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小心,你的巧克力里可能有蟲!

小心,你的巧克力里可能有蟲!


今天是西方的

情人節

,無論你是打算送人巧克力還是會收到巧克力,亦或者

給自己買巧克力吃

——似乎這個節日和巧克力綁定在了一起。


但是日曆娘需要

鄭重提醒

大家:對於

單身

狗來說,巧克力是有毒的,足以致命。


在情人節,這種甜膩的花式巧克力似乎分外流行。圖片:fanpop.com


當你拆開巧克力包裝,打算大快朵頤的時候,請一定先

冷靜下來

,想想它的成分。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食品瑕疵干預水準》的規定中寫道,巧克力或巧克力漿中,在收穫和加工中混入的

蟲類或嚙齒類污物

的含量限制為:




  • 送檢6份樣品(每份100克),如果平均每份樣品含有

    蟲類殘骸

    超過60塊,或者在任何一份中超過90塊,則不合格;




  • 送檢6份樣品(每份100克),如果平均每份樣品含有

    老鼠毛髮

    超過1根(無論毛髮大小、是否為片段),或者任何一份中超過3根,則不合格;




  • 可可漿(可可豆碾碎製成的液體)中,如果可可殼的的含量超過可可豆碎粒總量的2%,則不合格。


沒錯,只要低於以上這些標準,巧克力就可以被認為是合格的。含有微量昆蟲和老鼠毛髮的巧克力,你怕了嗎?


現在你還能正視巧克力嗎?(圖片里那些奇怪顆粒其實只是堅果仁啦!)圖片:stirfood.co.za


當然首先要說明的是,FDA做出以上標準的原因主要是考慮美觀,也就說明經過合格加工的可可製品,即使有蟲或者老鼠毛髮,也

不會有食品安全問題

。至於為什麼巧克力里會出現那些可怕的成分,我們還要從巧克力的基本原料說起。


放心,不是昆蟲或者老鼠!


它的名字,叫可可


藏在甜蜜的巧克力背後的,是一種苦澀的錦葵科植物——可可。


像很多熱帶雨林中的植物一樣,可可的果實也長在老莖上。圖片:Luisovalles / wiki commons


人們種植可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3500年前

,彼時生活在中美洲熱帶地區的人,就已經開始食用可可加工成的食品了。在歐洲人到達美洲之前,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很喜歡食用可可製成的食物——據說阿茲特克的國王蒙特蘇馬二世每天要喝上60份由

可可

辣椒

玉米

香草

以及其他香料混合而成

打出泡的飲料


習慣了現在的有糖固體版巧克力之後,有點難以想像巧克力最早的樣子——超辣的苦味熱飲。圖片:chocolate class / wordpress.com


巧克力這詞,最早就來源阿茲特克語,意為

「苦味的水」

。可可的學名 Theobroma cacao 是由植物分類學祖師爺林奈起的,「Theos-」是希臘語中「神」的意思,而「-broma」則是「食物」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神的食物」(

反正不是適合單身狗的食物

)。至於種加詞「cacao」,則是中美洲原住民對於可可的稱呼。


日曆娘的小Tips:

在英語里可可樹有 

cacao tree

cocoa tree

兩樣寫法,而可可豆、可可粉之類幾乎只用

cocoa


另外,「回」字有四樣寫法(被拖走……


可可

只適應熱帶地區

,種植範圍不超過南北20緯度,現在全世界70%的可可都產自西非。植株不高,大約在4~8米左右,長在熱帶雨林深處,開一厘米左右的白色小花,由蠓授粉。


可可樹的果實,裡面露出的未經發酵和烘培的白色可可豆。圖片:Aude / wiki commons


可可樹的果實大約1個1斤重,我們大多數人吃的巧克力都來自中間苦味的可可豆中的可可粉和可可脂。可可的果實帶有甜味,可以用來釀酒,現在的觀點認為美洲人最早種植可可樹,是為了

吃可可果實的果肉

,發現可可豆的美妙,

倒是後來歪打正著的事情。


變身巧克力

之路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可可的生產工藝中就不能更注意一點呢?排除蟲子和嚙齒類動物的干擾難道不行嗎?」說實話,這確實很難。


可可樹是一種

非常非常怕冷

的植物,怕到什麼地步呢?只要溫度低於15℃,它們馬上就不行了!因此,可可樹只能生長在熱帶地區,世界上可可的前三大出產國分別是

象牙海岸

迦納

印度尼西亞

(主要是爪哇島)——這些地方都是

農業生產相對原始

的地區。


象牙海岸,手持長刀的婦人正在從樹上採收可可果實。圖片:nestle.com


可可果實成熟之後,先是要用長刀砍下,然後需要把果實堆在地上或者籃子里進行後熟,讓

果肉液化

——這個過程中,果實會滲出很多汁液,這是為了保證了可可豆的質量,沒有這個步驟可可豆的味道會和生土豆似的。


再然後,還需要手工地把可可豆從果實中剝離出來,1個果實大約有20~50粒可可豆,每人每天大約可以剝2000個可可果實——而至少需要880粒可可豆,才可以加工成1千克巧克力。


正在剝可可豆的勞工。圖片:dandelionchocolate.com


可可豆被分離出來以後會送到附近的加工廠進行

發酵

烘培

,發酵需要4~7天,晒乾需要5~14天,然後再混合上一些粘土來防霉,這個過程經常

需要腳踩

。所以你不難看出,為何巧克力生產中無法杜絕蟲子和嚙齒動物的干擾了吧?規模化無蟲害的工廠?在落後的非洲、東南亞——不存在的!


正在晾曬中的可可豆。圖片:npr.org


等防霉過程結束後,可可豆才會離開原產地,送往美國、英國或者荷蘭的加工廠,進入成為巧克力的旅程。可可種植業是超過5000萬人口的生計來源,當中有非常多的是被剝削的童工——很多童工可能從來都沒有嘗過巧克力的味道。


在種植園工作的童工。圖片:makechocolatefair.org


所以,即使被昆蟲、老鼠嚇到,也一定珍惜你手中的那顆巧克力。不光是為了送禮人那份心意(

首先,得有人送你……

),也為了在那遙遠的熱帶,為你採摘分離可可果實的人們。


日曆娘の推薦


情人節禮物的回禮你想好了嗎?


想要

酷炫、特別、有情趣


簡單!送Ta一台體式顯微鏡!


無需使用經驗,上手超簡單


自然之美,

帶Ta一起看


長按二維碼


直達酷炫微觀世界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有話想說?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來留言吧


日曆娘今日頭像


錦葵科 歐洲椴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更多有逼格的禮物


盡在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藍星調查手記:悶葫蘆的打開方式
葉是綠的花是白的根是紅的,為啥偏偏要叫紫草?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