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色彩基礎知識完全解析 學攝影不得不學的基礎

色彩基礎知識完全解析 學攝影不得不學的基礎

對於彩色攝影,我們需要了解一些色彩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其中包括色相、明度、飽和度,原色與補色等概念,還有色彩的冷暖關係、對比關係、和諧關係,以及各種色彩引起的觀者情感反映等。我們將陸續推出這一專題,敬請大家關注!

一、色相

色相也叫色別,是各種色彩的名稱和相貌,如紅、綠、藍、黃等。而且這些色彩之間的相互混合還能產生一系列其他色彩,如橙黃、紅紫等。在我們的攝影實踐中,對色彩色相的認識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準確識別各種色彩,才能在攝影中運用好各種色彩。

20色相環

二、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第一,明度是指各種純正的色彩相互比較產生的明暗差別。在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純正的光譜色中,黃色明度最高,顯得最亮。橙綠次之,紅青又次之,紫色明度最低,顯得最暗。

第二,某一種色彩的物體受到強弱不同的光線照射,其本身產生了明暗變化,也表現出明度的不同。比如一顆綠樹,受到陽光直接照射的亮面成為較明快的淺綠,未被直接照射的陰影面成為較深暗的綠色,這兩種綠色的明度就有所不同。這就是同一種色彩因受光情況不同而產生的明度上的變化。因此,也可以說當一種色彩受強光照射時,它的色彩變淡,明度提高;當一種色彩受光很少,處在陰影中的時候,它的色彩變深,明度降低。

對色彩明度有了初步了解後,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被攝體的明暗關係、立體空間關係,便於我們在拍攝高調(選擇明度高的色彩)或低調(選擇明度低的色彩)彩色照片時恰當地運用色彩。

三、飽和度

飽和度是指色彩的純度。如果一種顏色摻雜了別的顏色,其飽和度會降低。

飽和度越高,色彩越濃,越能發揮其色彩固有的特性。比如紅與綠放在一起,往往有一種突出的對比效果,但是只有當紅與綠都呈現飽和狀態時對比才最強烈。如果兩者飽和度降低,紅色變成淺紅或暗紅,綠色變成淺綠或深綠,相互對比的效果就會減弱。

飽和度與明度不能混為一談。明度高的色彩,飽和度不一定高。比如淺黃明度較高,但是飽和度不如純黃色。明度降低的色彩,飽和度並不提高。比如紅色加黑變成暗紅,它的飽和度也會變低。在攝影中,顏色受到強光的照射,明度提高,但飽和度降低;顏色受光不足或處在陰影中,它的明度降低,飽和度也降低。

當我們在室外拍攝時,色彩的飽和度還會隨著其所處位置的遠近而發生變化。如果被攝體離觀者較遠,看上去色彩飽和度就會降低。這是因為當觀看遠處被攝體時,我們的視線要透過比較厚的空氣介質,其中包含水蒸氣、塵埃等,它們能對光線產生漫射作用,使遠處景物看上去發亮,飽和度降低。

另外,相機曝光對色彩飽和度也有影響。純正的色彩被正確曝光時,再現出的色彩飽和度最高;曝光過度或不足時,飽和度均會降低。

四、原色與補色

19世紀初,科學家就提出視覺三原色理論,認為人眼視網膜上可以分辨各種色彩的視錐細胞中,含有與光譜中三種主要色相適應的三種視質素,即感紅色素、感綠色素與感藍色素,所以,紅、綠、藍是三原色。這三種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又可得到各種顏色的光線。如果投入人眼的光線為紅、綠、藍三種色光等量混合且較為明亮,將看到白色;假設三種色光的亮度都是中等,看到的是灰色;三種色光的亮度等於零,看到的則是黑色。

需要注意的是,攝影上的三原色和繪畫上的三原色不同。攝影是從色光上來講,繪畫則是從染料上來講。

兩種色光合在一起產生白光時,這兩種色光稱為互補,各自成為對方的補色。紅+綠=黃;綠+藍=青;藍+紅=品。紅與青互補,綠與品互補,藍與黃互補。

五、色彩的冷暖

紅色、橙紅色、橙色、黃色等,讓人們聯想到火焰、日出,使我們感到溫暖、醒目、熱情、活力等,稱之為「暖色」。

藍色、青色、藍青色等,讓人們聯想到嚴冬、流水,使我們感到寒冷、涼爽、深邃、平靜等,稱之為「冷色」。

綠色和紫色與上述暖色與冷色相比,我們很難判定出它們的冷暖,因此被稱為「中性色」。需要注意的是,黃綠中黃色的成分比藍色多,藍綠中黃色的成分比藍色少,所以又可把黃綠列為暖色,藍綠列為冷色。同理,紅紫含紅色較多,為暖色;藍紫含藍色較多,為冷色。

