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城「五塔寺」今昔、五塔寺舊影

北京城「五塔寺」今昔、五塔寺舊影

北京城「五塔寺」今昔、五塔寺舊影

導語

五塔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東的長河北岸。

五塔寺,最初的名字是真覺寺,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年間(1403-1424),是信奉喇嘛教的永樂皇帝,為萬里而來覲見的印度高僧興建的一處修行之所,至成化九年(1473)方始竣工。

清雍正時期,因避諱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諱,真覺寺改稱「正覺寺」。

清末,正覺寺經歷一場大火,火災之後,僅剩下金剛寶座和部分殿基。到民國初年,世人多稱此處為「五塔寺」,「真覺寺」、「正覺寺」等稱謂湮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今天,雖然寺的門匾上赫然寫著「真覺寺」三個大字,但似乎人們還是習慣稱這裡為「五塔寺」,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真覺寺」與「五塔寺」原本是一回事。

五塔寺今昔

真覺寺,即五塔寺,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年間(1403-1424),是信奉喇嘛教的永樂皇帝,為萬里而來覲見的印度高僧興建的一處修行之所,至成化九年(1473)方始竣工。

真覺寺在建築模式上仿照印度佛陀伽耶(佛陀成正覺之地)大菩提寺而建,寺內有高數丈的金剛寶座(即建在高石台的五座小型石塔)一處。

真覺寺是明代皇家勅建的藏傳佛教寺廟。金剛寶座南面石雕門券上方的石匾上寫著」敕建金剛寶座「幾個字。(明代皇家寺廟,指的是明代皇室以內帑建置或修復的寺廟,用作明代皇帝及皇室其他重要成員的祈福、祝壽之所。)

清雍正時期,因避諱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諱,真覺寺改稱「正覺寺」。在乾隆十六年(1751)和二十六(1761)乾隆皇帝母親六十、七十萬壽,正覺寺被選為祝壽之地,使其有幸被修繕,再次進入皇家寺廟序列。

清末一場大火吞噬了正覺寺的佛堂殿宇,僅剩下金剛寶座和部分殿基。

民國初年,世人多稱此處為「五塔寺」,「真覺寺」、「正覺寺」等稱謂湮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此時,金剛寶座孤塔兀立,無人看管,塔剎銅鈴等銅質構件多次被盜。為此,1934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制定保護方案,對塔進行保護。1937-1938年北平政府對五塔寺進行了基本修繕。1938年12月1日-1939年5月28日,北京特別市公署發布接收、保管五塔寺的訓令和指令,壇廟事務所也報送了接收、保管的辦法、清冊和略圖。訓令發布後,五塔寺管理的狀態得到了改善。

民國時期的五塔寺金剛寶座修繕刻石記載:正覺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五月由北平市政府出資對金剛寶座進行了全面修繕,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十一月竣工。按照檔案記載,五塔寺由「北京特別市管理壇廟事務所」接收管理。雖然當時是日偽統治的非常時期,民國二十七年(1940)九月五塔寺正式向遊人開放。

民國三十八年(1949)冬,為了保護北平古迹不在戰爭中被摧毀,黨中央要求梁思成先生編寫一本《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的冊子,並發到即將南下的解放軍指揮員手中,以在戰爭中保護那裡的古建築文物。這冊由清華大學建築研究所編輯的《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中,對真覺寺金剛寶座有重點描述。

建國後,「真覺寺金剛寶座」在一九六一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剛寶座得以修繕;一九八七年,又在五塔寺(原真覺寺遺址)建立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北京地區的石刻文物精品,其中以明清三代帝都特色的石刻居多。

金剛寶座

金剛寶座是真覺寺內的核心建築,成化九年(1473)建成。它的造型仿古印度佛陀伽耶(佛陀成正覺之地)大菩提大塔式,在建築上採用了明朝初年才開始用於宮殿、寺廟的磚石拱券結構的建築技術,而未用中國傳統的大木結構作法。但在塔身裝飾中使用了大量中式建築的屋面、檐椽、溝頭滴水和一斗三升斗拱等,做成仿木石雕形式。寶座平頂上的琉璃罩亭是清代添建的,為純中式,強化了建築的中式傳統意味。

金剛寶座的外形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寶座,上層為五塔加琉璃罩亭。寶座為四方台型,頂部比基部收進約半米,既穩固又莊重。

南北立面各闢有一個券門。券門頂部中央雕大鵬金翅鳥,從那裡自上而下左右兩側對稱依次雕龍女、神鯨、瑞獸、獅子和大象。

進入寶座南門,有一方形過室,頂部有蟠龍藻井。藻井是中國古建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局部提高房屋室內空間的作用。

塔室中央豎立著方形塔柱,塔柱四方各設佛龕。塔室高穹頂,過室兩側各設石級四十四級,藏在東西兩面的牆體之內,蝸旋而上可達寶座頂的琉璃罩亭。頂平為台,除琉璃罩亭,還分布五座高達兩丈的密檐小塔。

在寶座的外部裝飾有五層佛龕,層與層之間有椽子、勾頭和滴水組成的仿木結構屋檐。南北兩面各有佛像86尊,東西兩面各有佛像109尊,共有390尊佛像,龕與龕之間由仿花瓶式柱子和一斗三升斗拱相隔。佛像是五方佛坐像,按五尊一組循環排列。

五方佛祖

據佛經記載,金剛界有五部,由金剛界五佛即五智所成的如來所轄,按其方位分別是:

