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邊關軍人的家國情懷

邊關軍人的家國情懷

原標題:邊關軍人的家國情懷


近日,收到軍旅作家徐明寄來的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新書《邊關軍人》,紅色封面,映襯著軍人火紅的心,書的外觀設計很美,真是愛不釋手。之前,我幫助徐明在微信公眾號發過書中幾篇文章,對這本書有所了解,洋洋20萬字的紀實文學,再現了當代軍人無私奉獻、報效祖國的高尚情懷,讀時心潮澎湃。


本書的作者我尚未謀面,卻已是心交知己。去年,文友馮長平向我推薦徐明,說這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是一位熱血沸騰的文學執著者。徐明原是鐵列克特邊防連的戰士,比我晚8年當兵,都有在部隊通訊報道組寫過「豆腐塊」的經歷,因此,交流溝通時有許多共同的語言。

作者是這樣描述邊關軍人的:到了新疆的人,才知道什麼是苦,到了邊防的人,才知道什麼是真苦,不到北國,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寒冷,不到邊陲,你掂量不出「家國」二字的分量,數九寒冬,滴水成冰,呵氣成霜,兵與冰構成了邊境一道亮麗的風景。


難忘崢嶸歲月,是徐明創作的動力源泉。退伍30年來,作者一直在做一件事,書寫偉大的軍人,講述中國軍人的故事。《邊關軍人》從男兵寫到女兵,從新兵寫到老兵,從戰士寫到幹部,寫他們的人生、情操、理想、愛情等,盡顯軍人風采,帶著鮮血和熱淚的精彩。就是戰士的特殊戰友——軍馬和軍犬,作者也有筆墨染指,留下無聲的驚濤駭浪。


書中《釘馬掌》那篇令人陷入沉思,軍馬為我們付出太多了,除了奉獻,還是奉獻。文章平鋪直敘,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是緊扣讀者心弦。軍馬「大紅棗」承受的痛苦,都在戰士們的疼愛下化為了雲煙。


邊關軍人的寂寞,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我們卻能在徐明的作品中淋漓盡致地感受到。戰士以夜空的星星為伴,以地上石頭沙礫為伍,常年與世隔絕,皚皚白雪見證了邊關軍人的柔情,深山溝壑留下了他們巡邏放哨的身影。

《西線女兵》里有這樣一個故事:除夕之夜,一位在邊防線的大山裡待了4年的老兵很是寂寞,來到連部要通了軍分區總機的電話。


「喂,我是分區,你要哪裡?」電話那頭傳來女兵柔和甜美的聲音。


「我在邊防連待久了,過年了,能和你說說話嗎?」值班的女兵任瓊芳聽到邊防前哨戰友的心聲,眼睛模糊了。


女兵給他唱了首歌:


在那金色的沙灘上,灑著銀色月光,尋找往事蹤影,往事蹤影迷茫,猶如夢幻一樣,你在何處躲藏,背棄我的姑娘……

動人的歌聲從老兵緊握的聽筒流進心田,他哭了。


歌曲《小白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小白楊》通過優美的歌聲傳遍了祖國大地,人們只享受到了美麗的旋律,卻感受不到小白楊成活的艱辛。連長楊德坤讓巡邏的戰士從附近的山上挖來小松樹栽種在營區的兩側,並發出懸賞:凡是種活一棵樹者,給予連嘉獎一次。儘管戰士們精心呵護,兩個月後,這些樹還是全部枯死了。


還有,阿拉山口的風在邊關軍人的眼裡像刀子一樣厲害。這裡的風大得出奇,大得令人敬畏,最大風速每秒55米,比17級風還大,風聲似虎嘯狼嚎,巨大的石頭都被吹動,巡邏車也被掀翻。飛沙走石下,戰士們依舊是樂觀面對。


新疆邊防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成為邊關戰士成長的障礙,反而鑄造了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信念。對於新疆的邊防軍人我一點也不陌生,上至將軍下到士兵,我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接觸和了解。


1997至1998年間,我10餘次對原烏魯木齊軍區政治委員譚友林作過深度採訪,他詳細向我介紹了邊防官兵如何戰勝困難,守衛新疆的動人故事。

2006年,我為寫作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幸元林傳記來到阿勒泰軍分區,踏著先輩的足跡尋訪他戰鬥過的地方,軍分區程鋒司令員熱情接待了我。談到邊防軍人的苦與樂,這位軍人的兒子滔滔不絕講了5個小時。我在邊防連隊真切體會到了什麼是軍人的奉獻,老邊防人給我講述第一代邊關軍人的保國戍邊情懷,令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10年後,我再次踏上新疆這片神奇的大地,在高級將領傳初審會上,我認識了馮長平——《邊關軍人》第13章里父子兵的主人公,他不讓兒子留在內地大城市,要他到邊防連隊來當兵。兒子接過的不僅僅是父輩手上的鋼槍,更是幾代邊關軍人的擔當和責任。溫室里永遠長不成參天大樹,經歷了風雪才能見到萬丈霞光。


兩次赴新疆都是為邊防軍人而來,今日手捧《邊關軍人》感到特別親切,書中提到的人和事情是那麼的熟悉,又是那麼的溫馨。徐明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打動了我的心扉,這些邊關軍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都是普普通通的軍人,都有一顆奉獻的心。小中見大,大中有小,相得益彰,留給讀者無限遐想。邊關軍人苦中有樂,樂中有作為。英雄群體,催人奮進,滿滿的正能量。


圖文並茂是《邊關軍人》的一大特色,珍貴的老照片為本書增添了不少光彩,宛如巨大的流動畫卷。

邊關軍人是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是國家的鐵壁銅牆,是人民永遠的靠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至高之境在「生時」
「文武兼備」劉秀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