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你所渴望的愛情,其實就像毒品

你所渴望的愛情,其實就像毒品





一時的怦然心動不是愛情,討好型的愛情只會讓你更加孤獨,越陷越深。






「你有男朋友了么?」




「你都26了,怎麼還不找個對象啊!」




春節來臨,又到了大齡單身男女青年要被集體「催婚」、「逼婚」的時刻。




總有一些平時連贊都不給你點的親戚,

一到新春佳節這樣闔家團圓的時刻,連珠炮似地追問你這個不太令人愉快的問題。




見你不回答,立馬來一句:




「你也就這個條件,還想找個什麼樣的?找男朋友要靠譜,你過幾年就是老姑娘了,別挑了!」




你看了看朋友圈,發現今天情人節一堆人秀恩愛。




特別是看到前任已經脫單,頓時分外心塞。




但心塞之餘也瞬間就釋懷了。




去年大火的前任3,男主孟雲和女主林佳分手後各自兌現自己講過的話,孟雲穿上了至尊寶的衣服,在廣場上大喊,「林佳我愛你」。



同時鏡頭切換到林佳家裡,林佳不顧自己的過敏體質,抱著一箱芒果,邊吃邊哭。







這大概說明了這部片熱度如此之高的原因,片中很愛卻遺憾錯過的橋段引起了共鳴,廣大人民群眾在觀影中給自己加了戲。




每段分手都有必然性




大家都喜歡看壞男生和好姑娘談戀愛,期待壞男生為了好姑娘迷途知返改變自己。



影片裡面的壞男生稍微流幾滴眼淚都比好男人整集憨厚老實討喜。




因為大多數時候,那些離開的人總是更被記得,他們是深夜夢回的眼淚,揮之不去。



事實上但凡戀愛超過了5次,基本可以總結出來,兩個人的相處,沒什麼好與壞,分開才是常態,遇到了終身伴侶不吵不鬧、不離不棄其實很難。







時時刻刻記得前任其實很傻,分手後才記得當時還有一點誓言沒完成,多的只是感動自己,這和愛沒有太大的關係。




在理想狀態下,我們大都希自己情竇初開的對象就是相伴一生的最佳拍檔,然而這件事的理論概率真的很低。




調研數據顯示,男生在18歲時出現初戀高峰,女生則在18-21歲期間都有較多初戀。







可是啊,在大部分人的一生里,一般至少會經歷一次「我這麼愛你而你卻轉身就走」的殘忍分手劇情。




這件事殘忍之處不在於對方的決絕,而在於信任的崩塌和希望的破滅。




所以分手總會讓人陷入痛苦,尤其當分手的原因是移情別戀和謊言的時候,被分手者的痛苦便會更加深刻。







如何正視分手這件事就變得很重要,即便是遭遇出軌或者背叛,其實都沒必要指著對方的鼻子罵「人渣」,因為每段分手都有其必然性。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片的劇情相當於十部《前任3》的信息量,說的是:一個日本女孩和她的前任們。







松子一生經歷的五段感情單拿任何一段出來,都沒有人願意經歷。




松子的初戀是一名立志成為暢銷書作家的男人,作家脾氣暴戾在一次兩人的爭吵後自殺,留下松子一個人在這世界。




這雖然不能嚴格定義為被分手,但自己的愛都無法讓對方選擇活下來,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感情的否定,剩下的另一個人只能帶著嘆息繼續前行。




