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朝陽困在網中央?——訪搜狐公司張朝陽

張朝陽困在網中央?——訪搜狐公司張朝陽

編者按

又過20年,我們再相會

1998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歌手王菲和她的好友那英用天籟之音演唱了一首《相約98》,歌曲迅速傳唱大江南北,此後一整年的時間裡,整個中國都舞蹈在這首近乎魔性的旋律之中。

1998年,改革開放20周年,吳曉波在他的《激蕩三十年》中,將這一年的主題定為「闖地雷陣」,語出時任總理朱鎔基在當年兩會答記者問時震驚四座的那句話:「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鎔基總理的表態深刻揭示了改革在那一年的複雜和艱難,在鄧公南巡6年之後,迅速發展起來的市場經濟與舊的經濟治理體系發生尖銳的碰撞,於是在那一年,潘寧無奈出走,褚時健鋃鐺入獄。

在這樣一個巨變之年,中國的企業家們有怎樣的應變之策、又有怎樣的憧憬之思?這些思想對20年後依然拼搏在改革深水區、依然追尋經濟治理現代化的我們,無疑是一筆前鑒的財富。

所幸的是,《中國經營報》當年用「與老闆對話」的報道形式,真實記錄下20年前中國企業家的所思所想,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今天,我們相信做這樣的回望是有益的,更是必要的。

是為前言。

主持人的話

網中人的商業經

來到搜狐公司,和張朝陽對話,有兩點出乎意料。

其一,走進搜狐公司的寫字間,首先看到這裡有很多充滿活力的漂亮女孩。心裡不禁有一點疑問:IT行業一貫是男人的天下,這裡怎麼有這麼多漂亮的小姐?訪談中,筆者並未對此發問。倒是張朝陽本人在不經意間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招聘員工時,他不僅要看學歷,而且特別注重「做事」的能力。在中國,由於自古以來的忍辱負重精神,他覺得女孩子們 「做事」的能力往往更強。

其二,張朝陽不重學歷重商業。

「我把商業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他說,「書讀到博士,並不能證明你什麼都能做。知識分子開公司,和老闆在街道上開餐館,在操作規律上沒有什麼區別。」

「搜狐是在做商業。」作為1998年全球IT行業的50大風雲人物之一,張朝陽沒有多談風險投資和網路發展前景之類的話題,而是這樣給搜狐定位。

現在中國正面臨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的挑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一直是我們的口號。但我們如果仍然囿於傳統的套路,把科研作為一項清苦的事業留給大專院校,科學技術水平和我們的生產力水平就永遠存在差距。

張朝陽說,應當把高科技也作為商業來做。如果每個人都把經營好一個企業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中國的每一個領域裡都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中國就有希望了。

網站也有亂評比

主持人:前不久有一個名為華人最喜愛的網站的排名,搜狐排在第三位,而搜狐卻一直以行業第一自居,那麼這個排名怎麼解釋?

張朝陽:首先,用網路投票的辦法進行統計是不科學的;其次網路投票一定要保證數量。在網站如果沒有幾萬、十幾萬人的投票率,反映出來的結果就容易片面。

主持人:那你認為什麼樣的評比才更科學呢?

張朝陽:在國外一般不用網路投票的方式。他們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有一個第三方機構,各個站點的訪問記錄寄給第三方機構,讓他用軟體來分析每天你的站點的訪問量是多少。訪問量是由幾個參數來決定的,其中一個參數叫做頁讀數(頁面的下載數),即Pageview。

Pageview是比較能夠反映站點的受歡迎程度的,反映了每天有多少人喜歡去看這個站點。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準則。

