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霸業!戰國初期的魏國到底有多強?

百年霸業!戰國初期的魏國到底有多強?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趙籍、韓虔三個大夫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從此魏國、趙國、韓國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歷史上稱之為「三晉」。

這個魏斯就是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前396年在位),他在位的五十年里,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為將,震服四方,開創了魏國百年霸業。當時魏國向西攻佔了秦國的河西地區,向北攻滅了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向南多次打敗楚國,在中原橫行一時!魏惠王時,魏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毀滅韓國申不害變法成果,要不是齊國的齊威王攪局,魏國幾乎可以憑藉以一己之力攻滅趙國和韓國。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那時的魏國到底有多強。

「三家分晉」以後,本來三家關係不怎麼好,都有聯合一家吞併另一家的想法,然後又有點投鼠忌器,遲遲難以付諸行動,最後在魏文侯的倡議下,三家停止內鬥,相約聯合向外發展。由於魏國的東面是韓國,北面是趙國,魏文侯首先把目光對準了西面的秦國。從公元前419年開始,魏國對秦國發動了數次大規模戰爭,很快就攻佔了秦國的河西地區,還在河西地區設置了西河郡,任吳起為郡守,穩固了魏國對河西地區的統治。河西被佔後,秦國門戶大開,舉國震恐,無奈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戰鬥力超強,秦國只能在洛水沿岸修築防禦工事,阻止魏國繼續西進。

趙國由於地處北面,經常為北方狄族所苦,發展較為緩慢,其東面的中山國(由游牧民族建立)還一度進攻趙國,趙國抵擋不住只得向魏國求助。魏文侯在穩定了所佔秦國河西之地後,便幫助趙國進攻中山國,在魏將樂羊(樂毅的父親)的出色指揮下,魏國很快就攻滅了中山國。為治理經常發生叛亂的中山國,魏文侯任命太子擊(後來的魏武侯)為新的中山國君、李悝為相、樂羊為將,很快就穩定了中山的的局勢。

公元前405年,趙國和齊國發生矛盾,齊國發兵進攻趙國,趙國又請求魏國出兵相助,魏文侯便聯合三晉與齊軍大戰一場,殺得齊軍大敗。之後三晉聯軍繼續向東大舉進攻齊國,一直攻到了齊國的長城,齊君田和被迫割地求和。

韓國南面的鄭國和宋國是其發展的絆腳石,在韓國的請求下,三晉屢屢出兵鄭、宋,而鄭、宋一直是楚國拉攏的對象,這樣三晉就和楚國之間發生了利益衝突。此後,三晉與楚國連續大戰,楚國大敗,三晉佔領了楚國在中原的大片土地。

雖然三晉經常聯合出兵,但畢竟魏國是主心骨,因此大部分利益為魏國所得,趙國和韓國面臨出力沒好處的窘境,三晉由此又逐漸走向分裂。魏惠王在位時,魏國攻打趙國,一度攻下邯鄲,趙國幾乎被攻滅,幸好齊威王及時出手相助(桂陵之戰生擒魏國主將龐涓)。幾年後,魏國又攻打韓國,韓國申不害變法所練八萬新軍損失殆盡,關鍵時刻又是齊威王出手相助(馬陵之戰全殲魏武卒十萬人),才使得韓國不至於滅亡。即便如此,魏國的中原霸主之位還是穩穩噹噹,只不過後來秦國商鞅變法成功,迫於齊、秦迅速崛起的壓力,魏惠王與齊威王妥協,兩人在「徐州相王」平分了東方的霸權。

魏國強大如此,關鍵靠的還是人才!魏文侯相當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他親自拜孔子的弟子子夏為老師,還聘請子夏的弟子公羊高、穀梁赤、段干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為教授創立了當時著名的「西河學派」,使得天下士子歸心魏國,而魏國也不負眾望培養出了當世十之七八的大才,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李悝、翟璜、吳起、樂羊、西門豹、魏成、商鞅、孫臏、張儀、樂毅、范睢等等。只可惜後來魏武侯不用吳起,魏惠王不用商鞅,導致魏國人才嚴重流失,其國力很快被秦國、齊國、楚國超越。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假設孫臏、商鞅、張儀、范睢等人,哪怕是其中一人在魏國能夠受到重用,天下鹿死誰手,未可知也!由於篇幅有限,下次將具體介紹魏國的衰落,有興趣的可以轉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禍國殃民的「小人」費無極——建議楚平王強納太子妃
此人是晉國的第一位權臣,他的改革直接導致了後來晉國的滅亡

TAG:歷史人物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