眼百年,但前進,終歸離不開腳下最近的步子。我不時會在心憂中迷失,將那曾經遙望的願景視作鏡花水月,轉而坐下扶額嘆息。

如此少了踏實的宏願,倒不如悶頭慢拱。像陳友情這樣的小商戶,即便黃袍加身給推上了地方名小吃幾強的位子,他也還是繼續「做做看吧」。

一百年太久,只求一個零頭。抓住了零頭,方可謀長久。

2018年2月14日 於重慶大足

如果覺得寫得好,掃碼投食喂芝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濱散居 的精彩文章:

TAG:浙濱散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