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都誤會了!春節在古代竟然叫做元旦!

我們都誤會了!春節在古代竟然叫做元旦!

經史料記載,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概念來自於農業,古時人們習慣把谷的生長周期稱之為「年」,《說文禾部》中有:「年,谷熟也「。而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夏曆則是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一月,十二個月稱為一年,每月中,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里朔日的子時叫做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作年,從周朝開始,來記載年的名稱 。大約在公元前104年,也就是元封六年,司馬遷等人覲見漢武帝,向漢武帝提議曆法等事,於是,漢武帝下令改定曆法。當時的天文學家落下閎等人製做了《太初曆》,將歲首做了修改,把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然後人們又把它逐漸完善為我們現在使用的陰曆,也就是農曆,落下閎也獲得了一個稱號「春節老人」。從此以後中國古代便使用陰曆紀年,一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

春節在古代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在唐宋元明時,又叫作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而在清代,叫「元旦」或「元日」。

但古代正月初一和現在不一樣,古時被稱為「元旦」,中國近代的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目的是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春節。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因為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左右,所以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寒 的精彩文章:

震驚!歷史上的山陰公主竟然如此結局!
能讓皇帝親自寫一篇賦來發泄對后妃的不滿,這個后妃是誰?

TAG:歷史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