初戀死後,松子以第三者的身份與前任的朋友交往。







發現自己被男友利用後,就陷入自我放逐,成為一名娼妓。她不明白

愛並不是判定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愛人對自己的否定也不是我們人生的標準答案。




在工作中,小野寺的搭訕讓松子怦然心動,因為懼怕孤獨,她選擇和小野寺交往。







隨著小野寺後來移情別戀的事被挑明,松子難以接受。爭吵中的松子不慎將小野寺打死,感情結束。




就在準備自殺的時候,結識了一名理髮師,於是又迅速墜入愛河,此時松子的想法不外呼「找個老實人就嫁了吧」。而此刻牢獄之災的降臨,使得兩人分開。







出獄後,理髮師已經成立了家庭,娶了老婆還有了孩子,海誓山盟一秒崩塌。




失望之餘,遇到了當老師時的學生龍洋一,兩人相愛了一陣子,可龍洋一因為沒辦法給與松子她要的幸福,狠心離開。







別把愛情想得那麼偉大




松子雖然陽光,但還是沒辦法逃開命運的作弄。

每段感情都死心塌地,有愛到天涯盡頭的決心,卻因為對「愛的誤解」傷害別人也讓自己難過。




這裡,一起來說說松子對「愛」的誤會:




1. 誤以為愛能讓孤獨感消失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將愛情分為不成熟的愛和成熟的愛,他認為,只有成熟的愛才能幫助現代人真正克服孤獨。




不成熟的愛與成熟的愛之間的根本區別:不成熟的愛會消除個人的個性,但成熟的愛會保持個人的個性;不成熟的愛讓人喪失自律,而成熟的愛尊重他人的自律。







兩人中一旦有一方在意識形態上無法兼容他人,那麼這種愛就會迅速退化成不成熟的愛,隨之而來的便是個性的消解,而這種愛並不能克服現代人之間的疏離感和孤獨感。




松子的每段感情都是逐漸消解自己個性的一段過程。




在遇到愛情前,松子個性活潑內心豐富,標準中二的20世紀中葉美少女。




而遇到愛情後,就立馬進入討好型人格,幾乎都是以伴侶的情緒為個人意志轉移。







一步步讓自己的個性消解,難以避免地陷入不成熟的愛情之中,這隻會令她愈發孤獨。




2. 對愛人施加單方面的期望




愛情的發生過程大抵是這樣:在某一刻,我開始承認對方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讓我著迷,使我希望進一步了解他的獨特之處。




但獨特往往意味著差異,越獨特越喜歡,越喜歡就越想發現對方的獨特之處,必然被發現的差異就越大。




如果接受彼此的差異,則愛情得以維持並繼續,而如果無法接受,必然會因為差異性無法共存而分手。



如果因為單方面的期望沒有達成,而要求對方與自己的步調一致,無疑否認了被愛者「差異性」的存在,因此,愛情消失。




松子的愛情,能長久撐下去那一定就是編劇善意的玩笑。




第一段感情中,她期望原本暴躁事業低迷的男友穩定下來和自己永遠在一起。







第二段感情中,她期望原本有伴侶且不考慮分手的男友穩定下來和自己永遠在一起。







第三段感情中,她期望原本花心浪蕩一生的男友穩定下來和自己永遠在一起。







第四段感情中,她期望原本就沒必要苦苦等八年的男友穩定下來和自己永遠在一起。







第五段感情中,她期望原本年輕一事無成的男友穩定下來和自己永遠在一起。







3. 將自己置於受害者的位置





成年人的愛,兩情相悅,一段愛情的開始必然是因為一段愛情的結束所成就,

別人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他人,沒有任何人是受害者。




松子在次次經歷謊言及背叛後,都將對方的移情別戀內化為憤怒,甚至是自我放逐,這都是對自己不必要的懲罰也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松子的故事講完了,不是為了讓任何人變成毫無原則和底線的人,那些先離場的人此後的戀情也並不會變得更好,而我們還會繼續和別人相愛。




分手為何讓人如此心痛




在復旦大學心理系的心理與行為研究項目中,通過對113名志願者(平均年齡=24,年齡跨度16–49)的研究,將他們以失戀經歷分為四組:失戀後單身、失戀後現戀愛/結婚、從未失戀現戀愛/結婚、始終單身。




