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將是下一個億噸級「巨無霸」?2018,煤企重組迎大考

誰將是下一個億噸級「巨無霸」?2018,煤企重組迎大考

隨著國企改革和去產能的不斷深入,煤炭產業迎來新機遇和新發展。但同時也遇到一些新問題和新困境。雖然目前我國煤礦數量已從過去的上萬餘處減少到7000處左右,但全行業相對落後產能仍然較多;儘管產能過剩嚴重,但每到需求旺季,「煤電頂牛」的現象就反覆上演;不少煤炭企業已建成千萬噸級的現代化礦井,但開採成本過高的煤礦同樣大量存在,客觀上推升了全社會的用能成本……

煤炭行業要如何解決這些新問題和新困境呢?12部委給出「意見」。今年1月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2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目標,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宏介紹,截止目前,我國產量超過1億噸的煤炭企業有9家,超過5000萬噸的有15家。按照目標,2020年煤礦企業數量要壓縮到3000家,5000萬噸級以上大型企業產量佔60%以上,其中億噸級「巨無霸」將在10家左右。

這意味著,煤炭產業今後的發展,是要做強而非求大,是要追求高質量發展而不再是規模擴張。

煤炭行業結構性去產能持續加快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2017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已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我國於2016年提出的用3年至5年時間,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任務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可以看到,隨著去產能目標的逐步實現,煤炭行業結構性去產能也在加快。

煤炭市場的兼并整合,能夠有效的解決我國當前煤炭和下游產業長期矛盾。目前我國發展較好的煤炭企業,一般都具備優越的開採條件,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大多數煤炭企業在現階段無法繼續擴大再生產。對此,《意見》明確指出,從資源稟賦、開發強度、市場區位、環境容量、輸送通道等多角度,統籌考慮各地差異,支持有關地區通過兼并重組適度擴大規模;支持發展煤電聯營,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并重組,支持煤炭與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并重組。

這些舉措既有利於緩解煤電矛盾,優化資源配置,也有助於煤炭行業化解低端無效產能,增加有效供給,使得產業鏈關係變成和諧發展,整合產業資源,具備很多的優勢。

易煤研究院研究員潘漢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去產能目標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煤炭去產能從總量去產能轉變為結構去產能,主基調變為全面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目前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最佳途徑無疑是通過企業間的兼并重組。

煤炭行業兼并重組大幕已拉開

事實上,早在2016年,煤炭行業兼并重組的大幕就已悄然拉開。

數據顯示,央企煤炭總產能在8.46億噸,除神華、中煤及五大電力公司外,不以煤炭為主業的央企產能約1億噸。2016年7月,中國國新、誠通集團、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出資組建的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台公司即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運行。當年的8月16日,新集能源控股股東國投公司就與中煤集團簽訂股份無償劃轉協議,將其持有的新集能源30.31%股份無償劃轉給中煤集團。這被認為是此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煤炭央企重組的首個案例,自此,拉開了央企煤炭重組的大幕。

進入2017年,煤炭行業兼并重組愈發頻繁。

在央企層面,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宣布正式重組,成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簡稱國家能源集團),二者合併涉及資產超過1.8萬億元,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億噸級「巨無霸」形成。

在煤炭央企兼并重組提速的同時,地方兼并重組也有所動作。

山西7大省屬煤炭企業股權劃撥於省屬山西國投。對此,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諮詢中心工程師成功表示,這有利於省屬煤炭企業在資本市場投融資手段的多元化,也便於下一步省屬煤炭集團之間的兼并重組。

2018,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迎大考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在國家發改委2018年首次例行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仍將繼續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工作。他說,「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是有效化解煤炭行業散、亂、弱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持續增加煤炭優質供給,提高供給質量,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進入2018年僅兩月時間。山西省於近日傳出消息,國企改革又邁出了一大步。由江蘇國信集團控股,央企、山西煤企和電企共同成立的蘇晉能源公司各方股東,簽署了合資合同和章程。業內認為,蘇晉能源公司的設立,是山西省在煤電股權轉讓邁出的第一步,並以此來打通煤電產業上下游。可以說,蘇晉能源公司的成立可以看做央企入晉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煤電一體化的有效路徑。

就煤電產業鏈而言,煤電矛盾由來已久,煤價漲跌導致煤企和電企的盈利情況如同蹺蹺板,其本質主要是煤與電的定價方式的不統一,即「市場煤而計劃電」。業內普遍認為,煤電一體化方向的兼并重組是有效解決煤電「頂牛」現象的最佳路徑。對此,《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煤電聯營,結合電煤運輸格局,以中東部地區為重點,推進電煤購銷關係長期穩定且科學合理的相關煤炭、電力企業開展聯營。

國家能源集團做為央企,已身先士卒。1月5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發布公告稱,與國電集團合併方案及擬簽署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國電集團有限公司之合併協議》獲得批准。未來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將通過煤電聯營,終端收入(電價)與成本(產煤成本)所軋差的利潤可以被完全鎖定在大集團內部,使煤炭板塊和電力板塊成為一個盈利整體,而不再是競爭關係,此外,集團內部兩個板塊還可以產生協同效應。

由此可見,未來,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兼并重組將成為主要趨勢,同時又不僅僅局限於煤電產業鏈「聯姻」。由於國家層面對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的重視,2018年將迎來煤炭行業的大考之年,兼并重組的步伐必將加快。誰將是下一個億噸級「巨無霸」,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財經 的精彩文章:

康復醫療需求遞增 專家:提前介入或能幫病人較快恢復正常
茅台惹「眾怒」,10畝高粱掙不到1瓶茅台,壓制農民高粱7年不漲價

TAG:中國網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