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氣血不足是很多疾病的源頭,而養氣血卻要先從養脾開始!

氣血不足是很多疾病的源頭,而養氣血卻要先從養脾開始!

脾居五臟之中,寄旺四時之內,五味藏之而滋長,五神因之而彰著,四肢百骸,賴之而運動也。

脾土旺能生萬物,衰生百病。

在中醫看來,氣血充足是人體處於健康狀態的標準之一,面色紅潤、精力充足也被認為是氣血充足的表現,相應地,面色發黃、抵抗力下降則是氣血不足癥狀。

脾為人體氣血之源,氣血不足癥狀的出現與脾臟密切相關,長時間飲食無節制、壓力過大等都有可能對脾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並影響免疫系統,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

氣血為人體根本

從古至今,氣血充足都被看作是人體健康的標誌之一,睡得香、面色好都是氣血充足的表現,事實上,這也的確有一定的科學意義,首先,人體健康狀態本身就與睡眠、飲食、氣色等密切相關,會通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多種狀態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從中醫觀點來看,氣血充足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標準。

"氣血充足、氣色不錯"已經成為人們對身體狀態的一種描述,事實上,"氣""血"是兩個專業中醫概念,中醫認為,氣是運行在人體內的一種精微物質,具有極強的能量和活動力,氣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同時參與臟腑的新陳代謝,還可以激發和推動機體器官的功能,也代表五臟之氣和經脈之氣。而血則是流動於經脈中的紅色液體,一方面可以調養臟腑,即血盛則形健,通常表現為面色紅潤、皮膚光滑、毛髮潤澤、關節靈活。另外,血液也是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血盛則神清氣爽、思維敏捷,血不足則容易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氣""血"之間緊密相連,氣可以推動血液運行,血液則可以運載氣,氣血相互滋生,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虛,這也是中醫臨床中,出現某些相關癥狀時需要氣血雙補的原因。

失眠、健忘或均與氣血不足相關

一方面,根據中醫的觀點,氣血"稟受於先天之精氣",即遺傳因素,另一方面,氣血也同樣會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包括飲食、生活規律等多個方面。

遺傳因素無法控制,但後天因素,諸如飲食攝入、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長期積累,也會影響人體氣血狀況,氣血不足是不少疾病的源頭。

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由於氣血與人體臟腑功能相關,所以,氣血不足容易引起臟腑功能衰退,導致人體抵抗力降低,出現面色發黃、皮膚乾燥及指甲乾裂、心悸健忘、失眠等癥狀。嚴重的氣血不足還可能導致神經衰弱、貧血、視物模糊不清等癥狀,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頭髮脫落。以失眠為例,從致病原因來看,導致失眠的原因眾多,其中,氣血不足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對女性來說,似乎更加"麻煩",氣血不足還可能出現月經量減少、經血色淡,氣血為生命之本,氣血不足容易導致人體內分泌系統紊亂,月經量的減少往往也是氣血不足的後果。

另外,氣血不足似乎會體現在人體方方面面,中醫問診講求"望聞問切",有中醫表示,觀察患者眼睛顏色也是判定其是否氣血不足的重要方面。所謂觀察眼睛顏色,主要是觀察眼白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眼白的顏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也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因此,眼睛乾澀、眼皮沉重,也被認為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氣血不足可能是脾臟惹的禍

氣血不足可能與多種疾病相關,究其根本,氣血生化之源為脾胃,中醫認為,人體五臟功能各有不同,五臟在氣血的生成和運行過程中也都起著不同的作用,如肺能調節氣的循行並助心行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腎主納氣是生氣之根、心主血脈、肝主藏血等等。而脾在氣血的生成、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傳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就容易出現氣血不足,氣不至則木,血不至則麻,在氣血不足的情況下,就會有手腳麻木的表現。

另外,脾也是人體中樞免疫器官之一,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均需要依靠脾臟生髮之"氣血",與人體的免疫力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脾也被稱為人體的"後天之本"。長時間飲食無節制、壓力過大等都有可能對脾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並影響免疫系統,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因此,氣血不足癥狀的出現,究其原因,可能是脾臟惹的禍。

怎樣養脾、護脾

規律作息減壓護脾

不難看出,不少氣血不足癥狀的出現均與脾臟有關,脾的保健不容忽視。

從影響因素來看,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及避免多思等都應該重視,中醫認為"脾在志為思",有"思慮傷脾"之說,認為人思慮過多、壓力過大,也會影響脾的正常功能,因此,人們平時應注意給自己減壓,避免壓力過大,工作注重勞逸結合,凡事不強求。

合理膳食,紅棗山藥養脾

脾臟更需要養,脾乃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脾臟與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密切相關,一旦出現脾虛,往往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合理膳食,適量攝入對脾臟有益的食物,同樣可以改善氣血不足癥狀,滋養脾臟。總的來說,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外,在飲食方面,應盡量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證規律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等,避免暴飲暴食,同時積极參加戶外運動,保持心情放鬆。

此外,人們平時還可以適量多攝入一些對脾臟有益的食物,包括山藥薏米芡實粥中加入人蔘、紅棗、枸杞、山藥等,但需要特別提醒的一點是,食療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脾虛的人,平時可以多攝入一些可補脾益氣的食物,如粳米、山藥、扁豆、雞肉、葡萄、紅棗及胡蘿蔔等,可以達到醒脾開胃的效果。同時,脾虛的人們也應盡量避免一些寒涼、容易傷脾的食品,如苦瓜、茄子、萵苣、枇杷、綠豆等。

這樣的中藥花茶組合,最養人!

治糖尿病、胃炎少不了北沙參這味中藥!

三大毒品原植物之一的罌粟殼,卻有著有斂肺,澀腸,止痛之功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養生,從調節心性開始!
大蒜不能和什麼東西一起吃?

TAG: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