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佛系青年夫妻在山裡的一天

佛系青年夫妻在山裡的一天

陳平在勞動

導讀:「繼續看《美的歷程》吧。還沒看完呢。」我把茶蓋解開,夾了兩朵菊花放裡面。

作者:王小妮,著名詩人。著有《上課記》《一直向北》《世界何以遼闊》、小說集《1966年》等多種。

撰文/陳平(重慶銅梁人,海南大學2014年畢業)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清晨,當光亮從窗子外偷偷地蔓延到屋子裡的時候,我就再無睡意。鄉下的早晨,沒有城市裡汽笛的聒噪,有的是鳥兒的啁啾;沒有樓上樓下咒罵孩子夫妻吵架的紛擾,有的是樹葉在晨風中嘩嘩地輕搖。一切都那麼祥和,那麼安寧。我趕緊起來去把大門打開,把鴨子趕出窩下田。鴨子下田了。我去菜園子轉了一圈,拔了一棵白菜準備做早飯。

這個菜園子里的菜是我們剛回來時種上的。我們先後種了蘿蔔、白菜、花菜、蔥蒜,後面還種了豌豆苗、土豆、胡豆和冬莧菜以及香菜。冬莧菜和香菜籽撒下去後,很久才發芽。但奇怪的是,發了芽之後就不見長了。後來是住在村口的表婆過來割豬草,跟我們說是因為天氣太冷,只需要蓋一張薄膜就可以了。現在它們長得可茂盛了。

早飯,我們喜歡吃清淡的飯菜。一般都喜歡熬粥喝。冬天,在鄉下,水冰得刺骨。聆聽捨不得讓我去碰,一般情況下都是他去淘米洗鍋,我去燃火。用柴爐熬的粥,濃稠又保持了大米原有的營養,就著鹹菜和一盤青菜,我們倆會吃下去一大半鍋粥。其實,食物的烹調用最自然的方式才能保證營養儘可能不被流失,用最虔誠的心去對待,才有最理想的味道,即便是很尋常的食材。這也是幾個月來我們拍美食視頻,我獲得的最大心得。

我們做美食視頻,是從去年8月中旬開始的。在鄉下,萬物都是大自然的饋贈,物盡其用,人盡其力,最美的珍饈饌餚必定產自這片最初的土地上。

吃過早飯後,我拿著洗碗帕蹲在水缸旁洗碗,聆聽抱著相機擦上面的灰塵。

「今天要拍視頻嗎?」

他裝好設備,站起來對我說:「今天去砍柴吧。屋裡沒柴燒了。」

「嗯……也好。砍完柴,我們去把園子里的菜施一下肥。」

「行。估計今天把這兩件事做完,就差不多了。」

出門前,我們倆把前兩天熏烤好的香腸臘肉拿出來掛在院子里的亭子上晾著。這個院子,我們剛回來時到處長滿了野草樹木。後來,我們一點一點的鏟,才把院子里的地壩剷出來。剷出來後做了一個簡單的規劃,在進院子的石梯口做了一個柴門,周圍用竹子圍了一圈柵欄,在洗菜台立了一個草棚蘑菇,把以前的垃圾堆改成了現在的草木涼亭。修這座亭子,我們花了十來天。那會兒,我們每天都在院子里兵兵砰砰地施工,不久村裡村外的人都知道了。甚至還有人專門過來參觀,紛紛讚揚院子造得漂亮,亭子也修得非常好看。只是他們不太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回來。

陳平、聆聽在鄉間做的草亭子

冬天白晝時間短,往往沒做多少事情,就天黑了。我們砍完柴回來簡單吃了個飯,就開始給菜地施肥。我們從不用化肥,用的都是農作物發酵後的天然有機肥。家裡的糞桶壞了一個。於是,他就半桶半桶地手提,我負責鬆土和澆灌。幾個來回下來,他已是大汗淋漓。

「看來……我們需要……加強鍛煉。」他提著大半桶糞水哼哧哼哧地說。

我們倆從小到大都沒有干過什麼重活,這突然掄起鋤頭來,卻遠不及對面挑著糞水跑得一顛一顛的六十多歲的老村長。

這塊菜地以前是屋基,房子拆了之後,有很多的碎石和瓦片。當初我和聆聽在翻這塊土的時候,翻了好幾天。從清晨一直忙碌至傍晚,幾天下來,手套磨破了兩雙,碎石瓦片堆積如山,兩個人累得直不起腰。

