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鐵礪風骨嵌長城——劉善福將軍傳略

鐵礪風骨嵌長城——劉善福將軍傳略

劉善福

鐵礪風骨嵌長城——劉善福將軍傳略

七 律

少小離家苦逼成,

跟黨唯有主義真。

六霍暴動燧星火,

雪山草地祁連魂。

殘軀虎縱泣鬼神,

坦蕩一生正氣存。

戰火催春抻天地,

鐵礪風骨嵌長城。

雪山、祁連賦錚骨

劉善福,1915年出生於今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江家店鎮青上村劉郢村民組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喪失雙親,由祖母討飯帶大。六七歲開始,他以討飯、給地主放牛、幫工糊口謀生,每天起早歇晚,仍然受凍挨餓,飽嘗凌辱。

土地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烽起。共產黨紅軍打土豪、捉劣紳、分田地,處處為窮人撐腰,年少的劉善福看到「紅軍是窮人的靠山」,遂奠定了舍家從戎的思想基礎。

1929年六霍起義爆發,14歲的劉善福參加了毛正初領導的紅軍游擊大隊,從此走上為人民謀幸福、求解放的革命道路。1930年,作為紅軍戰士,他加入共青團,1931年1月編入紅4軍六安獨立團,6月改編為紅12師第35團,11月歸屬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先後參與攻打新安集、火星廟、丁家集、馬頭集、郭店等集鎮,使六霍蘇區與霍邱蘇區連成一片。

1932年6月,劉善福所在師參加了蘇家埠戰役,取得了第3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6月中旬起,他投入第4次反「圍剿」鬥爭。為了保衛家鄉,保衛土地革命成果,他英勇頑強,浴血奮戰,先後在淠河以東沿線和霍邱外圍各地頑強抗擊敵人的進攻。但因敵從我寡,紅軍未能阻止敵人的大舉進攻。9月間,他被編入紅4軍10師2營2連任戰士,接著轉戰於英山、羅田、新洲、黃安地區,10月間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越平漢路,向外線作戰,開始西征。

西征途中,紅四方面軍歷經棗陽新集、上橋鋪兩次生死拼殺,南化塘、漫川關等突圍戰,北入關中,威逼西安、南進漢中,兩越秦嶺,冒著嚴寒徒涉唐河、白河、淅川、丹江、漢水等河流。在艱苦的轉戰中,劉善福幾次受傷,仍不願離開部隊,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行軍作戰,終於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於年底到達川陝邊,隨後投入創建和保衛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3年7月,紅四方面軍整頓擴編,紅4軍以第10師為基礎擴編,劉善福被編入12師34團,先後任班長、副排長。1934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且在歷時10個月的反六路圍攻作戰中升任排長、副連長、連長。1935年2月,在陝南戰役後,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不久在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中,他再次負傷,被送往後方總醫院。但不等傷愈,他就堅決要求回到戰鬥部隊。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於夾金山下,在隨後的休整中,劉善福調紅30軍司令部擔任通信連長。8月20日,右路軍開始向茫茫草地進發。紅軍前敵總指揮徐向前決定以30軍第264團先行出發,為全軍開路。劉善福不顧連日來吃野菜、黃麻充饑,嘴唇青紫,兩腿浮腫,親率1個班趕到60里外的264團,傳達徐總指揮的這一命令,向包座開進。為打開通往甘南的咽喉要道,30軍、4軍發起包座戰鬥,劉善福又傳令264團於8月29日首先攻打大戒寺守敵。經過3天激戰,終於搶在敵胡宗南部援軍到來之前攻佔了包座。

由於張國燾堅持錯誤主張,背著中央令右路軍南下,紅4軍、30軍被迫於9月中旬重走草地,返回毛兒蓋地區。經過川康邊境的艱苦轉戰,紅四方面軍損失很大,不得已,第3次過雪山草地。1936年10月,從西康甘孜北上進入甘肅,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又開始了更為艱苦、慘烈的西路軍征戰。

