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輸出消費品到輸入生產力,為什麼是阿里雲代表中國力量?

從輸出消費品到輸入生產力,為什麼是阿里雲代表中國力量?

「中國的企業一定要走出去!」類似這樣的話,我們已經聽了很多很多年,但是時至今日,中國真正走出去的企業可謂寥寥無幾。

少有一些所謂走出去的企業,「成色」也不夠足。比如基建類企業,走是走出去了,但是很多不是市場行為,而是援建行為;還有一些提供小商品、家用電器的企業,雖然貨是賣出國門了,但是由於商品可替代性太強,而且往往是因為「價格低廉」而獲得一定的市場空間,因此這種走出去的含金量也不高。

要說成色,其實「中國高鐵」算是一家,縱使其背後支撐的是國有巨型企業甚至是國家意志。可喜的是,隨著最近阿里雲ET城市大腦成功走進馬來西亞,意味著中國高鐵之外,中國有了另外一家企業真正走出了國門。

相信隨著阿里雲ET城市大腦不斷的對外輸出,這種更加純粹、更加底層、更加綠色、更加創新的產品的服務,將開啟中國企業由輸出消費品到輸出生產力升級的大幕。

從國內城市走向國際城市,人工智慧無遠弗屆

阿里雲ET城市大腦此次出海,是由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和吉隆坡市政廳(DBKL)聯合宣布引入的。引入後,來自阿里雲的人工智慧服務,將陸續深入到馬來西亞的交通治理、城市規劃、公共資源匹配、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在第一階段,人工智慧將具體應用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281個道路路口,通過紅綠燈動態調節、全局交通狀況監測、交通事故檢測、應急車輛優先通行等手段,來緩解吉隆坡擁堵的交通狀況。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之前,阿里雲ET城市大腦已經在國內的杭州、蘇州等7個城市落地,在實際運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其可以讓部分應用區域提高15%道路通行時間,使得120救護車抵達現場的時間縮短一半。

或許正是這種讓數據說話的實力,讓阿里雲ET城市大腦贏得了馬來西亞方的青睞。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雲並不僅僅是在「授人以魚」,更是在「授人以漁」。在交通治理城市規劃、公共資源匹配、環境保護等領域外,阿里雲ET城市大腦還將成為馬來西亞開放的人工智慧平台,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和阿里雲將通過天池平台,持續為當地科技創新企業和開發者輸出產品服務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基於ET城市大腦,開發出更多更適合馬來西亞本地的人工智慧應用。

中國企業出海,大部分都把東南亞作為橋頭堡。這既有地利位置更近的優勢,也有部分文化傳統趨同的優勢,阿里雲的ET城市大腦可能也有這方面的考量。但是可以肯定,馬來西亞肯定只是阿里雲第一站而已。

在國內城市落地之後,阿里雲ET城市大腦快速出海到海外,一方面實現了國內樣本城市快速複製到國際城市的目標,另一一方面也形成了「牆外開花牆內香」良性循環。通過這種在全球範圍內,打造城市樣板工程,使得城市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進一步走向了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消費品、基建等具體的產品和服務,以阿里雲ET城市大腦為代表的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標準化、集成性更強,因此其可複製性相對更高。隨著阿里雲ET城市大腦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落地,不斷取得運營數據,並由此不斷迭代和優化,阿里雲ET城市大腦摧城拔寨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是一個星火燎原的過程,也是一個「重力加速度」的過程。

想法概念草圖實驗室,為什麼率先走出國門的是阿里雲?

阿里雲ET城市大腦,一方面既離不開雲計算,另外一方面也離不開人工智慧,可以這麼理解,它是兩種互聯網行業最尖端技術的匯合領域。而無論是雲計算還是人工智慧,其市場規模和想像空間,都足夠之大,這也是為什麼一部分人甚至把包括雲計算在內的大人工智慧看作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同一級別類目的原因。

隨便索引兩個數據,人工智慧方面,市場研究機構賽迪研究院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2697億元;而更加成熟的雲服務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2021年全球雲服務整體的營收將達5540億美元。這也讓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成為了2017年最大的風口之一。

