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很多古代傳統東西就會被慢慢的被代替。雖然這是一種歷史的趨勢,但是我們也會為那些慢慢消失的東西感到可惜,畢竟已經存在了千百年的時間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古時候很受歡迎,到現代卻慢慢消失的中國民間的一些傳統手藝吧。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一 鐵匠

鐵匠是一個古老的職業,隨著鐵器的廣泛運用,鐵匠也應運而生。打鐵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和藝術。打鐵就好像一支交響曲,風箱響起,打鐵開始。隨著加熱的進度,風箱會時快時慢,節拍打響。那火苗也會隨著風箱的節拍上竄下跳,好像為之伴舞。待鐵器熱至彤紅,然後放在鐵墩之上,拿上大鎚,敲打的叮叮咚咚之聲,如此富含節奏和悅耳。之後鐵匠會把鐵器放入水槽內,「吱啦」一聲,白煙緩慢飄起,好似人間仙境一般。打鐵是古時候一個非常辛苦的行業,干這行的一般都是那些身強力壯的人,女人是吃不消的。到了現代,由於機器的廣泛運用,鐵匠也就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台。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二 草編匠

草編匠顧名思義就是用草編織生活用品或者藝術品的人。草編利用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編製的工藝品。農民和藝人利用當地的玉米皮、席草、茅草、麥秸等豐富的地方資源。編成帽、籃、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其原料生長地域廣泛,而且易得易作,草編工藝在古代中國民間十分普及。可是今天由於各種工業製成品的廣泛使用,草編也就不像古時候那樣不可替代了。會草編這門手藝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三 彈花匠

彈花匠是指彈制棉絮的民間工匠,傳統的彈匠是用專用的彈弓先將棉花的纖維彈開,使其鬆軟均勻,然後鋪成一張張棉被,用專用工具壓平。彈棉絮工序繁瑣複雜,首先要將棉花彈活,絲縷理清才能攏成棉被形狀,然後鋪底線,拉麵線後稍微壓實,翻轉彈定型,點綴花草,書寫主人姓名。在古代,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為人彈棉絮,俗稱「彈棉郎」。如今彈棉花時有了專門的機器手工彈棉逐漸為機械所代替,傳統的彈花匠將越來越少。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四 捏麵人

捏麵人也是中國民間一個非常有歷史和傳統的職業。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糰。南宋《東京夢華錄》中對捏麵人也有記載:「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那時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謂之為「果食」。而民間對捏麵人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三國孔明徵伐南蠻,在渡蘆江時忽遇狂風大作,機智的孔明隨即以面料製成人頭與牲禮模樣來祭拜江神,說也奇怪,部隊安然渡江並順利平定南蠻,因而從此凡執此業者均供奉孔明為祖師爺。如今可能你會在街頭巷尾偶爾找到一兩個捏麵人,可在過幾年不知就有沒有了。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五 皮影戲人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說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農民、市民歡迎外,還進入到宮廷。康熙時,禮親王府設有八位食五品俸祿的官員專管影戲。皮影戲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到了現代,相信現場看過皮影戲的人已經非常少了,懂得這門技術的傳統藝人也是屈指可數。

古代深受歡迎,如今慢慢消失的五大民間手藝,知道的人已經老了!

除了上面這些,你還知道更多慢慢消失的民間手藝嗎?歡迎一起討論。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鑒,以史為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三國趣事 的精彩文章:

水滸中五大技術人才,結局都挺好的,事實證明一技之長很重要!
西遊記中誰的力氣比孫悟空大?只有這三個人,外加一隻動物!

TAG:戲說三國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