有時候累得不行了,我們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兩個人並肩看著村口。

「好安靜啊!彷彿都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是啊!」

「其實,我還蠻懷念第一次來你家的時候。」

「為什麼?」

「因為……因為那個時候,你們這裡還沒有這麼荒涼。」

「現在這樣不好了么?」

「好啊!只是……只是缺少點什麼吧。」

看著他感傷,我也禁不住感傷起來。

這個村子就像遲暮的老人,再無小時候的生氣了。曾經三四十戶人家,到現在只剩三四戶了,加起來不到十個人,都是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也只有漫山遍野的竹林香柏靜靜地守望著這個村子。一條長滿荒草的石子路從村尾一直延伸至村頭直至消失在村口,彷彿消失的那一端連接的正是那些從這裡走出去的人們。

我們都是喜歡懷舊的人,也許正是這樣,我們才能彼此理解彼此的心聲吧。往往一番感嘆後,太陽已經落山。看著自己的勞作,雖然效率很低,但終究是自己辛勤的付出,那種滿足感,不足以用語言來形容。

「挑燈夜讀書,油涸意未已」

當對面村長家的燈亮起來的時候,我們才結束了這一天的勞作。終於迎來了靜謐的夜晚。

晚上,我們都喜歡呆在南廂房。南廂房,之前是儲存糧食用的。如今,我們把它小小裝飾了一下,用來做了書房。那張年紀比我還大的楠竹涼床被我們搬進去鋪上了竹墊子,放上了一張小木桌。對面,是我小時候用過的書桌。我們簡單地修理了一下,在上面鋪上桌布,放上我平時用的畫畫工具和植物盆景。為了取暖,我們在南廂房自製了一個烤火設備。一台小柴爐,兩根煙管,幾塊去隔壁廢屋裡撿的火磚。再把不要的電飯鍋蓋子拿來蓋在柴爐上面。這樣既沒有煙,也沒有灰了,又能取暖,還可以煮茶燒熱水。

白天,我們忙事情。夜晚,我們就在這裡圍爐夜讀。窗外的夜是靜的,窗內我們就著一盞孤燈,執一本好書,靜靜地於曼妙的文字間,體悟真諦;於燈影交錯中,享受孤獨。柴爐里的火光稀稀落落地在地板上跳躍,茶壺裡的茶水咕嚕嚕地冒著熱氣。元元(狗),安靜地睡在自己的窩裡,夕夕曼曼(貓)也靜靜地依偎在我們倆身旁。

陳平在讀書

夕夕曼曼還有元元,三個從小一塊長大,感情很好。曾經有很多人問我們在鄉下不覺得無聊嗎?其實,怎麼會覺得無聊呢?白天我們有事情做,夜晚我們圍著爐子讀書,或是品茶,或是討論,三個毛孩子偶爾給我們製造一點麻煩。

「今晚看什麼書?」他往茶壺裡灌滿水,放在爐子上。

「繼續看《美的歷程》吧。還沒看完呢。」我把茶蓋解開,夾了兩朵菊花放裡面。

「嗯。好。」

在鄉下,晚上很冷。我還會給夕夕曼曼在身旁開著小太陽。曼曼就睡在小太陽邊上,睡飽了伸伸懶腰。夕夕則比較調皮了,要麼偷喝兩口我們倆茶杯里的水,要麼我們倆正在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忽然跳到身上來,摟著我們的脖子,咕嚕嚕地蹭啊蹭。

「這條線的基本特徵是:懷疑論或無神論的世界觀和對現實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他突然停了下來。

「怎麼了?」

「你能給我再講一下什麼是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有價值觀嗎?它們的區別在哪裡?」

我們倆的相識算不上傳奇。在如今這個網路信息時代,天南地北的人,隔著屏幕就能認識。因此,戀愛,也就變得不那麼艱難。他來自偏遠的貴州農村,大專畢業後就在城市裡輾轉。或許我們有著文化上的差距,但什麼都沒有影響到我們相處。我們相互改變著彼此。

在城裡的那些日子,很多個下班的晚上,我都會把我看的書講給他聽,跟他分享每個精彩點。每次,我都講得很激動,彷彿要把所有的熱情都傾注其中。

我們在一起五年了。這五年,一大半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只負責傾聽。他不煩我的絮絮叨叨,我不膩自己滔滔不絕地亂講。

