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98年的經典如此之多,最後一部誰敢說不服?

1998年的經典如此之多,最後一部誰敢說不服?

20年前的1998年,世界各地的電影圈風起雲湧。在北美,韋恩斯坦的公關讓《莎翁情史》在次年奧斯卡中摘得最佳影片大獎,引發爭議;在歐洲,湯姆·提克威用《羅拉快跑》喊出「視聽一代」的21世紀宣言;

在日本,一代電影大師黑澤明去世,傳奇生涯就此謝幕;在香港,金融危機籠罩之下的港片市場進一步萎縮,自救之作《風云:雄霸天下》票房登頂;在內地,馮小剛第二部賀歲片《不見不散》登上大銀幕……

時間真的會說話,20年後再回望當年的影片,當年的事件,又有了不同的內涵。不少曾被忽視的作品重新煥發光彩,也有一些曾經輝煌的作品卻遭遇被冷落的命運。

隕石撞地球撞出兩部票房大片

1998年,有兩部隕石撞地球題材的影片誕生,邁克爾·貝執導的《絕世天劫》(《世界末日》),以及女導演咪咪·萊德執導的《天地大衝撞》。

一般看來,兩部「撞題材」的影片同年上映,應該會對票房有所影響。然而神奇的是,這兩部電影雙雙進入了當年全球票房榜的前十名。尚且年輕的「賣拷貝」締造了全球票房冠軍,而那部絲毫看不出女性導演痕迹的硬氣科幻片拿下全球票房第六位。

這說明了啥?只要電影本身好,競爭對手、檔期等外界因素都不是問題,觀眾照樣買賬。

奧斯卡最佳影片「名不副實」?

1999年初舉行的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莎翁情史》擊敗《拯救大兵瑞恩》拿下最佳影片獎。奧斯卡的爭議年年有,尤其是難以用單一標準衡量的最佳影片,不過這一年尤其大。

有人說,知識分子范兒的《莎翁情史》相比立意簡單粗暴的《大兵瑞恩》更能討奧斯卡評委的歡心;也有人說,這都是韋恩斯坦耍手段「公關」的結果。1998年前後,一般獨立影片的奧斯卡公關費約25萬美元,而韋恩斯坦為該片砸下了500萬美元,並且涉及一些違規操作。

如今20年過去了,「大兵瑞恩」毋庸置疑地成為影史經典,戰爭類型片的標杆,連諾蘭拍《敦刻爾克》之前都要去請教導演斯皮爾伯格。《莎翁情史》相比之下顯得黯淡不少。

戰爭佳作頻出

1999年的奧斯卡,殘酷不僅是「莎翁」和「瑞恩」之間的廝殺,還有同屬戰爭片的「瑞恩」與《細細的紅線》之間的較量。後者獲七項提名顆粒無收,前者拿下最佳導演大獎,以及一系列的技術獎項。有人認為,「瑞恩」相比之下過於商業、過於主旋律,而「紅線」更加深沉、細膩,更具反戰精神。

1998年是戰爭題材佳片頻出的一年,在亞洲的土地,這一年還湧現出了《紅色戀人》(葉大鷹執導,張國榮主演)和《肝臟大夫》(今村昌平執導)等佳作。這兩部作品並非直擊戰場,都以戰亂背景下的愛情為著眼點,個人與時代的悲歡互相交織,戰爭的殘酷以另一種方式顯現。

哥斯拉初登好萊塢

1998年,來自日本的怪獸哥斯拉初登好萊塢,由索尼製作發行。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對傳統進行了大膽的突破,這隻美版哥斯拉和之前的歷代「直立核輻射怪獸」不同,身體呈流線型並向前傾,腦袋增大、變寬,標誌性的背鰭縮小,整體頗似一頭穿越時空的巨型肉食恐龍。

但遺憾的是,這隻被大範圍修改的哥斯拉,沒有得到影迷的喜愛,除了外形上天馬行空的改變,更大的原因是幾乎失去了以往哥斯拉的「精髓」。原版的哥斯拉堪稱無堅不摧,而這隻哥斯拉在面對軍隊的炮火時卻抱頭鼠竄,實在狼狽。另外哥斯拉最傳神的絕招「原子吐息」也沒有了,在粉絲的眼裡,這就好像讓變形金剛不能變形、讓超人不能飛一樣荒謬。

《花木蘭》《X檔案》同日公映

1998年6月19日,動畫《花木蘭》和大熱美劇的首部電影版《X檔案:征服未來》同日上映。《花木蘭》以2300萬美元的首周票房,創造了自95年《玩具總動員》(2900萬美元)以來迪士尼最高開畫紀錄。迪士尼真是樂壞了,因為西方觀眾對這個東方古老故事的陌生感本可能是道坎兒。不過那周的票房冠軍仍是毋庸置疑的,擁有雄厚粉絲基礎的「X檔案」以3100萬美元登頂。

粉絲的熱情來得快去的也快,次周《X檔案》就跌落到第三名,而《花木蘭》仍穩居第二位。另外《花木蘭》在海外也很受到歡迎,位居當年北美票房13位,全球票房榜第7位。

真人版《花木蘭》即將於今年11月上映,劉亦菲飾演木蘭。你期待嗎?

