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扭轉晚唐以來的風氣,開闢詩詞大道,蘇軾的豪放浪漫無人比肩

扭轉晚唐以來的風氣,開闢詩詞大道,蘇軾的豪放浪漫無人比肩

蘇軾,是北宋文學大家。在文學史上,蘇軾詞的成就比其散文和詩歌的影響更深遠。和同時代其他詞人相比,他的豪邁之情如滔滔江水,洶湧向前。

詞之有蘇軾,如詩之有李白。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被認為是表現女性化柔情的小情調,存在著詩尊詞卑的觀念。

從蘇軾開始「以詩為詞」,他把懷古、感舊、記游、說理、抒懷等向來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這就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並在婉約之外另開豪放一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總覺得,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蘇軾撇開香艷之氣,以一個勇士的形象出場,牽狗托鷹,「親射虎,看孫郎」,殺敵的勇氣和獵獵秋風一樣浩蕩連天。即使白髮悄然爬上鬢角,可酒壯英雄膽,倘能被朝廷赦免戴罪之身,我就要「西北望,射天狼」。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個心向家國的慷慨之士,何須在意眼前的挫折。滿懷壯志、報國有期,獵場如戰場,射獵中所激發的為國殺敵立功的壯志感動了歷史千年,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

雄心會有幽微處,男兒亦存柔情時。蘇軾最為感動時光的名篇是《水調歌頭.中秋》。中秋的月亮無疑是一枚思念的種子,千百年來在文人的心中瘋狂地生長。月光泄地,思鄉懷遠之情在心底蕩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年的中秋,蘇軾說「歡飲達旦」,我覺得他不可能能歡飲呢,分明是鬱氣糾結在心,不過是用酒精燃燒自己的愁緒。舉著酒杯,遙望中秋清月,不由得已經是情思千里。可卻是無可奈何,只有把酒問青天。滄桑廣宇、青天無語。縱使羽化為仙,也會清寂孤寒。月已深、離人遠,怨嘆於事無補,月有盈虧日,事有缺憾事。月美變成了意美,「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已經成為穿越千年的詠嘆。

行走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路上,蘇軾總在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被貶黃州,於他而言,日子裡多的是凄風苦雨和亂雲翻滾。而他,卻在黯淡的時光中眺望遠方。「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赤壁戰場的雄奇景色和周瑜、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給人以壯麗之感。蘇軾在詞中雖流露了受挫折的苦悶和「人生如夢」的消極因素,但仍掩蓋不住他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和想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心情。一方面獨飲人生的那杯苦酒,另一方面又讓心靈有著詩意的棲居。蘇軾讓人性的光芒照亮在時間的河流中。

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說:「我詞何如柳七?」幕下士答道:「柳郎中詞只合十八七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生動地說明了柳詞和蘇詞的不同風格。

豪邁奔放的感情,坦率開朗的胸懷,跟作家自由揮灑的寫作態度和變化不測的篇章結構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蘇詞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徵。這就是蘇軾,千古一詞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冷兵器時代 的精彩文章:

唐初名臣長孫無忌生平是什麼?

TAG:中國冷兵器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