探究失戀經歷和感情現狀所引起的個體認知和情感分辨能力的特徵差異。







實驗證明,

失戀後的再戀愛,能夠修正因失戀帶來的情緒和認知的混淆感,被動方往往比主動方體驗到更多的情緒和認知的混淆感。




也就是說,無論是哪個階段,只要尚未有新戀情出現,個體就在承受著上段感情帶來的創傷,開始另一段新的戀情自然會消解上一段感情帶來的痛苦。







失戀的痛苦並不獨特,是與生俱來的感受。




有研究報告指出,分手會使得個體陷入最深不可測的情緒苦痛中,變得茶飯不思。學者把跟手分後的情緒反饋分為「抗議」和「放棄」兩類。




「抗議」類型中,被分手的人執著於努力去挽回心上人。

當他們意識到戀人要結束掉關係,通常就會表現出強烈的不安,開始追憶,重複尋找線索,尋找一切修復關係的可能。







把幾乎所有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都奉獻給了準備離去的伴侶。他們無法擺脫的念頭就是:和戀人言歸於好。這種表現被遺傳學家Fisher命名為

「挫折吸引」

越挫折越迷戀。





有時候,失戀後的「抗議」很有效,至少會讓主動分手的一方產生愧疚,從而產生複合的可能。




「放棄」類型中,他們完全放棄了,滑入失望之中。超過40%的人經歷了 「臨床診斷抑鬱」,他們中12%顯示出了中度到嚴重抑鬱。 







當然,在進化心理學的觀點裡,失戀後的情緒反應是有意義的。




因為憤怒是自然賦予我們最強有力的凈化機制,來幫助我們驅走離棄的配偶,以使得我們能夠繼續生活下去。




慢慢地,所有的情感都將衰減,一切隨時間消散。




愛情中的「權力遊戲」





愛是相互扶持,是一起走下去的能力和決心。

而往往很多人都誤以為一時的怦然心動就是愛情,就能相愛,其實並不是。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可的價值觀、道德觀,都在自己的標準體系下衡量得失,選擇不同的情緒表達自己。




與其說是不好的伴侶毀掉了愛情,不如說是固有的價值觀、道德觀被打破,讓人失去了內心的平衡。







所以,避免分手的最好方法就是選擇同自己在同一套道德標準認知下的相伴一生。




「紫霞仙子」這樣的姑娘,註定會錯過「至尊寶」。因為一個人想長相廝守,而另一個人永遠走不出來自己的花花世界。







任何的雙邊關係都應該是雙向而對等的,這才是能夠長久維持一段關係的關鍵,這適用於一切雙邊關係,不光是愛情,親情和友情亦如此。




不祝你和愛人長相廝守,祝你不為任何人傷心。




參考文獻:


[1]Burntte,J.L.,Mccullough,M.E.,VanTongeren,D.R.,&Davis,D.E.(2012).Forgiveness results from intergrating information about relationship value and exploitation risk[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hology Bulletin.38(3),345-356
[2]Collins,W.A.,Welsh,D.p.,&Furman,W.(2009).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60(1),631-652



[3]Fehr,R.,Gelfand,M.J.,&Nag,M.(2010).The road to forgiveness:a meta-analytic synthesis of its situational and dispoditional correlates[J].Psychological Nulletin.136(5),894
[4]劉昊.當代青年人初戀年齡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以首都大學生為例[J].青年研究.2014:64-96
[5]梁若冰.現代人的孤獨及其克服——淺談弗洛姆愛的理論[J].學術交流.2014,202:17-19
[6]吳江.個人之愛與性愛——一種現象學的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1,9(20):50-56
[7]黃洋子. 進化心理學兩性配偶選擇及相關問題差異的研究述評[J].社會心理科學.2009,6:44-47


[8]孫時進,蘇虹,宋耀武.感情經歷、失戀角色對戀愛認知——情緒分辨能力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15(1):121-127.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網易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分享全人類的知識。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微博@網易公開課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關注網易噠噠 聚焦科普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 的精彩文章:

《前任3》女主沒有開玩笑,吃芒果真的會死人
舔一舔葉子就能中毒喪命,這種植物你家可能也有!

TAG:噠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