1936年夏,劉善福調30軍269團任連長,在西路軍,劉善福隨部隊途經河西走廊、祁連山脈,先後參加甘肅景泰蘆陽城、一條山、武威西四十里鋪、永昌水磨關、永昌城、臨澤倪家營、梨園口和肅南康隆寺大雪山等戰鬥,為執行中央軍委的「寧夏戰役計劃」,同馬步芳進行了4個月的浴血奮戰,最後彈盡糧絕,1937年3月中旬被俘。敵人嚴刑拷打,他只回答是紅軍戰士,沒有出賣同志和泄漏任何機密,後被罰做苦工,在蘭州附近修築蘭西公路3個多月。後經黨中央營救和被俘人員的堅決鬥爭,他們輾轉回到黨的懷抱。

長征,是紅軍在正確路線的勝利中克服艱難險阻、百鍊成鋼的革命洗禮。西路軍的經歷,既是紅軍生死搏殺的鬥爭,也是對革命軍人堅貞意志的考驗。在兩次血與火的鬥爭考驗中,劉善福認清了張國燾路線的錯誤,總結了西路軍失敗的原因,樹立起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了革命的人生觀。

「劉拐子」威名震敵膽

1937年9月,劉善福調八路軍115師教導隊學習,後在343旅686團任副連長。平型關戰役後,在晉東北破襲日軍交通線;接著南下晉東南深入發動群眾,做擴軍、籌糧和創建抗日根據地的工作。1938年2月,他任686團偵察隊隊長,隨旅主力轉戰呂梁山地區。

偵察隊是部隊的耳目。每次作戰行動前,劉善福都帶領偵察人員實地偵察,了解敵情敵勢、地形地利、民情社情、為部隊作戰提供準確情報。3月中旬,根據偵察隊提供的情報,686團在685團等部配合下,在蒲縣至大寧公路沿線的午城、井溝一帶,連續3次伏擊日軍,毀敵汽車79輛,殲日軍1000餘人,繳獲和擊斃騾馬800餘匹。此戰對開闢晉西南抗日根據地和鞏固陝甘寧邊區河防都有重要意義。

1938年9月上旬,日軍108師團一部沿汾陽至離石公路西犯,威脅陝甘寧邊區,686團奉命阻敵西犯。劉善福率隊到公路沿線偵察,選擇好理想的伏擊地段,參與研究伏擊方案。14日晨,686團在吳城鎮東南的薛公嶺段伏擊,先以迫擊炮轟毀碉堡,爾後勇猛衝擊,全殲敵先頭部隊200餘人。17日和20日,343旅連續伏擊敵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2卷載:「三次伏擊均選在敵必經之地和便於我隱蔽突擊的有利地形上,構成兩翼伏擊部署,因而取得較大戰果。汾離公路三戰三捷,共斃傷敵1200餘人,粉碎了敵進攻黃河河防,威脅我陝甘寧邊區的企圖」。

12月,劉善福在686團隨師部及旅部,由晉西出發,跨越同蒲、平漢鐵路,衝破日偽封鎖和國民黨軍第1、2、5戰區的阻撓,於1939年3月到達魯西;首先消滅鄆城樊壩偽軍一個團,並打退日軍增援;接著向東南挺進,先後轉戰魯中南、魯西南和濱海地區。他歷任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為建立和鞏固山東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1939年4月,在山東林馬庄突圍中,劉善福左腿中彈骨折,被送往魯中南醫院,後又轉送地方黨組織老鄉家養傷。由於條件差,缺醫少葯,他的腿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因腿骨錯位,左腿短了3公分,以至行走不便。在養傷期間,他協助地方黨組織,發動和組織群眾,建立了一支60多人的游擊隊,堅持與敵偽、頑固分子作鬥爭。歸隊時,這支游擊隊交給了山東分局黨校。