《楚門的世界》毫不過時的主題

若論世界上擁有最絕妙概念設定的影片,《楚門的世界》一定是其中之一。看完之後,每個人都會陷入沉思——這個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這部深植於當下日常生活的反烏托邦科幻電影,輕鬆愉快易懂,最後又震撼人心,引人深思。大眾傳媒的界限在哪裡?該如何定義個人的身份和價值?是選擇直面真實生活的殘酷,還是在虛假中愉快地度過一生?「變相怪傑」金·凱瑞又一次展示了他的喜劇功力,但第一次如此令人心碎。

20年過去了,這部影片的主題絲毫沒有過時,它的警示和反思,依舊時時叩問人心,然而悲傷的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答案。

浪漫史詩《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多雷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1988年的《天堂電影院》一段無法抹去的迷戀與追憶,第三部是2006年的《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一段羞怯與啟蒙的歲月,而他的這部《海上鋼琴師》則是對詩意和人生歸宿夢想的一次守望。

當年這部電影除了在義大利電影金像獎中受到認可,在其他歐洲獎項以及美國電影獎評選中都受到冷落,只拿到幾個音樂類獎項。然而在不少影迷心中,它卻是最佳之一。1900的人生和一艘船的故事,彷彿一個隱喻,不同的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張國榮擔任柏林電影節評委

今年的柏林電影獎已經於當地時間2月15日拉開大幕,將持續至本月25日。那麼,20年前的柏林都發生了些什麼呢?

1998年的柏林電影節由奧斯卡影帝本·金斯利擔任評審團主席,「哥哥」張國榮也是評審團成員之一。最終巴西電影《中央車站》力壓《謀殺綠腳趾》(科恩兄弟)《心靈捕手》(格斯·范·桑特)《危險關係》(昆汀·塔倫蒂諾)《天浴》(陳冲)《愈快樂愈墮落》(關錦鵬)等片,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法國電影新浪潮代表人物阿倫·雷乃獲得終生成就獎。

「神盾局長」塞繆爾·傑克遜憑《危險關係》拿下影帝,《中央車站》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獲得最佳女主。尼爾·喬丹憑《悲歡歲月》獲最佳導演。

《羅拉快跑》"視聽一代"宣言書

西方社會學家將60年代作為社會學上人類代際劃分的分水嶺。他們稱60年代前出生的人們為「文字的一代」,60年代之後出生的人們為「視聽的一代」。

對於「視聽的一代」來講,電視、電腦不僅是他們信息、知識的來源,更深刻影響了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湯姆?提克威出生於60年代中期的德國,屬於典型的「視聽的一代」,他執導的《羅拉快跑》更被譽為21世紀「視聽一代」的宣言書。

該片中女主角「羅拉」是著名的電腦遊戲人物,整個電影的形式也頗像一個羅拉闖關的電腦遊戲。導演提克威更借角色之口傳達他的哲學:「遊戲之後也就是遊戲開始之前。」(After 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

電影大師黑澤明去世

1998年9月6日,黑澤明因中風在東京去世,享年88歲。一代電影大師就此謝幕。

黑澤明是少有的在西方主流電影界都擁有極高地位的大師,1990年曾被授予奧斯卡終生成就獎。日本媒體評價:「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

《夢》(1990)成為黑澤明晚年的代表作,承載了他晚年對於自己一生的回望。影片講述了八個自成體系的故事,每個故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這八個夢幾乎貫穿了人類生活的所有主題,戰爭與和平、社會與人生。在不同的夢境里有著不同的場景,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類所面對的所有主題一一呈現。

《午夜凶鈴》開啟日式恐怖潮流

1998年上映的《午夜凶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成為日式恐怖片的奠基之作,利用日式屋宅空間製造恐怖感、水的隱喻、信息和科技恐懼、沒有因果關係的仇恨和報復、單親母親和孤獨兒童、救世主的缺席等等,在 《咒怨》《鬼水怪談》《鬼來電》等後續作品中反覆出現。