色彩冷暖大致分區

色彩冷暖體現的性格圖例

宇宙萬物的色彩關係往往是複合的,並非單純以紅、黃、藍等色彩組成。因此,凡是以紅、橙、黃或主要以紅、橙、黃構成的畫面,都可叫做暖調畫面;凡是以藍青或主要以藍青構成的畫面,都是冷調畫面。

了解了色彩的冷暖,我們就可以在攝影中充分運用來進行創作,如下圖:

夜間雪地的冷色調渲染了一種寒冷、寧靜的氣氛,而屋前的暖色調燈光則為畫面增添了溫暖的感覺。

畫面運用了藍黃補色的冷暖對比,使畫面更明亮、更具吸引力。

六、色彩對比與和諧

當不同的色彩互相搭配在一起,有些色彩之間具有強烈的對比效果,有些色彩之間則有和諧的視覺感受。凡是在色輪上處於相對位置的兩種色彩,比如紅和青、黃和藍、綠和品,它們之間的視覺對比效果是鮮明的,能給我們的眼睛一種強烈的色彩跳動感。互補的色彩具有這種特點,對比效果也最強烈。冷色和暖色在色輪上也處於相對的位置,也具對比特徵。

在色輪上比較靠近的色彩反射出的色光波長比較接近,不致明顯引起視覺上的跳動。所以它們搭配在一起顯得和諧與協調,使我們看上去感到平緩與舒展。比如紅、橙、橙黃,綠、黃綠、黃等色彩。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互相對比的色彩,只有當飽和度最高時,對比才最明顯。如果色彩變淺(明度提高)或變深(明度降低),對比效果便會減弱,趨向和諧。

七、色彩輕重與進退

平時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重量輕的物體看起來大多是淺色的,比如煙霧、白雲等;而較重的物體大多是深色的,如鋼鐵、岩石等。這種對色彩的主觀感受便是色彩的輕重感。在彩色攝影中,我們可以利用色彩的輕重表現被攝體的力度與變化中的均衡,也可用輕重色的對比突出主要的被攝體。

色彩的進退指在同等遠近距離上的色彩,紅、橙、黃等暖色看上去比藍、青等冷色顯得近,在視覺上構成遠近有別的幻覺。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中不難發現,室外遠處的景物看上去總帶了些藍青的調子。當我們看到藍、青等冷色時,會產生距我們較遠的錯覺。在攝影創作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錯覺去強調空間深度感。我們把紅、橙、黃這些容易顯得向前突出的色彩叫做「前進色」,藍青這些容易顯得退避的色彩叫作「後退色」。

八、消色

有些物體對光源的光譜成分不是有選擇地吸收與反射,而是等量吸收或等量反射各種光譜成分,這些物體看上去便不是彩色的。對各種光譜成分全部吸收的表面,看上去是黑色的;反射絕大部分而吸收極小部分的表面,看上去是白色的;等量吸收一部分,等量反射一部分的表面,則是灰色的。黑、白、灰都不含彩色成分,被稱作「消色」,也叫「無彩色」。

消色在彩色攝影的色彩搭配和視覺效果上有很積極的作用,它和任何色彩配置在一起,都顯得和諧協調。另外,由於消色是無彩色,與任何彩色搭配在一起,均可利用自身的對比而使該彩色的色彩特徵更加鮮明。金色和銀色的作用類似消色,它們與任何色彩搭配都能達到和諧效果。

九、色彩的感情

自然界中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與聯想。比如當人們看到日出,會產生溫暖、希望的感覺,紅色就容易使人們產生振奮的感情;當人們看到綠野,會產生舒適、閑雅的感覺等。這種對色彩的感覺所引起的情感上的聯想,就稱為「色彩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色彩的感情,我們不能看得過於絕對化。色彩的感情是人們從生活經驗中積累的,由於國家、民族、風俗習慣、文化程度以及個人藝術修養等的不同,對色彩的喜愛程度就會有所差異。同時,色彩的感情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我們需聯繫實際與畫面的表現內容來分析感情的色彩。

本文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因無法知曉作者信息而無意侵犯某個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公眾微信編輯將立即刪除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反相機攝影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十佳旅行國家榜單 中國上榜
幾個人像攝影拍攝情景 治好你的尷尬症

TAG:單反相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