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二十九年春節期間 關公故里運城街景

民國二十九年春節期間 關公故里運城街景

原標題:民國二十九年春節期間 關公故里運城街景



關公故里位於山西省西南部的運城盆地,是中國古代稱作「河東」的主要區域。自古以來,這塊土地肥沃、阡陌縱橫、交通便利的盆地,就以歷史悠久,文明古老,史跡遍布,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著稱於世。


運城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夏也是在這裡誕生。



運城地形比較複雜,相對高差明顯,最高峰為垣曲境內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處為垣曲縣境內的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180米。運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平原面積佔總面積的58.2%,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41.8%。


運城鹽湖是個古老而又典型的內陸鹹水湖,地質研究表明,運城鹽湖誕生於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時期,約有0.5億年歷史,自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30千米,寬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處約6米,總面積132平方千米。



黃河從河津寺塔西側入境,沿秦晉峽谷自北向南。出禹門口後,河勢頓開,河床寬闊,由北向南經河津、萬榮、臨猗、永濟,在芮城縣的風陵渡曲折向東,過平陸、夏縣,到垣曲縣的碾盤溝出境,共流經8個縣(市),流長396千米,為運城最大的客水資源。


運城市垣曲縣的「中華世紀曙猿」化石把人類起源向前推進了1000多萬年。



芮城縣的西侯渡文化遺址,是考古界發現的人類最早用火的實證。



誕生了春秋商人猗頓、三國名將關羽、初唐詩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學大家司馬光、戲曲名家關漢卿等文武俊秀,聞喜裴氏家族曾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史稱「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山西運城,拍攝於1940年春節期間。【攝影資料:亞東印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人類美術史上最早的繪畫
老照片:民國30年10月 淪陷前夜的香港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