2002年,該片被好萊塢翻拍,以4800萬美元票房,在全球狂攔2.5億美元。《午夜凶鈴》翻拍作的成功在好萊塢掀起一陣東亞恐怖片翻拍潮流,一直到去年還推出了《午夜凶鈴3》。

《跳躍大搜查線》掀起日影革命

「劇場版」這個名詞相比熟悉日本電影的朋友都不會陌生,這些電視台播放節目的衍生品已經成為了日本電影界的中流砥柱。

《躍動的大搜查線:灣岸署史上的罪惡三日》作為電視劇劇場版的開創性作品,雖然不是第一部採取電視劇劇場版形式發行的作品。但其影響力之大絕對可以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織田裕二和柳葉敏郎極為出色的角色塑造也締造出了屬於日本自己的「國民英雄」。

即使當時是日本電影最低谷的時期,該作依舊創造出了不可思議的101億票房數字;整個日本電影界的運營模式也徹底發生改變,以龜山千廣為代表的「電視人」出身製片人掀起了一場「革命」。

《四月物語》松隆子首次主演電影

岩井俊二1998年作品《四月物語》,只有67分鐘,平淡如水,似乎不曾對生活提煉濃縮,瑣瑣碎碎都紛至沓來;但仔細看,又能發現每一分鐘都精緻。融入其中後,更能被那種情緒和質感打動,體會到其中的微言大義。

這是當年20歲的松隆子第一次主演電影,臉蛋鼓鼓的,不過那時候她已經是日本人氣小花旦。1996年,19歲的她成為紅白歌會史上最年輕的司儀;1997年,她憑竹中直人自導自演《東京日和》獲得報知電影獎最佳新人。

值得一提的是,松隆子現實中的家人也在該片中露臉。片頭一場戲中,為她送行的家人也是她現實中的家人,四人分別是父母和哥哥姐姐。

韓國正式廢除「電影剪閱制度」

1997年,金大中第四次競選總統終獲成功,意味著韓國長期軍權統治的終結和民主時代的到來。在此背景下,1998年韓國正式取消「電影剪閱制度」(審查制度),代之以分級制度。

1994年韓國本土電影份額曾落至最低谷,只有可憐的15.9%,而好萊塢電影的份額佔到八成。短短几年內,隨著電影分級制度的推行,加上韓國獨立製片公司的崛起,以及韓國民族情緒的高漲(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開放進口片配額,1999年初爆發「光頭運動」),韓國電影經歷了高速的發展,市場佔有率由1996年的23%提高到1998年的35.8%,2001年更是超過了50%。1999年《生死諜變》壓過《泰坦尼克號》登頂票房榜,成為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八月照相館》「韓流」蔓延

《八月照相館》的故事靈感來源於韓國已故歌手金光碩一張表情安詳溫暖的遺照,講述了一個已經收到死亡宣告的男子溫暖而美麗的故事。該片也是90年代韓國電影崛起初期不可忽視的一部作品。

影片在韓國上映後觀影如潮,99年更在日本掀起熱潮,男主角韓石奎的磁性聲線和沈銀河的溫婉美貌令日本影迷趨之若鶩,招募到粉絲無數。2005年,日本導演長崎俊一將本片改編為日本版本。

隨著韓國文化振興與輸出相關國家戰略的制定,韓影與韓劇在東亞開始流行。儘管韓流中真正電影「炸彈」要屬2001年推出的《我的野蠻女友》,《八月照相館》等愛情片的創新嘗試在韓流發軔初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成龍在好萊塢站穩腳跟

1996年成龍與唐季禮合作的跨國製作《紅番區》以配音方式在北美超過兩千家主流影院上映,3234萬美元的票房打破了美國最賣座華語片紀錄,成龍正式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

1998年9月18日,《尖峰時刻》在美國開畫,片中所展現的因文化和身份差異造成的幽默,很合觀眾口味,與成龍搭檔的克里斯·塔克本是脫口秀演員,兩人的合作被稱為「世界上最快的拳搭配最快的嘴」。影片最終以1.41億美元票房,位列年度北美票房榜第七位。同時,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在好萊塢大製作中擔任主角。

同年10月,成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媒體稱讚他的表演為世界的動作片注入新的血液。成龍在好萊塢站穩腳跟。

金融危機籠罩港片市場

1997年年底的亞洲金融風暴,對於亞洲的經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也使得港產片的市場(包括本港市場和外埠市場)進一步萎縮。1998年香港影市港產片前十名票房總額,是自1984年以來最低的一次;港片年度總票房也下降為4.2億港元,與1983年的4.1億港元的票房相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本土片票房冠軍是《風云:雄霸天下》,這是自1985年的《福星高照》以來的第一次本土票房冠軍不是由「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和成龍)主演。

