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戳中了你什麼?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戳中了你什麼?

音頻、文字 馬青

這兩天,一篇貼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朋友圈刷屏,作者詳細記錄了岳父從流感到肺炎、從門診到ICU,最終不幸去世的經歷。從文中看,作者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士,自己是南方人,妻子是東北人,在北京安家,和眾多小家庭一樣,把老人從老家接到北京幫忙帶孩子。

故事裡,有固執的老人、生活習慣上的小小矛盾,也有親密的互動,彼此的依靠,這些都是常見的家庭關係,所以很容易讓人有代入感。故事裡,有對流感的認識不足,有求醫時的茫然,有四處找關係時的焦慮,有對高額醫療費用的無力,有面對生死時的脆弱,有要不要搶救的糾結,這些,讓一些有過類似經歷的人感同身受。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章截圖)

不同的人在文章里看到的東西不同,不同的人產生的共鳴也不同。

比如文章後面有不少醫務工作者,有的看了之後留言說,感謝作者對醫務工作者的理解;有的講述了自己在重症監護室里看到的場景;有的感慨,醫學技術雖然日漸昌明,但在很多時候卻無能為力;有的科普,解讀了一些文章中的細節。還有一位醫生的留言讓我印象深刻。這位醫生說,一,這篇文章可以作為整個醫療系統必學之文,不是為提高治療水平,而是要了解患者及家屬就醫歷程的不易和無法決斷下的無奈;二,作為科普文章也需要廣泛宣傳,感冒也是會要命的。三,醫患互信是關鍵。

而我看了之後,對於搶救還是不搶救,要不要進ICU,要不要用上最後的治療手段,這些治療會不會對病人造成極大的痛苦,病人彌留時還有沒有機會留下遺言,這一段看得我幾乎掩卷。描述的太真切,十三年前父親過世的過程突然涌了出來。

父親突然大出血,被救護車拉進醫院急救,幾天確診,胰腺癌晚期。醫院不願收治,勸我們出院,我們不得不四處求告,因為過幾天就大出血一次,我們完全不知道回了家能做什麼;醫生向我們宣告治療無望,我們明知醫生說的對,但看著父親強烈的求生慾望,我還是跑到醫生辦公室,懇求醫生在查房時多跟他說幾句,假裝仍然在積極治療;母親跟我們商量,搶救時一天一萬元,大部分是自費葯,如果再搶救下去,花不起了。我幾乎記得當時對話的每一句對白,甚至病房走廊盡頭窗框的顏色。母親說,還是別救了,還要為活著的人想想。我跟母親說,沒事別擔心,我可以把房子賣了。這一番對話,也像極了文章里的描述。

再後來,等一切都過去了。母親堅決要求我們答應,以後到她的時候,絕不要搶救,甚至為此留下白紙黑字的遺囑。為這個,和母親聊過很多很多次,我一開始都跟母親說,我現在答應的都算不得數,到最後,由不得你,也由不得我。但後來,母親說服了我,我答應她,一定不會讓她受盡痛苦沒有尊嚴地離開。

前段時間,一個同事也經歷了親人離世之痛,本來大家商量好不進ICU,但臨到關頭,這些商量全都不頂用了,能用的設備都用上了,能做的搶救措施都做了,「盡人事,聽天命」這六個字,從來沒這麼刻骨銘心過。

這篇文章,有人讀出中產焦慮,有人強調是對流感的科普,有人看到了醫患關係,有人感受到了普通人的求醫艱辛,還有人覺得它是對重視醫療保險的提醒,而我想,它之所以戳中了我,是因為我在其中讀到了一種人生必然,一種命運相連

這篇文章,戳中了你什麼?(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青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馬青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