「世界觀啊,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持怎樣的一種態度。」

「哦,也就是我認為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就是世界觀嗎?」

「呃……不是樣子。所謂什麼觀什麼觀,那都是一種意識。就像那個盆景,它的存在是客觀事實……不管什麼樣的形式,你都無法改變它存在的這個事實,這就是唯物主義世界觀。」

這一晚,我倆就討論了這「三觀」,一直講到十二點才洗漱睡覺。在鄉下,很多個靜謐的晚上,我們都會分點時間出來這樣看一本,往往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十二點。有次,趕場碰到村長,他問我,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家裡做些什麼,那麼晚,燈都還亮著?我不知如何解釋,只能笑而不語。鄉下人,為人樸素,思想也樸素,無論你怎麼說,他們都不見得會理解這些事情。他們只會繼續追問:不冷嗎?不困嗎?不餓嗎?如此云云。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我們在鄉下呆了大半年了。從酷暑到寒冬。沒什麼覺得不好,只是遠離了城市的聒噪,反而讓那顆心更加的安定了。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逃避,我只知道每個人窮極一生,都只為了一件事,那就是更好地活著。其實,活著容易,好好活著卻不易。太多的負累讓我們自己給自己套上腳鐐,卻還要不斷艱難前行,怎能好好活著?因此,我們只想清空一下自己,找一片凈土,好好照顧一下自己的靈魂,哪怕只是片刻的喘息。

煮在火上的菜

未來何去何從?也許,我們會再次返回城裡,繼續做一個卑微的打工人。也許……我們會繼續留下來,一邊過我們的耕讀生活,一邊找新的出路,或許還可以為四鄰鄉親做點什麼。

前些日子,村裡表公家的檸檬收成頗豐,但銷路不好。一斤不到三塊錢都沒幾個人買,這樣的檸檬到了城裡最便宜也要賣四、五塊。最近我們剛剛做好了一些臘肉香腸,全部用的家鄉四鄰自家喂的純糧食豬肉,天然綠色。味道自然正宗。我們還為此專門拍了一段製作臘肉香腸的視頻。於是,我和聆聽就想,要是我們能在鎮上開一個農村淘寶店,把土特產拿來賣,豈不幫大家拓寬了銷路?聽說,阿里巴巴有一個鄉村淘寶店計劃,它計劃在三至五年內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目前我們鎮上還沒有這樣的服務站,我和聆聽很想參加,只是不知道怎麼樣去做。

很多人以為我們回到鄉下,是為了過隱居生活。其實,我覺得「隱居」這個詞體現的是一種境界,一種更有頓悟感的生活態度。我們只是回到最初生養的地方,儘可能不受塵世太多的紛擾,而過一種寧靜簡單的田園生活罷了。因此,我不覺得我們是隱居。所以,不想刻意怎麼樣。只想隨性而為,隨性而活。就像拍美食視頻,因為美,因為藝術,更因為喜歡,所以我們就去做了。儘管做得不夠好,但我們卻滿足,滿足於自己的努力,滿足於自己每個日夜的討論與剪輯的過程。至於結果如何,不強求,不評說。

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讓很多人都心生羨慕。但我想要說的是,不管選擇哪種生活方式,都不會十全十美。在我們拍的視頻里,能看到的是遠山、流水、風亭、佳肴、書本……看不到的還有煙灰、濘泥、透風的窗、冰冷的床、手上的冰口,腳上的凍瘡……但我和他都認為煙灰濘泥也好,透風的窗冰冷的床也罷,也都是生活豐盈的另一面,我們願意承受它,去體會遠山、流水、風亭、佳肴、書本……清貧,但卻富足。這種富足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但願時光待我們以赤誠,那麼我們定不負歲月。

(本文原標題《我們在山裡的一天》)

【王小妮推薦語】

給陳平這個班上課的時候,還不認識她,是後來,通過一個來旁聽的年輕人才注意到她。在學校時,和陳平交往不多:有一次是學期末,在學校圖書館前面碰見,她穿得特乾淨,戴一頂白帽子,她很高興說這個學期的助學貸款終於下來了。另一次是陳平這個班的課結束的那天,鈴聲響過,大家都在往外走,我經過她靠窗的位置,她有點不好意思遞過來一張畫:送給老師的。我問:是你畫的?她點頭。這幅工筆花鳥得畫好多時間呀。我想請她附上名字。她說不用了。

以後很長時間沒有她的消息,同學們畢業後各奔東西,直到她聯繫我,我去關注她的微博,發現她常發布在鄉間做菜的美食視頻,挺有味道的,原來她和丈夫婚後不久雙雙辭了在城市的工作回了鄉下,從春到冬,已經經過了一個季節輪迴,在今天這得需要很大的勇氣。

這次,我約她寫寫她和丈夫聆聽在鄉間的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解璽璋:張恨水與冰心的緋聞純屬造謠
這份菜單邀請的貴賓,化解過一場中國百多年前的外交危機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