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拉西扯《三國演義》關羽致命之敗竟被老友長驅直入

東拉西扯《三國演義》關羽致命之敗竟被老友長驅直入

關羽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乘勝圍攻樊城,並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此時魏荊州刺史、南鄉太守均降於關羽,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準備遷都避其鋒芒。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關羽人生最高峰是如此短暫,而讓他由盛轉衰的竟然是他的老鄉加好友。

曹操一邊採納了司馬懿的策略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和關羽是老鄉,同在曹營時兩人交好,而且所部多為新兵,難以與關羽爭鋒。曹操也不敢指望徐晃有多大作為,在他進至陽陵坡駐紮(樊城北)時,派人傳令要等到兵馬集結後才一起出擊。但徐晃一到就佯築長塹,裝作要切斷屯偃城的關羽前部後路,蜀軍害怕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兩面連營,漸向圍城蜀軍逼近,距關羽所圍僅三丈。

曹操為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悉歸徐晃指揮,徐晃立即組織進攻。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兩軍混戰,關羽被徐晃擊敗,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沖入營內。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現乘其軍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

關羽被徐晃擊潰,後方又被孫吳襲取,無奈回師爭奪荊州,卻被吳軍層層阻擊敗走麥城,被吳軍截獲被殺,一代將星就此隕落,「走麥城」成了耳熟能詳的成語。但大家熟悉的一個成語「長驅直入」,就是源自徐晃和關羽一戰,卻是大家不熟知的。

《三國志》記載曹操稱讚徐晃說:「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成語「長驅直入」由此而來,英勇一世的關羽成了好友徐晃的背景板。

樊城、襄陽城危之時,曹操調集包括關羽好朋友張遼在內的諸將增援曹仁,張遼等未至徐晃已解二城之圍,其功可比張遼的合肥之役,也讓關羽免於再次面臨對陣好友的尷尬。

《三國演義》一書中羅貫中歷來以劉備為正統來書寫,曹魏君臣都不乏貶低之辭,而對徐晃則鮮有微辭。書中對徐晃的多處正面描寫,足見羅貫中對徐晃也是心儀有加。對於徐晃的公私分明,第76回用關羽襯托徐晃的為公不計私情,為國不懼怨謗:

言未畢,忽報徐晃兵至。公令備馬。平諫曰:「父體未痊,不可與敵。」公曰:「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遂披掛提刀上馬,奮然而出。魏軍見之,無不驚懼。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門旗開處,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

《三國志》記載:徐晃凱旋摩陂之時,曹操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慰勞徐晃。曹操舉卮對徐晃說:「襄陽、樊城得以保全,是將軍你的功勞啊!」當時諸軍雲集於摩陂,曹操案行諸營,不少士兵出陣圍觀,唯有徐晃部下軍營整齊,將士駐陣不動。曹操嘆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月曹丕稱帝,徐晃進封為楊侯,與征南將軍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破蜀將劉封,劉封逃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後孫權派部將陳邵守襄陽,徐晃與曹仁共擊陳邵,攻克了襄陽。

黃初三年(222年)九月,徐晃參加曹丕的首次東征攻打吳國,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吳國乘機派左將軍諸葛瑾等攻襄陽,徐晃與司馬懿擊敗諸葛瑾。

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謚曰壯侯。

羅貫中雖然欣賞徐晃,但是也不想太過於溢美他,在演義第94回安排徐晃以副將跟隨司馬懿征討孟達,在城前叫陣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死。

徐晃一生儉樸,對自己約束很嚴,每戰有功但很少邀功請賞。用兵作戰都把斥候派到很遠的地方,先做出打不贏的樣子,然後再奮勇作戰,追殺敵人奪取勝利,兵士們常常忙得沒有空閑吃飯。徐晃常嘆息著說:「古代的人常會憂慮遇不到賢明的君主,我現在有幸遇到了,尤其應當立功報效,哪裡是為了個人名譽!」他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勛,也是中國古代的優秀戰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水流的囈語 的精彩文章:

東拉西扯《三國演義》曹操真的覬覦二喬嗎?

TAG:春水流的囈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