去年我們通過與CNNIC合作把點擊(hits)的概念給否了。那不是一個很科學的概念。因為一個界面可以創造十個點擊,也可以創造一百個點擊。Pageview是比較好的。但不能說它是最好的。因為有些Pageview是有價值的,有些是沒有價值的。比如聊天室的價值就比較小。因為一個人聊天的時候,他發上去一句話,就創造了一個Pageview,他一晚上聊了一百句話,就創造了一百個Pageview,但這沒有對商家造成任何商業價值。但是一般來講,Pageview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現在問題是怎麼來認證這個Pageview的數字,這就需要有一個第三方的認證機構,有比較好的軟體。

另外一個參數叫到達率(reach)。它不是針對某一個網站,而是針對全國所有的網民。它通過取樣取一個比較大的網民群體,對這一群體進行跟蹤,看哪些人經常出沒於哪些網站,最後得出每一個網站的訪問率。當時在美國有YAHOO和美國在線的比較、YAHOO和其他網站的比較等,都是運用了reach這一參數。

當時為什麼AOL要兼并NETSCAPE?原因是NETSCAPE獲得的reach都是白天的,而AOL的用戶則多在家裡,晚上人們回家用AOL,AOL覺得它的reach總在晚上,太低了。它兼并了NETSCAPE之後,日間到達率一下就升起來了。所以Pageview和reach構成一個公共的標準,而且大家都相信。在中國還沒有出現這種權威的審計機構,所以總是靠CNNIC搞一個網路的投票。

主持人:看來建立一個公正、客觀、科學的標準對於行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張朝陽:是的,我可以引歷史來說明。去年8月份SOHU和CNNIC聯合搞反對點擊的運動,你看到現在中國業界受惠多少,廣告商都知道什麼叫點擊率,什麼叫頁讀數。現在廣告商要的都是頁讀數,根本不信點擊率,由此才使頁讀數的概念發展起來,從而形成這個標準的確立。

主持人:前一段時間搜狐和零點公司還搞過一次網上調查,當時有人對網上調查的質量進行質疑,而你卻極力贊同。現在怎麼又說網上調查不科學了呢?

張朝陽:那次是一個有關社會觀念和社會問題的社會調查,要求的精度不是很高。我們設計了一個很容易填的表格,事實證明網上社會調查還是行之有效的。而這次的調查表格太長,又有商業利益在裡面,而且是在一個低流量網站上進行的調查,系統誤差太大。所以在網站調查方面必須引入科學化的管理方法。

主持人:搜狐宣揚自己有200萬的頁讀數,而同一參數人民日報網站有400萬,新浪網也有350萬,這說明搜狐現在並不是第一位的?

張朝陽:我說的是我們的主流Pageview,有些地方的Pageview是沒有價值的,比如聊天室。所以說網站要有一個第三方的認證機構,沒有標定的Pageview是沒有用的。

搜狐真的不愁錢?

主持人:搜狐的新一輪投資即將到位。我記得你曾經說過,現在不能再說這是第幾輪的風險投資,因為只要搜狐需要錢,投資者就會源源不斷地送來。那就是說從此以後搜狐將不會再為資金髮愁?

張朝陽:可以這麼說。因為搜狐在第二次融資的時候帶入了Intel等一批特彆強大的投資者,如果這些投資者不去參與新一輪投資,我們就不得不去尋找新的投資者,這是一個極為艱苦的過程。但是這些投資者恰恰看好搜狐的發展,對它有更大的興趣,願意繼續投資,於是就做出了這樣一個內部的決定。如果公司在股本結構上沒有這樣一些深口袋的投資者,那麼當這一期融資的錢已花光而下一期還沒有接上的時候,公司就很有可能走向死亡。這是階梯融資里最危險的一件事,也是經常容易發生的事情。

主持人:談談你在階梯融資方面的一些經驗?

