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打破紀錄的挑戰者

不打破紀錄的挑戰者

不同於其他資深驢友,吳濤很少展示被自己踏在腳下的大江大河,崇山峻岭。他的社交賬號里充斥著平凡的細節,比如以色列內蓋夫沙漠掩埋的陶瓷碎片,青藏高原上破舊不堪的驛站,或者浙江省湖州市連綿群山中一座不起眼的涼亭。

過去30年里,他翻著古籍,踏遍了全球許多地方,專門探尋古人們行走的「古道」。這些旁人眼裡不起眼的景色,其實是「香料之路」或者茶馬古道的遺迹。

大多數時候,這項工作枯燥又艱難。很多一度輝煌的道路,如今已經被掩埋在沙漠或者淤泥下,相隔百餘公里才露出一截。廣西深山中的很多古道,雖然保存完好,很多地方還留存著細膩的青石板。可那裡與外界隔絕,吳濤拉住當地人說一大通普通話,試圖了解更多信息。對方茫然地眨眨眼,一個字都聽不懂。

早年的吳濤並沒有耐心做這些細緻的工作。那時的他是戶外運動圈的「倔驢」。在秦嶺山區,他的必行之路與一隻黑熊完全重合。有時候黑熊在前面慢慢地走,他只能在後面看著腳印,警惕地保持著距離。攀登青海玉珠峰時突遇暴風雪,同隊的十幾人全部緊急下撤,只有他堅持留在山上,趴在岩石的夾縫中。大雪很快將他埋住,雷暴從山頂往下炸裂開來,散出一圈圈肉眼可見的波紋。

類似經歷為他贏得了「不怕死的冒險王」之類的稱號,也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挑戰極限的意義,「以為征服了自然,其實只是自然給了你一個面子。」

他看著戶外圈子裡攀比成風,今天有人宣稱自己是「最早登頂珠峰的北京人」,明天又有人宣布自己是「最早踏上南極的福建人」。這讓他感到滑稽,又有些厭倦。

攀登乞力馬扎羅山時,他想儘快登頂,創造好看的紀錄。同行的黑人嚮導總是微笑著讓他「慢下來」,告訴他當地有一句俗語,叫「眼的速度不要超過心的速度」。

這句話成了吳濤如今的座右銘。曾經熱衷於打破紀錄的他,開始改變自己旅程的方向,開啟一項沒有盡頭的挑戰。至今,他和同伴在中國發掘出了2000多條古道,可他覺得遠遠不夠,「至少要一萬條」。

他認定古道上的風景蘊含著人類歷史的脈動,值得細細品味。真的慢了下來,他也確實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茶馬古道上,吳濤住進了藏民的帳篷。主人不會漢語,只盯著吳濤,咧著嘴笑。女主人端出了一罐早已過期的可樂,那是10年前有人送給他們的。他們並不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味道,只把它當作最好的東西,捨不得喝。

美國波士頓的「自由之路」是將市內16處歷史文化遺迹串聯起來的古老步道。一般遊客三四個小時就能遊覽完,吳濤卻花了三四天時間,細細研究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這條原本2.5公里長的歷史步道,硬是被吳濤「延伸」到了哈佛大學——他前往那裡求教學者,考證出當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的茶葉,正是中國武夷山的大紅袍。

昆崙山口間的克里雅古道人跡罕至,走在戈壁間,夜晚狼嚎聲四起。歷史資源豐富的蘇丹局勢混亂,他乘坐的公交車整日在槍火中穿行。在車臣陰影籠罩下的高加索山脈,當地人興奮地牽著吳濤的手,說上世紀30年代中國人來此援助紅軍,犧牲了不少人,因此修建的紀念碑上至今燈火長明。

和以前一樣,他繼續在每次出行前寫好遺書,做好「不得善終」的準備,可看待景色的眼光已不同於往日:聞名遐邇的青藏線下埋藏著茶馬古道,沿路藏民家的瓷器可能是舊日遺迹,人們用牛皮包裹茶葉的習俗也都暗示著馬幫昔日的輝煌。

慢下來的吳濤時常打趣,30年走下來,自己的性格也變了,從一個地鐵上被人踩了腳都要還回去的愣頭青,變成了被人指著鼻子罵都不會生氣的老頭兒。可熟悉他的驢友們卻說,吳濤還是一樣的倔,參與組織京西古道幾十公里的「古道馬拉松」時,組織者中三四十歲的壯年都開著車考察,只有他一定要親自走一遍全程。

而且如何讓更多人「慢下來」,也是個需要拿「倔脾氣」去磨的事兒。他找到很多地方政府部門,對方覺得古道的開發就是修個棧道,讓市民去散步。還有人直接和他說,挖掘出歷史遺迹太麻煩,花精力去保護,做得不好還要被批評。吳濤有時只得自己去翻古籍,查資料,聯繫民間的史學家,把搜集的成果一點點發到雜誌和網路上。

眼看著年歲越來越大,他的腰開始泛酸,腿也偶爾疼痛,吳濤並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久。可他極度自信,「自己走的路絕對是正確的」。

在日本的熊野古道上,整整一千多公里的路途,吳濤見到了數不勝數的唐朝遺風。他驚奇地發現,古道兩旁的居民和他在其他地方見的一些日本人不同。他們對中國完全沒有偏見,會安安靜靜地坐下來,端一杯茶水,和陌生人聊上一天。那一次,他清晰地認識到,慢下來的旅途,或許再也打不破什麼世界紀錄,卻能收穫內涵與理解。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程盟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2月14日 10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在制度無法抵達的地方,學會拒絕
文在寅能否成為「開啟新篇章的主角」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