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幫娃存?幫娃花?壓歲錢的更好使用方法,試試吧?

幫娃存?幫娃花?壓歲錢的更好使用方法,試試吧?

過年最開心的大概就是孩子了,因為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壓歲錢!

可是收到「巨款」後該怎麼辦,就變成爸爸媽媽的苦惱了:傳統方式不外乎幫TA花掉,或者幫TA攢起來……還有更有建設性的辦法么?

有的。

去年我們曾就這個話題寫過一篇文章,奈何很少人看過。

我們覺得理財教育、金錢觀教育非常重要,因為這大概是學校教育不會涵蓋、但對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有巨大影響的內容了!

所以今年,我們新瓶裝舊酒,希望這個教孩子理財的機會,各位家長不要錯過~

「你的錢隨便花?」

「紅包留給你玩,錢沒收?」

「媽媽幫你存起來,大了再給你?」

經常丟三落四的Bubble收到了壓歲錢後就開始變得很豪氣:

對話一:

「水杯又丟了?」

「沒關係再買一個,反正我有錢。」

對話二:

「還要買絨毛玩具?你已經有很多了,而且也不便宜啊」

「沒關係,我可以自己買,記得嗎?我有很多壓歲錢!」

如果你家寶寶和Bubble一樣已經差不多6歲了,對錢有了一些概念:知道錢不是白白從天上掉下來的,錢可以用來買東西,而且越多的錢可以買越多越貴的東西,但是他們還不清楚該怎麼安排自己的錢。

或許過年紅包這筆小小的財富,正是很好的"理財觀"教育的機會呢!

「這麼大筆錢,當然要存一部分起來啊!」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存錢可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爸爸媽媽直接要求孩子把紅包存一部分起來,可能孩子就不會那麼心甘情願了。

「是要把我的壓歲錢拿走嗎?」

「把錢存進銀行是不是就不是自己的了?」

回想起來,我小時候就覺得把錢藏在枕頭下面是最安全的,想起來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數一數,沉甸甸的特別安心。

存款對小朋友來說可能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比如:帶孩子去銀行

給孩子解釋人們在那裡存錢取錢,錢在那裡非常的安全,不會弄丟也不會被偷走。

給孩子看你的存款賬戶,解釋上面的利率是什麼意思。告訴孩子因為有利息,所以存在銀行的錢還會變多。

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孩子開一個自己的存款賬戶存放他的壓歲錢。之後每年帶孩子去存兩三次錢,讓孩子實在地看到他賬戶里的錢在變多。

因為現在大人購物經常都是刷卡,刷支付寶和微信,很多孩子覺得只要刷一下卡或者手機,什麼都可以買回家。如果帶孩子參觀了銀行,了解了存款的概念,並且教會孩子看銀行存款賬戶信息,就可以給孩子很直觀地看到刷卡/手機的錢都會在銀行賬戶里扣掉,只有賬戶里有錢,才可以刷卡/手機。

如果想要鼓勵孩子存款,還可以設立獎勵機制,比如到了年底,一次性獎勵孩子存款賬戶餘額的25%。

「你現在有錢了,好好計劃一下怎麼花吧」

比起存錢,可能教會孩子如何花錢更加重要。

一開始讓孩子接受有計劃的花錢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最好的方法就是言傳身教,自己開始做計劃,並且讓孩子參與到計劃的過程中。

最開始的時候,可以從每次出去購物開始。購物前和孩子一起商量好,做一個清單,裡面包括準備買的物品,和每項打算花多少錢。購物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清單執行。

有了這些做預算的經驗,相信讓孩子對自己的小小財富做一個預算計劃也就不是那麼難了!

在具體制定壓歲錢開銷計劃時,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列清單

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列出孩子平時主要有哪些方面的開銷?玩具、零食、書、衣服、禮物(朋友生日,捐贈)、課外活動、旅行等等。

哪些單要自己買

要和孩子商量好哪些支出是要由他自己負責的,哪些由爸媽和孩子共同負責。

畢竟有自己可以支配的小小財富了,就可以自己決定把錢花在哪兒。這也是孩子以後存款的動力。

當然,具體的項目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存款金額和自家的實際情況制定。

比如每個月的玩具開銷可以讓孩子從存款中的「玩具支出」中支付,自己買單。

如果孩子每月本來有一定的買書的家庭預算(爸爸媽媽買單的部分),孩子有自己分配的錢後,可以再在自己的錢里規劃一部分「書本支出」,那麼超過家庭預算的書籍,很想要,就可以用自己的存款中的「書本支出」買。