張朝陽:所謂階梯融資一方面是說早期不要融得太多,融得太多對股本損失太厲害,可能你未來就沒有股本可以釋放了,但是融得太少的話,又起不到使公司上一個台階的作用,很多人就會對你的公司失去興趣,而你則會因為錢很快花光而「斷頓兒」。

拿搜狐來講,從第一次Edward Roberts那幾個人給我們投資的種子資金,到第二次Intel加入進來,這期間是很危險的。因為Edward Roberts他們都是個人投資,不可能再從口袋裡掏出更多的錢,那時我們就面臨一個「斷頓兒」的危險。但一旦把Intel等大的投資商吸引進來以後,他們就成了我們公司的股東,他們的利益與公司利益休戚相關,這樣他就會決定繼續投資。也就是說,搜狐從第一次的種子資金到第二次的Intel進來,是一個台階,邁不上去就完了。但這次融資不是台階的問題,這次董事會決定不需要再找新的投資者,原來的投資者就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所以我們現在也不叫它階梯融資了,叫內部資金注入。

主持人:很多媒體報道說你想成為中國首富,這是個很吸引人的話題,那麼你打算怎樣成為中國首富呢?

張朝陽:這件事情的起因在《羊城晚報》。當時我在廣州,《羊城晚報》的記者採訪時問我「想不想成為中國首富」?我說我對這件事情想得不多。記者遂改口說「那你希不希望成為中國首富」?我說那當然希望啦,人人都希望嘛!於是就給人家留下了話柄。因為南方人對與錢有關的事情更感興趣,所以後來總編審文章的時候,這句話被放大成了文章的標題,並被很多報紙轉載。

主持人:那對於能否成為中國首富你具體怎麼想呢?

張朝陽:我不是特別關心,我只是想埋頭拉車,趕快發展,具體是不是中國首富我並不關心。

他們拿來的不光是錢

主持人:他們的投資會不會同時在管理方面給你造成壓力?

張朝陽:會的。這有好的一面,它會強迫你接受國際通行的管理慣例,但也有危險的地方,即這種慣例在中國不一定行得通。所以說拿了錢後還要學會與投資者進行溝通,才能使這種投資變得有效。這也是一種國際慣例。比如說在矽谷,操作者拿了錢以後,與投資者就會形成一種關係,這是一種上下級的關係,或者說同事的關係,反正大家都希望你的公司好,好了以後大家才有利益。在怎麼使公司好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觀點,所以經常存在這樣一種討論、溝通等。

主持人:現在中國也開始有了一些風險投資機構,你覺得中國的企業在引進風險投資的時候有必要像你一樣到海外去融資嗎?

張朝陽:到海外融資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另外,一個國內企業拿到國際的風險資本時,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即文化的挑戰。在美國,股東和公司之間本身就存在關係的協調,但是它沒有文化的差別。而對於國內的公司來講,如果風險資本在國外,他對中國是不了解的;或者只是人在中國,存在著文化的隔閡,沒法了解。這樣就需要溝通,溝通不好就會喪失市場機會。所以我倒覺得在資金操作上,如果國內有資金,可以用國內的,在管理結構上用國外的管理。人才也可以用國外的,但必須是我們自己文化圈子裡的、有國際管理經驗的人。我始終認為文化的隔閡是人類之間最大的隔閡,產生了很多問題。

主持人:你就是因為無法跨越這種隔閡所以回來了?

張朝陽:是的。假設一個國內的企業家,英語都講得不太好,或者說會講英語,但達不到與國外投資者形成交流的程度,那把這種資金引進來就是一個包袱。因為每天都存在著溝通,溝通不了就導致矛盾和內耗。因為投資者不會在投入資金以後還跟你客客氣氣。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引進國內資金,引入西方管理。

主持人:你有沒有打算引進國內的風險資金?

張朝陽:有打算。因為我們是一個在國內操作的公司,國內風險投資肯定對我們有很多價值,很多支持,也沒有什麼文化的隔閡。因為很多決定只有在中國的中國人才能懂得為什麼。如果不懂的話,就會產生很多的爭議。

主持人:但是國外的風險投資給你帶來了很多有益的信息,如工業、技術、管理等,這些國內資金是帶不來的。

張朝陽:是的,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得學會按國際慣例進行董事會的管理。

主持人: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引入風險投資。根據你的經驗,風險投資在中國的實施存在哪些問題?