中佛大日如來,法界體性智所成,獅子王座;

東佛阿閦如來,大圓鏡智所成,象王座;

南佛寶生如來,平等性智所成,馬王座;

西佛無量壽如來,妙觀察智所成,孔雀王座;

北佛不空成就如來,成所智所成,大鵬金翅鳥王座。

寶座下部的須彌座上裝飾有天王、羅漢等法相,法輪、金剛杵等法器,還有寶相花,佛八寶以及《吉祥海贊》藏文和梵文經咒等。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

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腰上的四個洲。他們分別是:

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持琵琶,住東勝神洲,司調;

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持寶劍,住南瞻部洲,司風;

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司順;

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司雨。

因此,四大天王也被中國的佛教徒們稱為「風調雨順」。

佛八寶

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分別為 蓋、罐、輪、常、螺、傘、花、魚。

白蓋表示遮覆世界,凈化宇宙,是解脫貧病的象徵。

寶瓶表示福智圓滿,毫無漏洞,是取得成功的象徵。

法輪表示佛法圓輪,代代相續,是生命不息的象徵。

盤長表示回貫一切,永無窮盡,是長命百歲的象徵。

法螺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運常在的象徵。

寶傘表示覆蓋一切,開閉自如,是保護眾生的象徵。

蓮花表示神聖純潔,一塵不染,是拒絕污染的象徵。

金魚表示活潑健康,充滿活力,是趨吉避邪的象徵。

寶座之上的五座小塔中,中塔13層,四角的小塔各11層。五座小塔的塔座、塔身、塔剎遍飾雕刻。塔剎由仰蓮、相輪、華蓋、寶珠構成;塔身每層均刻有佛像,龕龕相連;塔身每面開龕,刻佛像一尊,邊雕飾菩薩、菩提樹等,尤以中塔須彌座南面正中刻佛足印及佛八寶最為精美。五小塔以中、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五個方位布局,塔內中心木上以硃砂書寫梵文經咒,並裝藏相應舍利等佛寶。

塔剎,指佛塔頂部的裝飾,位於塔的最高處,冠表全塔,是塔上最為顯著的標記。

「剎」來源於梵文,意思為「土田」和「國」,佛教的引申義為「佛國」。

各種式樣的塔都有塔剎,即所謂「無塔不剎」。

從結構上講,塔剎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塔。它由剎座、剎身、剎頂和剎桿組成。這種塔上塔的造型,使塔顯得更加高插雲天,雄偉挺拔。

剎座位於塔身之上,上承塔剎,一般為須彌座形,仰蓮瓣形,忍冬花葉形或素平台座。有的剎座內還設有剎穴,以存舍利、佛像、佛經和其它供品。

剎身由剎桿和套於桿上的圓環——相輪及華蓋等組成。相輪為單數,現最多者為十三級,是作為塔的一種仰望標誌,起敬佛禮佛的作用。

剎頂由仰月、寶珠或火焰寶珠等構件組成,位於塔剎頂部。

剎桿多用木、鐵製成,縱貫全剎,有的還直入塔身,以增加其穩固程度。

金剛寶座前的兩棵古老的銀杏樹,樹齡已近600年。金剛寶座建於1473年,而同時移植來的兩棵銀杏樹的樹齡一定要早於寶座若干年。

金秋五塔寺

五塔寺舊影

五塔寺原名「真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創建於明代永樂年(1403-1424年),寺內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約建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為「金剛寶座塔」。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初年,印度僧人班迪達自西域來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明成祖與他談經論法十分投機,封他為大國師,授予金印,並賜地於西關(今西直門)外長河(今高梁河)北岸,為之建寺,寺名「真覺」。後又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並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倚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去處。

金剛寶座塔後部和碑

(Rear facade of Wu ta si with tortoise stela)

金剛寶座塔前部和四個香爐

( Facade of Wu ta si with four incense burners)

其中一塔

(Detail of Wu ta si showing one of the five pagodas)

從後遠眺

(Rear facade of Wu ta si)

清王朝建立後,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當時熱鬧繁華的情景被繪製在一幅彩圖中。圖畫再現了五塔寺當年的全貌:南臨長河,南北向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等大小二百餘間旁屋。寺內主要建築屋頂全部換上黃色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金碧輝煌,顯示出皇家寺院的威嚴氣勢。自清朝後期開始,五塔寺逐漸衰落,到民國初年僅剩一塔兀立於一片瓦礫中。由於無人看管,寶塔的銅質鎏金塔剎多次被盜。迫於無奈北平市政府於1937年至1938年對五塔寺進行了一些簡單的修繕,增添了院牆、門樓及門樓兩側六間南房等。兩棵與塔同齡的白果樹則幸免於難,至今鬱鬱蔥蔥、果實緊累。以下圖片即為這一時期五塔寺金剛寶座塔的影像。

塔細節

(Detail of Wu ta si showing one of the five pagodas)

塔檐風玲

(Detail of Wu ta si showing bells hanging from the eaves of two pagodas)

寶塔東部

( East facade of Wu ta si)

寶塔前部的佛像

( Facade detail of Wu ta si showing Buddhist reliefs)

以上圖文來源:部分 原載 互聯網、節能君想說:一滴水可以蕩漾整個湖面,一篇文章分享可以觸動整個心靈,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將即時刪除!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節能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加強戰略核力量建設生死攸關,無需考慮西方國家是否高興

TAG:節能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