劉善福雖然傷殘,但打起仗來依然勇猛、頑強。1939年8月2日,在魯西梁山戰鬥中,我伏擊部隊一陣掃射後,劉善福率先沖入敵陣,與日偽軍拼起刺刀。戰友們在他的帶動、鼓舞下奮勇殺敵,一舉將從汶上出動「掃蕩」的日軍消滅300多人。後來在抱犢固根據地、沂蒙山根據地和濱海根據地的創建和反「掃蕩」鬥爭中,他一直是英勇作戰,勇挑重擔,經常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八年抗戰,劉善福不僅作戰勇敢,還學會運用獨立自主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策略,依靠群眾,團結中間勢力,分化、瓦解敵人、打擊頑固派。軍事素養、政策和策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正因為這樣,在山東軍民稱戴為「老六團」的山東軍區第六團,賀東升(綽號「毛猴子」)任團長期間,他逐漸打出了「劉拐子」的威名。因為他左腿短,走路一瘸一瘸的,戰友們和群眾親切友愛地稱呼他「劉拐子」,而日偽軍、漢奸和頑固派聽到「劉拐子」之名,恨之入骨,不敢與他交鋒。

八年抗戰,沂蒙軍民水乳交融,也使抗日的熱血青年走到了一起。1944年,經吳岱同志介紹,劉善福與婦救會主任、支前模範張守勤相識、結婚。並相伴一生。

張守勤

抗日戰爭勝利當天,劉善福、張守勤夫婦在山東日軍炮樓上合影

戰火催春抻天地

1945年8月,劉善福任山東解放軍第1師第3團團長。在舉行大反攻,收復濱海和魯中南地區許多城鎮後,他率部徒步向東北挺進,艱苦行軍48天後,於11月21日到達錦州以西地區,27日即參加戰鬥,在錦西、高橋、上下汲台地區攻擊搶奪東北要地的國民黨軍。1946年2月,所部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直屬第1師第3團,7月編入第1縱隊,先後參加喜歡池、秀水河子殲滅戰、四平保衛戰及拉法,新站戰鬥。

1946年6月下旬,全面內戰爆發,全國解放戰爭開始,劉善福任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10師29團團長,先後參加新開嶺戰役,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1947年的夏季、秋季、冬季攻勢作戰。1948年春,他調任東北人民解放軍4縱11師副師長。參加新式整軍和練兵運動。1949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野戰軍41軍122師副師長。

1946年10月至11月,劉善福隨4縱在新開嶺戰役中,全殲美式機械化裝備的國民黨嫡系部隊第52軍25師8900餘人,首創東北民主聯軍一次戰役殲敵一個整師的戰績。榮獲毛澤東主席、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電令嘉獎。延安解放日報於11月5日發表題為《第25師的毀滅》的社論予以祝賀。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打響。9月11日,劉善福率部先行,以迅速、隱蔽的動作,直插錦州以北,切斷錦北重鎮義縣之敵向錦州撤退的通道,使兄弟部隊嚴密包圍義縣。20日,3縱隊及2縱5師接替義縣任務後,他又隨4縱主力繞過錦州南下,攻佔高橋、塔山等要地,29日攻佔興城。在著名的塔山阻擊戰中,4縱11師作為戰役預備隊與兄弟師團一起堅守塔山堡、塔山橋、白台山等足以支撐全線的主要陣地,與有海、空軍和炮兵強大火力的敵東進兵團,反覆爭奪陣地,血戰6晝夜,粉碎了敵人的援錦計劃,保證攻城部隊按計劃拿下錦州,切斷東北國民黨軍的南逃路線。

遼瀋戰役的硝煙還末散盡,劉善福就隨部參加東北先遣兵團先行入關,投入平津戰役。在4縱司令員吳克華果斷、正確的指揮下,發揚猛打猛衝猛追的作風,在北平西北懷來康莊一帶連續追擊作戰,9天內殲滅敵傅作義集團2萬餘人,隔斷了北平與張家口間的聯繫,接著,他隨4縱主力由平西移至平東,割裂平、津之敵,以利我軍各個圍殲。12月16日,4縱不顧疲勞,又從南口地區西進,參與圍殲張家口之敵,殲守敵3.6萬人,而後移師包圍北平。1949年1月31日,紀律嚴明的4縱進入北平,擔任警備任務。1949年3月25日,改稱為第四野戰軍41軍的原4縱,在北平西苑機場接受了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的檢閱。