張朝陽:我覺得中國應該建立適合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在國外,雖然你的新想法已被寫進商業計劃,但得到風險投資以後,你仍然有權調整方向。而中國的產業政策對行業的劃分則極為嚴格,當風險投資投向這個公司以後,你要轉向,就得去申請許可證,申請不到就犯法了。國際資本介入的時候對此都是非常敏感的,別說違法,你稍微有些不對頭,他們都會很緊張。所以我說第一就是政策風險。

主持人:這個風險在你身上有沒有體現?

張朝陽:公司成立的時候和後來形成的搜狐不太一樣。當時進入這個行業時,ICP的概念還沒有在中國建立,中國ICP的概念都是由搜狐來定義的。在以前的電信政策中,信息服務業的定義也很模糊,ICP是不是信息服務業所能管轄的?信息服務業是怎麼定義的?ICP新產生的一些層次怎麼辦?這些層次是由小公司來做的,電信公司做不了,就像在美國AT&T是產生不了YAHOO和Excite這樣的公司是一樣的。這樣,如果把電信的政策延續到ICP來的話,問題就特別多。

首先是國內的私營企業能不能做ICP,第二是外資能不能做ICP?如果以前一個企業做了ISP,他轉向ICP需不需要申請許可證?所有的例子在矽谷就會有一個解釋: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你幾十美元申請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到底是一個什麼模式根本就不清楚,但是摸著石頭過河,越來越清楚。所以我們國家的產業政策實際上是我們國家高科技發展的一個繩索,把我們給捆起來了。我們不妨在風險投資這個領域搞一個特許政策,風險資金投向高科技領域是一個特區,你可以靈活地選擇自己的經營範圍、業務範圍。開始時寫的商業計劃書,一年以後可能面目全非了,你得重寫。這是我認為風險投資面臨的最大一個挑戰。政策風險導致國際資本根本不敢進來。有些公司看到搜狐等等這些例子以後才鼓足膽量進來,但是政策問題不解決的話就會有大量資金等在外面進不來。另外一點就是中國 產業的一個整體成熟度問題。不過現在好多了,至少大家都可以接受風險投資了。兩年前去談風險投資別人根本就不理解。他會馬上問你廠房設備的抵押、貸款等等。但是整體的成熟度與矽谷相比還差得很遠。從各個方面,都屬於才剛剛認識這一階段。

大膽拿來小心用

主持人:我覺得這還涉及到一個中國的企業還比較年輕、市場經濟經驗不足的問題。搜狐公司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一個機構調整等管理方面的問題,那麼你在管理方面面臨著哪些困惑?

張朝陽:要建立一個高層管理的隊伍,建立國際化操作模式。我們在努力尋求一種平衡,既引入高層管理結構,同時又不能讓這種結構把企業的創造性湮沒,這是對企業的一個特別大的挑戰。當一個企業只有十幾個人的時候,它一般都非常具有創造性,特別有工作熱情,效率非常高。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百多個人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固定的結構就會比較零亂。這種零亂導致任務不能及時完成,造成的內耗還是比較大的。零亂有一定的好處,就是創造精神,但是也帶來一種效率的低下,所以就要引入結構。但引入結構又使公司的企業文化變得比較僵硬,人事關係不協調,產生決策失誤等等。這就要求你創造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既有結構,又要維持其創造性,這是我面臨的一個大的挑戰。