然而在群雄逐鹿、泥沙俱下的大背景下,在別人的雲計算尤其是人工智慧還囿於想法、概念、草圖、實驗室的時候,為什麼是阿里雲率先突圍出來?土妖認為這十二字或許可以解釋其中的緣由——保持初心、腳踏實地、平常心態。

先說保持初心。這其實也是價值觀堅守的問題。中國互聯網行業,如今變得越來越功利,進入或者不進入一個行業,往往不是從和企業主營業務的匹配度、企業自身的能力、產品和服務能夠解決什麼實際問題、甚至都不是業務商業回報等角度去衡量。首選考慮的是,這一業務是不是最火最熱、是不是處於行業風口、資本是否關注、能否快速提升估值、後期是否有接棒者等等這些非常功利的角度。試想一下,如果初心不夠純真,價值觀不夠端正的話,那麼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能夠創造出有多大震撼力的產品和技術出來呢?

再談腳踏實地。早在2015年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就曾對廣大創業者說要「腳踏實地」。也許正是傳承了這樣腳踏實地的創業者精神,近年來阿里雲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豐富自身的產品和技術。如今已經包含了彈性計算、存儲和CDN、資料庫、網路、雲通信、安全、人工智慧ET、大數據應用、物聯網、移動雲、專有雲、互聯網中間件、管理與監控等等,可以幾乎提供全矩陣、全棧的服務能力。

最後看看平常心態。互聯網行業,外戰要積極踴躍,內觀則要平常心態。馬雲也表示過,「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未來的競爭不是三年的競爭,而是三十年的競爭。」如果把這句話放到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也有著極大的警示意義。可惜的是,很多行業里的廠商積極踴躍可以做到,相反平常心態卻不容易保持。

在大投入、長周期、見效慢的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龐大如阿里雲是如何保持平常心的呢?以飛天操作系統為例,阿里雲能夠9年不計成本的持續投入,這在當今急躁的互聯網行業里並不容易。當然,付出也自然會得到回報。阿里雲主導的「飛天雲操作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了2017年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該獎項設立15年來首次頒發的特等獎。

從買機器到買機床,換道超車需要生產力革新

眾所周知,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一帶最精明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之所以積極主動地引進阿里雲ET城市大腦,表面上是看到ET城市大腦在中國城市落地後,帶來的明顯效果;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ET城市大腦,可以幫助馬來西亞吉隆坡在交通治理、城市規劃、公共資源匹配、環境保護等方面跨越發展、換道超車。

要知道,這不是一般中國企業對馬來西亞提供小商品,讓馬來西亞民眾在消費品層面,有可替代品這麼簡單,而是能夠從生產力層面對馬來西亞進行提升。而且這種生產力是跨時代的,就像當年很多非洲國家,直接跨越固定通信和PC互聯網,直接進入移動通信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總之一句話,從買機器到買機床,馬來西亞最看重的,是阿里雲在生產力層面為吉隆坡營造的種種跨越發展的可能性。

如今在全球範圍內,阿里雲已經構建了17個地域34個可用區的雲計算全球網路。據IDC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佔有超過47%市場份額。在全球市場上,Gartner的數據則表明,阿里雲在全球僅次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排第三位。

如果說阿里巴巴此前通過改變消費品、生產資料的流通方式,向全世界輸出了來著中國的「電商生活方式」,那麼阿里雲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創新,則幫助阿里巴巴更進一步,開始向全世界輸出更加基礎、更加底層、更具革命意義的「生產力」。

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提供商品、產品和服務的背後,歷經了「中國加工」、「中國製造」等時代,如今正在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與此同時,阿里雲時下又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鄭重地打開了「中國創新」、「中國力量」的大幕。

寫在最後的話:

回到ET城市大腦及阿里雲,在代表來自中國的科技創新力量進駐馬來西亞之後,未來其更大的責任或許可以用「連接」兩個字概括——連接阿里巴巴過去18年的技術積累和商業實踐;連接線上電商和線下零售;連接新能源、新技術、新零售、新金融和新製造;連接互聯網和實體產業;連接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連接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一切才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土妖 的精彩文章:

上市急行軍,虎牙如何邁過充滿挑戰的三道坎?

TAG:土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