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真實康熙 目光短淺一度想要放棄台灣 幸好此人及時勸醒了康熙

揭秘真實康熙 目光短淺一度想要放棄台灣 幸好此人及時勸醒了康熙

只要一提鄭成功,我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一個抗擊荷蘭侵略者,收復寶島台灣的一個民族英雄形象,鄭成功是一個堅決反對清朝統治者的英雄,他本想收復台灣後以此為根據地來反清復明,只可惜攻下台灣不久就病逝了,他的兒子鄭經及其後代子孫就沒有了反清復明的心思,而是把台灣當成一個小王國,打算做一個土皇帝世代在此生活下去。

雖然鄭成功歷盡千辛萬苦打下了台灣,但是台灣依舊孤懸海外,是施琅徹底收復了台灣,由康熙皇帝下令把台灣變成中國一個省市,徹底統一了中國,施琅之功可謂是居功志偉。

但是施琅收復了台灣之後,清王朝內部出現了三種不用的聲音。

一是既然已經消滅了明朝殘餘勢力,台灣本就是一座孤島,直接放棄就可以,要是治理台灣,還浪費人力物力,就連清朝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也是這樣說的,康熙居然也覺得對現在看來實在是匪夷所思。

二是把台灣割讓給荷蘭人,這樣不用擔心漢人作亂,還不用派人去治理台灣,每年還可以讓荷蘭進貢,這種方法深的康熙之心。

三是把台灣變成中國的一個省,徹底接管台灣,這個方案支持的人很少。

按理說台灣已經收復了,就應該讓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怎麼這樣的事也還要質疑和討論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清王朝本是一些游牧民族趁著明朝末年眼下大亂乘勢而起蠻夷部族,建立了清王朝就開始積極的向漢族文化學習,尤其到了康熙皇帝這代,康熙皇帝積極的學習漢族文化,也重用一些西方人,例如德國人湯祖望,積極學習一些西方文化,還自學數學、幾何等等知識,向西方文化學習,但是他卻沒有普及,而只是作為一種興趣自學罷了,雖然建立了一個科學館,但也只是擺設,康熙皇帝還是向著之前漢族統治者學習,如何穩固清王朝的專治統治,殊不知那時候世界已經開始變化了,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了資本主義萌芽階段,海上貿易很是繁榮,鄭成功的父親鄧芝龍就是一個商人,懂得荷蘭語,還與東印度公司競爭生意,雖然後期鄧芝龍投降了清王朝,但是清王朝卻將他發配到寧古塔悲慘而死,但是他的兒子鄭成功卻繼續海上貿易,發展台灣經濟。

但是這時候康熙只想著如何統治漢人和徹底消滅明朝殘餘勢力,對於海上貿易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概不知,對於台灣所起到的作用也一概不知,其實荷蘭人侵略台灣一是為了方便海上貿易,二是為了將來侵略中國做準備,可是康熙卻想著消滅明朝殘餘勢力,甚至聯合荷蘭人一起攻打台灣,就連後來施琅已經收復了台灣,康熙還打算把台灣送給荷蘭,每年來朝貢就可以了,完全沒有看見西方國家日後產生的威脅,實在是可悲。

還好關鍵時刻是施琅上書康熙皇帝說:「台灣是水上長城,要是放棄台灣,沿海城市全部暴露,將來後患無窮。」但是這句話並沒有觸動康熙,直到施琅說:「台灣是個海外孤島,要是將來還有一些反清復明的人跑去台灣就會後患不窮。」康熙皇帝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絕對不能讓台灣再一次變成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於是康熙就把台灣歸為福建一個府,台灣才算是真正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康熙皇帝一直認識不到台灣的重要作用,在沒有收復台灣之前,康熙皇帝一度想要放棄台灣這個島嶼的,認為這就是一個海外孤島,要是管理起來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當鄭成功跑到台灣的時候,康熙皇帝害怕鄭成功聯合沿海居民一同造反,就前後連續三次下了禁海令,企圖把沿海地區打造成無人區,這樣的措施使得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沿海經濟受到了重大的損失。

康熙王朝裡面有一段,就是康熙皇帝禁海令一下,福建總督姚啟聖就開始宣傳禁海令的好處,一是為了統一大業,二是進入內地每家每戶都有田種,並且三年不交稅,三年之后土地誰種就歸誰,還派士兵幫忙搬家,歲數大的還有轎子做,沿海居民都很高興的搬遷到內地,殊不知這只是電視劇的過度美化罷了,實際上康熙根本沒有下發這些安撫政策,讓這些沿海居民內遷就是斷了這些居民的活路,這些居民世代以海而生,下海捕魚,或是進行海上貿易,結果從山東到廣東沿海地區因不願意搬遷的居民被殺死數十萬,這些居民的船隻、房屋全部拆毀,沿海經濟算是毀了個徹底,雖然在施琅徹底收復台灣之後,康熙廢除了禁海令,但是回去的人不過十之二三罷了。

但是沒過幾年康熙閉關鎖國政策又開始實行了,康熙目光的局限性以及這一系列政策嚴重影響了以後幾代君王,到了乾隆時期閉關鎖國的政策就已經幾乎達到了巔峰,這時候世界各國都在發展,唯有中國開始落後,直到清朝晚期列強們用大炮才驚醒清朝的統治者,中國才開始洋務運動企圖向西方學習。

清朝雖然經歷了康乾盛世,但那也不過就是農耕文明最後一個巔峰罷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實在是貽害子孫,都說乾隆時期是閉關鎖國的開始,其實早在康熙時期就已經埋下了隱患。

雖然康熙皇帝有一些歷史局限性,但是康熙皇帝的功績還是不應該磨滅的,當時康熙上位的時候,台灣有鄭成功反清復明勢力,雲南等地有三藩這幾個土皇帝,西部有準葛爾在虎視眈眈,東北沙俄還不斷發起侵略戰爭,朝庭內部鰲拜專權,國家可謂是內憂外患,當康熙把這些全部平定了以後,就一時之間覺得自己的功勞可堪比秦皇漢武,一個蠻夷部族首領能開創如此偉業實屬罕見,看不清楚世界發展潮流而只想著把祖業世代傳遞下去也是正常的,因此康熙有功也有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同仁堂竟是康熙賜名?同仁堂與康熙之間的淵源是真的嗎?
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但是他的一生也有失敗,讓人哭笑不得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