主持人:你曾介紹過企業要有機成長的概念,這和中關村王志東從外面引進管理者,合併成一個「國際縱隊」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張朝陽:漸漸趨於完善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有機成長。我們認為,一個在中國操作的公司必須了解中國的情況。我們的核心競爭能力來自於企業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的形成是從企業一開始就有的。但非有機成長帶來的額外成本會破壞這種文化,這種破壞是比較大的。搜狐從一開始就在努力把握本地化和國際化之間的平衡,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個徹底的國內公司,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與另外一個徹底的國外公司合併。我認為這樣的合併帶來了很多摩擦,會導致企業文化受損,交流非常困難。而且這是一種馬拉松式的賽跑,我堅信搜狐所代表的這種企業文化長遠看來非常有競爭力。

主持人:請你把搜狐公司的企業文化作一歸納。

張朝陽:我想是一種做事的精神,即just do it。 一種love、一種有意造成的結構的鬆散。這樣造成跨部門的聯繫特別多。每個人只是操作中心,去動用各種各樣的資源來完成整個目標。我們強調每個人是火山而不是顆螺絲釘。因為搜狐這樣的文化使每一個人都感覺他是會對公司造成一定影響的人才,他不是顆螺絲釘,這樣他有好的主意就可以去嘗試,公司給他這個嘗試的機會。如果他的主意和行動被人注意到,並且有了好的結果,那他這個主意就會被放大、吸納、接收。由此整個公司就會受到影響,方向就會改變。

比如說體育頻道、財經時事、行情等的產生根本不是我的想法。最近財經報道特別受歡迎,可是財經時事、行情到底是跟哪家合作的,什麼方式的合作等等,這些我都不知道,都是他們自己做的,這就是我說的放鬆的狀態。

主持人:但是另一方面,你還是感到了要設立一個規範制度的壓力。你覺得引進西方的管理有沒有必要?

張朝陽:有這個必要。因為國際上有很多商業上多年積累的經驗,有些事情你不要再去學了,只需要拿過來用。這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這點我是接受的。但我特別注意,在引用這種結構時要小心翼翼地引用、添磚加瓦式地引用,而不是大刀闊斧地引用,使得引用的結構不是斷臂後接上的異肢,使企業文化產生抗體。這就要逐漸地切入。因為到目前為止搜狐的投資非常小,而我們創造出這樣的品牌,爆發力就來自於員工,來自於企業文化,所以在引進結構時要千萬小心,不要讓結構把這種文化破壞了。

ICP這個詞用得不準確

主持人:你曾強調過「內容為王」,但國內的ICP都是從其他網站上摘抄東西下來,自己並沒有信息來源,那怎麼能把網站內容做好呢?

張朝陽:1998年時大家認識到網站是一個搜索引擎,1999年大家認為它是一個媒體。是媒體就必須有東西讓別人讀,那你如果不去創造原始內容的話,你就沒法跟傳統媒體比。但是大家必須知道網站不只是媒體,它要超越媒體。

網站以內容為王,如果把這個內容定義為傳統媒體的內容的話,網站是活不下去的。我們當時提出內容為王是在1997年,當時大家還都沒有意識到網站是一個內容,是一個大家公共的傳播媒介。那時,業界互聯的計算機還是資料庫,是給各層領導人提供參照意見、給企業決策提供背景、數據等方面的一個東西。所以那時候說你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網站就必須有很好的內容,才能吸引大量的受眾。但是現在再提內容為王已經過時了。現在大家都已經意識到他是一個媒體。我可以看電視、讀報紙,也可以到網上去獲得消息。但網站遠遠超過了內容,網站要想成功,除了抄抄寫寫以外,還有很多新的東西。搜狐沒有任何記者,但搜狐將會發展很多很多傳統媒體所沒有的東西。比如我們已經有了免費的電子郵件,馬上要有全新版的免費電子郵件。這個東西報紙不可能有,這就是網站的優勢。

主持人:所謂的ICP不是指的網路內容提供商嗎?這種內容除了抄抄寫寫那部分還包括什麼呢?