《風雲》香港武俠片分水嶺

在港片持續衰落的局面下,香港影人開始迎合潮流、學習好萊塢,將本土資源與高科技相結合,《風云:雄霸天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該片改編自風靡香港多年的馬榮成漫畫,製作過程中融入了流行的遊戲機式動作、外景大製作、特效、高成本、大明星(鄭伊健、郭富城)等多種元素,由之前創造出票房佳績的劉偉強導演,如此的多種賣座元素的結合,使得這部作品不負眾望地榮登票房榜首。

在此之後,李連杰、趙文卓這樣的武打明星不再是武俠片的頂樑柱,他們的地位被高科技替代。《中華英雄》《新蜀山》甚至是《老夫子2001》等都以高科技為賣點了。

97三部曲之《去年煙花特別多》

97年前後,因香港回歸而產生的「末日情緒」在香港電影中瀰漫開。《去年煙花特別多》是陳果「回歸三部曲」(97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兩部為《香港製造》和《細路祥》。

片名中的「去年」即指1997年,英國對香港的統治即將結束,香港軍事服務團正式解散。其中一班退役的軍人找工作時處處碰壁,心中滿腔怨憤,找不到出路的他們竟決定在回歸前夕打劫銀行。

該片是香港電影中少有地以香港主權移交及華裔英兵作為故事背景的作品。戲中除了出現不少政治諷刺的對白外,還穿插了主權移交儀式、解放軍入城、青馬大橋通車等真實片段。

《暗花》銀河映像經典

組建銀河映像之初,杜琪峰和搭檔韋家輝、愛徒游達志被稱為「鐵三角」,他們迫不及待地要「與眾不同,不要做市場已有的東西。」三年間,他們各自拍出了代表作,迅速成名。游達志的是「黑色三部曲」《兩個只能活一個》《非常突然》和《暗花》。

有影評人將《暗花》稱為銀河映像的里程碑式作品,「基調上算是銀河中最冷最血腥的一部,這點直到《以和為貴》後才被打破」。影片塑造了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愛情的悲涼的暗花世界,這是命運漩渦中的小角色無力回天自取滅亡的政治寓言。

《暗花》是游達志在銀河映像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2000年他離開團隊,返回馬來西亞拍電視劇,再未與銀河映像有過交集。

《海上花》登頂"電影手冊"十佳

1998年侯孝賢執導的《海上花》登頂法國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手冊》十佳榜首,也成為至今唯一登頂過的華語電影。《電影手冊》評論人Alain Bergala說,《海上花》就像德拉克洛瓦的名畫《阿爾及爾的女人》一樣,被譽為「畫下腦海中的影像」而非記錄當下雙眼所見之景。

該片改編自韓子云以蘇州話寫成的《海上花列傳》,70年代張愛玲將之「翻譯」成國語版。小說描寫19世紀末,上海英租界的妓院生活。因為清朝政府禁止官員狎妓,只有在租界區的妓院可以公開接待社會上層人物。故事就在一所租界的高級妓院展開。

《不見不散》馮氏賀歲片經典

1997年的《甲方乙方》大獲成功後,觀眾非常期待馮小剛的新作出現,1998年底,馮小剛的第二部賀歲片《不見不散》上映。馮小剛搭檔葛優,准沒錯兒!

該片雖然仍是一部京味兒電影,但故事背景卻放到了美國,用喜劇手法表現了兩個在異國他鄉的北京人的生活經歷和感情糾葛。在電影中,葛優跟馮小剛的未婚妻徐帆(那時還沒結婚)搞起了曖昧,而且還有吻戲。後來在節目中,葛優說拍那場戲的時候十分謹慎,不敢NG太多次!

《荊軻刺秦王》生不逢時的佳作

《荊軻刺秦王》是陳凱歌執導的第一部歷史大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和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曾被多次搬上銀幕,而本片著重刻畫了秦王、荊軻、趙姬、太子丹等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該片多處曾引發爭議,被認為有「戲說」歷史之嫌。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陳凱歌諸多突破性的做法越來越被人所理解和接受,影片的史詩氣質和宿命感,都令人稱絕。該片耗資人民幣八千萬,當年創下中國之最,可惜生不逢時,遭遇票房滑鐵盧。

彩蛋

不朽的經典,就問你服不服?

讓電影遇見生活,盡在影視生活第一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time時光網 的精彩文章:

如今的好萊塢是否矯枉過正?業內人士告訴你!

TAG:Mtime時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