解放戰爭的炮火,將劉善福錘鍊成我軍的中、高級指揮員。也使他由熟練的展開游擊戰、運動戰,到掌握和運用大規模的協同作戰。在領會人民軍隊創建的軍事思想,提高指揮能力的同時,他在思想上,始終把紅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留在心中,傳給部隊,使他所在的部隊,既講戰鬥力,又講革命精神。

1949年4月11日起,他隨41軍主力沿平漢路徒步南下,進軍中南地區,參加衡寶戰役,圍殲敵白崇禧集團;11月,參加解放廣西戰役,圍殲白崇禧殘部;隨後在廣西、廣東參加剿匪及地方工作,1951年進駐廣東潮汕地區,執行保衛海防任務。從東北到華南,劉善福率部徒步轉戰大半個中國,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勛。

一身坦蕩存正氣

1951年,劉善福任122師師長,在廣東潮安

建國後,劉善福任41軍122師師長,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後,1957年從廣東調到湖南,任47軍副軍長,1961年晉陞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後歷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五七幹校總校校長。

在領導崗位上,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未變。他常常十分動情地對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戰爭年代,死去了那麼多好同志,他們又圖到了什麼?」所以,在榮譽、待遇和職務面前,他從不伸手。而在工作上,他一貫兢兢業業,盡職盡責。

1960年,國內經濟非常困難,軍隊為了減輕人民負擔,決定發揚「南泥灣精神」,開展大生產運動。47軍根據上級指示,在湖南洞庭湖區建立軍墾農場。他親率一個師的人馬開赴蘆葦從生、野鴨成群的湖區,與指戰員一起,以钁頭、扁擔等農具為武器,展開一場向湖濱要糧的戰鬥。有時候,他白天在泥水中和小夥子們一起抬筐擔泥,修堤築壩,開荒種糧,晚上卻不得不揉著酸痛難忍的傷腿。經過苦戰,昔日的湖濱荒野,現出了萬頃良田。而每年的豐收稻穀中,都有他親手種出的穀米。

他始終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有時,一身戎裝,袖口、領口有細心綴補的補丁。有時,他腳穿草鞋,頭戴草帽,拄著拐杖,出現在山路之上。軍事訓練,他和戰士們一起翻山越嶺;生產救災,他和戰士們一樣住窩棚,吃鹹菜就米飯;做思想工作,他常常摸著身上的處處傷疤,講革命傳統,與幹部戰士促膝交談;抗洪搶險時,他身先士卒跳下水去堵決口;春耕播種時,他坐著拖拉機一個連隊一個連隊地檢查工作,有一次連人帶拖拉機一起翻進泥溝,摔傷了頭部。

「文革」期間部隊內部一度受到干擾,地方工作也陷入混亂。劉善福經歷過歷次鬥爭的考驗,深知左、右傾錯誤的危害。他明辨是非,顧全大局,堅持原則,抵制宗派和分裂活動,儘可能做疏導工作,儘力維護黨的威望,盡全力為黨和人民工作著。為了按照毛主席、周總理當時的指示,「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他日夜不停的拚命工作和操勞著。在省革委會分管農業、工交、財貿等工作期間,他有時一連幾天才睡三四個小時。他頑強拚命地工作,卻從不考慮自身的利益。1973年夏,他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在病重期間,他滿含深情地對子女說:「不要忘記,你們是紅軍的後代。……有一口氣,就要為黨工作。」這是他一生的意願,也是他最後的臨終遺言。在人生盡頭,劉善福將一生磨礪的筋骨和情感,深深地鑲嵌在人民軍隊這座鋼鐵長城的牆石中。

1973年10月20日劉善福與世長辭。年僅58歲。

1973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追認(1981年經國家民政部核准)劉善福為革命烈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與傳承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