張朝陽:這裡講一點。ICP這個詞用得不太對。在美國ICP指的是非常狹窄的一些公司,有幾個是ICP,如ZDNET.CNET,SPORTLINE,和被兼并了的WIERD等,這些是ICP,叫Contentprovider,就是有很多記者寫很多文章被發表在網上,為網站提供內容。但是在國內這種叫法被用濫了。

原因是中國人對縮寫的詞比較容易記住。在國外湧現出來的很多名詞比如門戶、Internet media company、Digitalmedia-company等,都太難記了,所以ICP就跳出來了。還有一點就是ISP在美國是用得很廣的,它有一個特殊的定義就是給人們提供上網。Service還不只是簡單的服務概念,ISP的S代表一個非常具體的含義。這個具體的含義就是幫別人上網,做一些與上網相關的服務,如主面空間的租賃、域名的註冊等,這叫ISP。因為ISP在美國用得特別廣,所以ISP傳到中國來,中國人對縮寫詞又記得很好,所以ISP在中國也用得很廣。後來大家發現,既然美國有ISP,也有ICP,那麼是不是除了作接入的東方網景這些ISP公司以外就都叫ICP了呢?實際上不是的。ICP在美國用得並不是很廣,所以把現在各種各樣的門戶站點都叫ICP是不對的。中國還成立了一個ICP聯盟,當時我就說這名字是不對的。

那麼ICP既然這麼叫了,就產生了你剛才的那個問題,網站就是Con-tent。實際網站完全不是Content,現在門戶站點、各種商業站點全籠罩在ICP這個名字下面,是一種誤導。

我們是在做商業

主持人:你們公司的介紹中說公司致力於商業發展模式,為什麼這麼說?

張朝陽:我的意思是我們以一種商業的模式來建設網站。

國內的很多公司往往是做一個產品,搜狐是在做商業。我們把網站當作公司來做,它要考慮市場、銷售、品牌、產品、技術、受眾、收入、消費行為及最終商業的成功,中國要想發展高科技,沒有商業上的成功根本無從談起。

中國以前對高科技和科教興國的理解就是科研,研究所、大學、教授徹夜作戰搞出一個研究成果,這樣好像中國的科技就有希望了,那差得遠著呢。

科教興國應該把高科技都當商業來做。如果他們把科技當作商業來做,在每一個領域都產生出一批優秀的企業,那國力就上去了。

另外,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商業的地位一直看得很低。中國的很多企業失敗的原因還是從商動機不純潔。很多人從商是為了當個人大代表,要出名,要當官,當你把這些作為追求的目標而不把商業作為追求目標的時候,就容易好大喜功。我自己認為,商業可以作為人的最高理想。

主持人:商業的目的是要賺錢,可是搜狐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賺到錢。

張朝陽:互聯網領域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你必須迅速成長來形成你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這需要很大的投資。商業的終極目的是賺取利潤。但賺取利潤要看在什麼樣的時間尺度。現在搜狐完全可以賺錢,只要不去擴張,完全停留在十幾個人的規模,小本經營地運轉,肯定會有利潤。但在互聯網這個領域內,在更大的參數衡量下,它是個敗筆。因為我們沒有花更多的錢去投入,讓它獲得更好的品牌、受眾認知度和收入,我現在有收入,但是負數,因為花銷更大。但我的花銷是為了擴大再生產,為了更大的發展。

主持人:搜狐目前正處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也必然要面臨很多問題或隱患,你怎樣避免在擴張中失敗呢?是單純引進西方的管理就行了嗎?

張朝陽:搜狐不會在擴張中失敗,因為搜狐從一開始就是東西方的結合,走的每一步都非常慎重,表面上迅速擴張的背後是一種非常穩健的步伐。我們基於企業已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資金操作上是非常穩健的,表面上發展很快,實際上非常保守,包括我們沒有去兼并,沒有與人合併,都顯示我們一種保守的態度。因為合併是要付出代價的,會使公司過早地把股本結構變成一種分散的結構,在公司還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與創業階段相適應的文化底蘊,和股本導致的決策的抵制。

主持人:這就是你剛才所說的有機的發展嗎?

