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回古代,如何考取武狀元?

穿越回古代,如何考取武狀元?

武舉奠基人——一個漂亮的女人

中國歷史上的武舉制度創始於唐代。「女人能頂半邊天」,當唐朝的天下全是武則天的時候,各地的諸侯和將領非常不服氣,紛紛起兵造反,對此武則天一方面剪除政敵,一方面還要培植自己的人才,尤其是能夠幫助自己「平天下」的武將,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武舉制度誕生了。

武舉大快人心,一下子炸翻了習武之人的朋友圈:咱也能和那些窮酸書生一樣,有出頭之日了!

武則天——頒布武舉的女皇帝

唐代的武舉——騎馬、射箭、翹木棒

唐代武舉的考試科目有四大類,跟駕考類似哈。

科目一:射。對了,就是射箭!這個科目近視眼請繞行。先考射長垛,考試的方法是在一個箭靶上畫上「五環」,射箭的考生距離靶子105步遠,然後蹲下射箭;再考馬射,在賓士的馬背上射中目標;再考步射,考官把馬牽走,考生下馬,射遠距離的草人。

唐朝武舉考試——騎馬射箭

科目二:馬槍。考官把馬又牽回來,考生上馬端長槍(槍重八斤,長一丈八),然後踩油門——抽馬屁股,在疾馳的馬背上準確地將場上的木人頭上的木板此落下來,注意了,只准刺,不許拿槍輪和砸。

科目三:力量測試。先來翹關:考生一隻手抓握住一根長一丈七、直徑三寸半的大木棍,重點是:另一隻手離木棍的頂部不許超過一尺,連續翹五次,後來覺得太簡單了,改為翹十次;再來負重測試:背400斤的米,走20步。

科目四:材貌測試。以上三關都過了,如果有一大群人都合格該怎麼辦啊?武則天也有招,增加個「材貌測試」吧。肌肉線條怎麼樣啊?身材是不是勻稱啊?有沒有耳背啊?長得是不是夠拉風啊?講話是不是像小編一樣風趣有邏輯啊……

宋朝武舉加筆試,元代放棄武舉

到了宋代,宋真宗即位開始考慮有關武舉制的問題,沒想到考慮了一半,掛了。宋仁宗即位之後,又考慮了7年,決定開設武舉。宋代的皇帝除了太祖和太宗以外,那可是都是有文化的人啊,武舉出來的都是莽夫可不行,加個「程文」考試吧。在外場搞完各種步射、馬射、弩射,舞刀弄槍完了出完了熱汗,然後考生被帶到內場,該出「冷汗」了。這個時候,會分發試卷,考一考「策文」和「兵書墨義」,測試一下這些大老粗們的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宋以前並沒有「武狀元」的設置。歷史上首名武狀元產生於1076年宋神宗時,39歲的福建莆田人薛奕當選。六年後,薛奕在與西夏作戰時戰死,英勇為國捐軀。

到了元代,也有人向皇帝建議「咱要不要開設武舉啊?」蒙古皇帝恨不能拿馬鞭抽丫的,「我們蒙古人天天在馬背上活著,娃兒生下來就會騎馬射箭,那些搞武舉的朝廷,全被俺們滅了,俺們草原上的都是武舉人,考個屁!」

明代皇帝很忙,清代抄襲明朝

到了明朝,明初朱元璋和後面的三個皇帝很忙,要麼忙著殺貪官,要麼忙著搶侄子的天下,要麼忙著生病,要麼忙著當俘虜,皇帝很忙,武舉擱淺。到了明憲宗時期,終於訂立了武舉的考試內容和具體辦法。

明朝的武舉制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個環節,考試程序各有不同:明孝宗朱祐樘時期,先考內場的策論,再考外場的弓馬,策論不合格不許參加騎射;明武宗朱厚照覺得老爹的辦法不好,人家來都來了,咱們作為皇帝,是不是應該好客一點,人家考武舉的馬都不讓人騎,是不是有點太那個了?武宗皇帝決定:考生先上馬爽夠了,再拿筆答卷子。

河南武舉鄉試大主考和武魁牌

清朝的武舉大都延續明代,但更為完善。考試程序分為四個環節: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以鄉試為例,「拉弓測力」環節,安排在馬射和步射之後,需要拉開八力、十力和十二力的弓,然後舞動80斤、100斤、120斤的大刀,還要將200斤、250斤、300斤的大石搬離地面一尺,三項中能一二者為及格,不合格的請坐公交回家,來迴路費自理。

武舉考試測臂力——拉弓

清朝時期的殿試規格很高,一般由一號人物皇帝親自主考。考試結果揭曉後,在太和殿公布考取者姓名,在西長安門外掛榜,並由朝廷頒發「武狀元盔甲」。然後由巡捕營出動官兵一路喲喲呵呵護送武狀元歸第,炫耀朝廷賜予的恩榮。開心一晚上之後,朝廷還會在兵部(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賞給武狀元兵器護甲,最重要的是還有大把的銀兩可以拿。這場面一點都不比文狀元差啊。

法國人記錄的清朝武舉

至1901年武舉結束,

清朝共誕生了112位武狀元

盤點一下清朝的武會試,自順治三年開科,到光緒二十四年截止,一共誕生了112位武狀元,還有112名榜眼和探花,總計武科前3名(鼎甲)是336名。112位武狀元的姓名目前能確認籍貫的只92人,其餘的不能確切知道生於何地。這92位武狀元:河北省32名、山東13名、浙江8名、江蘇6名、河南5名、山西5名、廣東4名、甘肅3名、福建3名、江西2名、四川1名、陝西1名。

鴉片戰爭以後,頻繁的與洋人的戰爭中,顯露出武舉人材不能適應新的戰爭,除了長矛大刀與堅船利炮之間的差距外,更重要的還是基本素質和軍事思想上的差距。清晚期重臣榮祿首先提出要廢止武舉考試,但是大多數朝臣反對。直到1901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傳承1199年的武舉制度終於結束。10年後,大清帝國便宣告滅亡。

光緒二十四年欽點武狀元及第

小總結

通過武舉制度,我們也能看到冷兵器時代對於軍事人才的基本需求:會射箭、能馬背上耍大槍、力氣夠足,具備一定的戰場分析、判斷能力。武舉也讓一些習武的子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仕途,同時也為國家選拔了可用之才,雙贏,歐耶!

想了解更多散打賽事資訊、散打選手動態、武術散打知識等,敬請關注【散打王官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打王官方 的精彩文章:

道教「重人、貴生」思想對武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古代說書人口中的武俠故事!

TAG:散打王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