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明天年初二,忘什麼也不能忘記做這件事!

明天年初二,忘什麼也不能忘記做這件事!

原標題:明天年初二,忘什麼也不能忘記做這件事!


明天年初二,


那大年初二的年俗又是什麼呢?


大年初二這一天,


嫁出去的女兒要和丈夫、兒女

回娘家拜年,


也就是俗稱的「回娘家」


回娘家的由來



(明太祖朱元璋)


相傳初二回娘家的習俗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


朱元璋的幼女安慶公主下嫁給都尉歐陽倫,是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們都回婆家過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仗著自己是馬皇后最小的親生女兒,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宮中與父皇母后一道歡歡喜喜過大年。


歷來對子女管教極其嚴格的馬皇后勸說安慶公主:「你已為人妻,要孝敬公婆、體貼丈夫",於是便把安慶公主趕回了婆家。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看見安慶公主與駙馬都尉歐陽倫來給他拜年。朱元璋想:昨天夜裡才把你打發走,今兒一早你們倒又來了,便問公主:「你給公婆拜過年了嗎?」安慶公主嘻嘻一笑,頭搖得像撥浪鼓。


朱元璋大怒:「我當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麼大年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進宮先拜我們呢?先去給你公婆拜年,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朱元璋說著回書房寫了一副對聯遞給女兒,讓他們回去琢磨,接著便將他們攆了出去。

安慶公主回去打開一看對聯是:羊跪乳,媳敬婆。橫批:天經地義


打那時起,大年初二便有了「回娘家」的習俗



而回娘家拜年,


需要注意什麼樣的規矩呢?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回娘家需要注意的6大禮儀,


趕快來看看吧!


回娘家的禮儀


1、忌諱初一回娘家:

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


2、帶禮物的講究:


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不能帶單數,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體現對婆家的尊重。而且必備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


3、來自婆家的問候:


從婆家臨走前,尤其是新媳婦,婆婆要包上一個紅包袱,這包袱媳婦是不得打開看的。


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東西,譬如甜點心,就說明婆婆對媳婦滿意。而且婆婆還會為媳婦準備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親家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


4、回娘家待的時間:


北方地區春節回娘家,要求女兒夫婿必須在娘家住一夜,年初三上午吃了早飯才離開,而且不能同房。


而在有的南方地區,則規定女兒們必須在當天午飯前回娘家,晚飯後則要回婆家,不能過夜,也就是所謂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5、派紅包: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很多地方的習俗是初一給壓歲錢,但這一次意義不同,是給娘家人派「紅包」。


6、回娘家忌摸鍋、勺


在坊間,我們經常能聽見「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等話語。


雖然這些話十分的封建迷信,也無科學依據,但由於在民間流傳的時間久了,也漸漸成為一種習俗。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博大精深,


正月初二這一天的習俗還有很多,


除了回娘家,


正月初二還有別的習俗嗎?


對比一下,你家也是這樣的嗎?


圖文來源:網路


版權申明: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


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我們將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量啥都會 的精彩文章:

TAG:流量啥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