張朝陽:對。搜狐雖然不盈利,但對收入是非常重視的。在投入那麼少的時候獲得很大的回報也反映出我們經營上的穩健和保守,1998年我們靠那麼一點錢簽了那麼多合同,把網站靠廣告賺錢的模式確立了下來。

最好國際化一點

主持人:現在在高科技領域有一批年輕有為的企業家開始出現,你認為這些知識型的企業家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張朝陽:最好讓自己國際化一點。儘管我們有自己的國情,但西方的商業發展確實是非常成熟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其次要注重市場。像宣傳、品牌、服務、消費者的反應等,因為國內往往把創業者理解成科技人員。我認為知識分子辦一家公司與一個老闆在街道上開一個餐館在操作規律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同時我不同意把讀書多些的人都叫知識分子。因為這些人中有些人能幹事,有些人幹不了事,有的餐館老闆沒讀過書,但他可以做得很出色。

在我面試新員工或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時,要求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受教育只是一個參數,我不會因為他受過什麼好的教育就對他另眼相看。我更看重實際做事的能力。一個人讀過本科、研究生,甚至受過更高等的教育,但在做商業上他可能還是個小學生,你沒有任何理由讓他把這件事做好。也不是說他就一定做不好。教育只是一張門票,但你能不能加入公司還要取決於你這個人有沒有信心,有沒有實幹精神。一流、二流大學沒有太大區別,關鍵是做事的態度。

上市之事莫急

主持人:新浪網和國中網都在準備上市,搜狐有什麼想法,上市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張朝陽:上市後在資本市場融資比較通暢,能夠有足夠的資金來發展。但也有缺點,它會把公司的很多注意力放在包裝這個公司上,來迎合股民的要求。選擇私下融資還是選擇上市是公司本身的一種決定。上市本身不代表成功,它代表一種融資手段的成功。我們之所以不去爭取要第一個上市,因為我覺得我們的時機還沒有成熟,而且我們認為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講,對公司最好的就是通過資產融資,能使我們的競爭力更強。

主持人:有消息說你不在中國上市的原因是 「中國股市7000億的流通市值裝不下一個搜狐」 ,請問搜狐到底值多少錢 ?

張朝陽:我當時是說一個深度的市場會得到比較好的市場價值,所以股市的流量必須特別大。中國的股市比起美國NASDAQ要淺多了,可是在美國上市也未必好,因為搜狐不是美國的公司,在美國不會受到特別的關注。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最後決定上市地點等問題。

主持人:搜狐今後的發展戰略是什麼?

張朝陽:搜狐的戰略是瞄準中國內地,因為我講過做一個全球的網站是沒有意義的。網站是一個文化的東西,你不可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儘管是講中文的,但完全是不同文化的群體來共享一個平台。

愛特信搜狐公司簡介

愛特信公司成立於1996年底,是專業從事互聯網信息資源開發和多元化信息服務的企業,其開創的大型中文網站搜狐(SOHU),自1998年2月25日正式推出以來,迅速在中國網路愛好者中掀起了一股「搜狐旋風」,並榮獲1998年「INTERNET十佳站點」的殊榮。

主持人為《中國經營報》記者 趙力

校對:彭玉鳳

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濃墨重彩的40年,也是一部中國企業的發展史,記錄著企業家群體的創業創新,也見證著企業家精神的成長成熟。

《中國經營報》在改革開放40年之際,希望通過文字、鏡頭與企業家、學者深度對話,多維度喚醒他們青春的記憶,多層次了解他們對於未來的判斷,總結新時代企業的發展規律與制勝之道,挖掘企業家的經營智慧與人生思考,從而提煉出獨特的中國企業家精神。

2018年系列報道將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 的精彩文章:

新太空競賽開場 預計中國民營火箭也將在今年首飛
誰來為中國養老?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