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長正當時-寶寶情緒管理

成長正當時-寶寶情緒管理

聖誕節那天,在地鐵上遇見這樣一幕……

一對夫妻帶著自己學齡前的孩子一起坐地鐵。在進入地鐵站內的時候,工作人員禁止孩子將手中的輕氣球帶進地鐵站內。但是在工作人員和父母百般勸說下,孩子一直不肯放下手中的氣球。此時只聽「啪」的一聲,氣球爆了。

孩子受到了驚嚇,同時又失去了心愛之物,於是開始放聲大哭。面對大哭的孩子,父母並未及時給予孩子情緒上的安撫,而是繼續去趕地鐵。在等待地鐵時,孩子的哭聲引來了許多旁人的目光。此時的媽媽開始試圖去阻止孩子繼續哭泣。當時媽媽勸說的語氣還比較溫和,可孩子的無休無止卻激怒了一旁的父親。爸爸大聲呵斥到:「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隨著爸爸的話音,媽媽的態度也隨之強硬起來。父母雙方一致強硬地說:「你哭吧!別跟著我們啦。」然後果斷地掉頭就走。弱小的孩子害怕被爸爸媽媽遺棄,於是強忍著委屈,壓低了哭聲,追著爸爸媽媽的身影而去。

因為我們並不在同一節車廂,我不知道中途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在一站地之後,我們又在地鐵的換乘站相遇了。此時被媽媽抱在懷中的孩子已不再哭鬧,但臉龐依然露出一絲委屈並時時抽噎。我原以為孩子的消極情緒已經得到釋然。但未曾想到,媽媽卻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把手放開,你掐疼我了。你再掐我脖子,我就不抱你了。」聽到這話,孩子並沒有任何反應,直到媽媽忍受不了疼痛,強行要放下時,孩子才鬆開手。

故事讀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而隨著這個家庭遠去的背影,我心中的只有一個感慨「以暴制暴,終將惡有惡報」。同時,也祈禱和祝願這個小朋友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哎!但願吧……

朋友們,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樣處理呢?接下來,運用我淺薄的心理學相關知識幫大家分析一下吧。

分享LOVE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聖誕節」。我猜想孩子手中的氣球可能是父母送的聖誕禮物吧。在我們成人的世界中,那可能只是一個廉價的氣球而已。可在孩子的世界中,充滿那個氣球的並不是氣體,而是爸爸媽媽滿滿的愛。在父母擠爆氣球的同時,他們也擠爆了孩子們愛的能力。

別以為小孩子不懂什麼叫做愛。其實他們什麼都懂,尤其是對於這些難以琢磨的事物,小孩子的認知能力遠遠強於成年人。因為在小孩子的大腦內部擁有著成千上萬個腦部聯結。隨著成長,在外界的刺激下,一部分會瘋狂地成長,而一部分則會被抑制。所以,對於一個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會比成年人更好地感受到愛。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節日里擁有一個充滿愛意的氣球會讓人更加幸福。我們不如把這份幸福送給地鐵站工作的叔叔阿姨們,感謝他們不辭辛苦地保障我們的安全出行。或者把氫氣球放飛藍天,讓更多的小朋友看到氣球,看到幸福。

嚴禁恐嚇

美國教育家貝諾德說:「孩子學母親的聲音,說話的語調,做事的手勢,站立的姿勢,甚至母親的度量和寬容與否,態度誠信與否,以及說謊騙人的方法,孩子都在領會」。其他如起居飲食的習慣方法,無一不受母親的勢力所支配。

故事中的媽媽恐嚇孩子「再哭就不要她了。」這句話真的效果嗎?!看似弱小的孩子屈從了強勢的父母,但是這些消極的情緒並沒有消失,反而積累了更大的仇恨。最後就出現了孩子暗中掐媽媽脖子的情況。

父母依仗現有的強大力量來恐嚇弱小的孩子,你贏了。那麼將來你老了呢?你沒有力量了呢?孩子又會如何對待你呢?會不會模仿你現在的樣子呢?

有調查顯示,97.36%的父母都承認自己打過孩子,並承認打孩子是因為「正在氣頭上」。所以打完後都很內疚。屈打成招,使孩子在武力之下因為畏懼和害怕而承認錯誤,這樣的認有錯也是毫無意義的,並沒有真正解決孩子思想認識上的問題。

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的問題不能怪孩子本身,就如產品不合格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而是生產商有問題。孩子的生產商就是父母。所以,孩子有問題,家長應該冷靜地分析,不要讓憤怒控制了思想,這樣才能與孩子更好的溝通。

控制情緒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任何人都可以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若要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了。」

幼兒在生理或心理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都會用哭鬧來表達情緒。但是如果父母不懂得掌握幼兒哭鬧的原因和情緒疏導方法,其結果便是幼兒的哭鬧變成了無理取鬧,父母也會因此變得焦慮。

情緒管理能力雖然部分是取決於先天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靠後天的學習和培養,兒幼兒期是情緒管理能力培養的黃金期。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所獲得的情緒經驗和習慣會在大腦中形成永久的神經鏈接,對其身心發展影響深遠。

分情況疏導幼兒情緒

A只哭鬧:當孩子只是因為傷心難過時,通過哭把傷心的情緒發泄出來後,孩子的心情就舒坦了。

B耍賴:不縱容,不理會。並且大人的教育觀點要統一。

C公共場合要小聲講話:正面教育(父母小聲教導)比負面教育(父母大聲呵斥)更有效。

D注意幼兒的執拗敏感期:教育家蒙台索利提齣兒童成長的「敏感期」概念。所謂敏感期是在0-6歲這個成長過程中,兒童出於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在某個時間段內,他會突然對某種特定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表現出一種狂熱的態度,直到他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敏感度下降或被人為阻止,這股動力才會消失。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一種生命助力,順利通過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便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比如孩子會吃手,對細小的事物特別敏感,對朋友特別依戀等。

E大自然的安靜和舒緩的音樂都是良藥,可以讓哭鬧的情緒儘快轉移。

F書中的故事比千言萬語更有效,比講道理更通俗易懂。

G幼兒每天都要有戶外玩耍的時間,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飲食,當各方面都平衡的時候,幼兒的負面情緒會減少許多。

疏導孩子哭鬧的情緒和原則是關鍵

原則:

a父母的教育觀念統一

b不打不罵不妥協,溫柔地堅持

c對孩子說話的語言要簡潔簡短

關鍵點:

a父母應該比孩子跟懂得情緒的自我管理

b先弄清孩子哭鬧的原因再想對策

c抓住契機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

d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關注成長的敏感期

e不可忽略音樂和書的作用。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和社會的責任,更是父母的責任。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首先受到的是父母的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個表情都會對子女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將伴其一生。因此,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杜威曾經說過「如果個人成長的範圍是同心圓,那麼家庭則是這個同心圓的中心,孩子的社交等教育最早來自於家庭」。

教育孩子,就應該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要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際關係,不要以家長自居發號命令;發現孩子的長處要及時給予表揚,發現他們的行為出現偏差時要及時給予批評。

教育本身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立竿見影的教育往往會抑制住幼兒的個性發展,雖然平時一點一滴的教育總不見得能立即體現孩子情商的成長,但是積小匯成大河,最終會在某一件平凡的小事中體現孩子的情緒自我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天使寶寶從規則養育開始——給孩子可預測的每一天!
寶寶肚子疼原因很多種,這三種常見的你一定要知道!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