如果有特別想去的旅行目的地,有特別想學的興趣班,也可以嘗試需要自己存錢參加,或者可以自己存款出一半,爸爸媽媽出一半,表示支持。

小朋友總想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今天覺地彈鋼琴看上去好優雅想試一試,明天看到好朋友在學跆拳道也想一起去。別人都學,我也要學!但往往逃不過「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命運。而自己參與繳費的興趣班可能會讓孩子對學習的機會更加珍惜,用心和負責(畢竟自己花錢上的興趣班,流著淚也要上完啊)。這樣的規劃也會讓孩子理解上興趣班的費用支出,有價格比較的概念 (興趣班好貴,可以買好多個玩具啊...)這可能比爸媽嘮叨「我花那麼多錢送你上興趣班,你卻半途而廢...」有更實際的效果。

教會孩子區分重要性

制定好規則後,就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最想要,最需要的項目進行排列,分配自己的存款,制定每個項目的預算(對於玩具零食等等的日常消耗項目,可以把預算具體到每月或者每周)。

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學會「特別想要的東西,需要等待」的道理。比如旅行要等暑假,但是現在就有很想要的玩具,但是因為更加想要旅行,那麼玩具就以後再買吧。

「以後可要根據你的預算花錢啊!」

可以試著讓孩子填寫一張「支票」:上面包括要買的物品名稱,價格,和日期。充滿儀式感地從爸媽這裡通過支票提取要使用的現金。

這樣也方便留下憑據幫助孩子做每周/每月的預算:花了多少錢?花在了什麼物品上?存下了多少錢?有沒有超過預算?

在孩子做如何花「自己的錢」的決定的時候,爸媽可以給意見,但要讓孩子做決定。

可能孩子會做一些家長覺得很不「理智」的決定,比如一下子把一個月的玩具預算都花光,買一些大人覺得不值得的東西。這種時候,只要不是太離譜,家長還是「靜觀其變」吧。

首先,我們大人覺得不重要,不值得,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很好的從孩子的角度判斷,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是一切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其次,如果孩子做了錯誤的決定,之後後悔了,比如一下花光了錢,後來遇到很想買的卻沒有辦法買了,這樣的經歷可能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比家長嘮叨再多都有效,孩子也更加容易接受;

最後,能夠有充分的自由分配自己的小小財富,也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動力存款。不然,小孩會覺得:反正都是大人說了算,自己存款也沒有什麼意義。

如果計劃制定了,就不能心軟,要嚴格執行。

對於孩子想要超出預算外的東西,爸爸媽媽可能時不時都會有「這次就算了吧」的念頭。比如孩子賣個萌,可憐兮兮地求爸爸媽媽破例;或者撒潑耍賴,當眾哭鬧。這樣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就會心軟,或者礙於面子,向孩子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樣的做法,雖然免去了當時的尷尬,貌似快速恢復「世界和平」了,而且爸爸媽媽往往也會再三強調「下不為例」,孩子也會心不在焉的滿口答應,但用不了多久,爸爸媽媽就會發現,規矩一旦破了一次,就等於沒有規矩了,預算和理財計劃也就變得沒有了意義。

孩子記得的不會是「下不為例」的承諾,而是只要採用某種方式(撒嬌賣萌、撒潑打滾),爸爸媽媽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如果爸爸媽媽還不答應,那就讓行動來得更猛烈些!不如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忽視他這種行為。等孩子自己安靜下來後,再和他講講遵守約定的道理。

「理財觀」教育要從小開始,不過每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知水平不同,適合的活動和方式也不同,你想了解更多的各年齡段財富管理小遊戲、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財富教育,和各年齡段財富教育的繪本,讀物么?歡迎給我們留言!

GEP媽媽圈

我們是四個媽媽,我們生活在美國、上海,我們擁有美國名校幼兒教育博士的科研背景和在美國兒醫指導下的育兒經驗。我們推崇good-enough parenting ("GEP") 的孕育理念,相信育兒應該是充滿創意快樂享受的,讓我們學會接受不完美,一起成為恰恰好就足夠的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EP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TAG:GEP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