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瑪瑙】少年的年

【紅瑪瑙】少年的年

少年的年

王忠

一到小年,就站到年的門檻兒上了,年的味道一天天地濃了起來。在濃了起來的年的氛圍里,想起兒時過年的情景來。

小時候,看著別人家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羨慕得不行,但想到父親跛著腿的奔波,母親起五更爬半夜的忙活,話在喉嚨處滾動得痒痒,最終還是咽回肚子里。

不能奢望穿新衣服,但燈籠卻是不可少的。父親母親找來一些順溜且粗壯的高粱秫秸,按照謀劃好的長度齊整整撅折,用斫成寸把長的鐵絲將秫秸按不同的長短橫樑豎柱連接固定成燈籠骨架,底樑上再固定出一個十字架,在兩根秫秸十字交叉處向上穿過一根洋釘,這就是蠟台了,然後在燈籠骨架四周糊上彩色紙(因為春節是喜慶日子,不能用白紙,不吉利),然後母親將各色彩紙,紅的、粉的、綠的,左折右疊了一陣,拿起剪刀左一剪右一剪,紅雙喜、小金魚、小鳥小樹花啊草啊等等的就剪好了,平展展地糊在燈籠四面的紙上;燈籠上下沿是要有流蘇的,也用彩紙剪成,然後小心翼翼地糊上去。

燈籠做成了,為了不被碰壞,母親把它放在了立櫃頂上。我們姐弟三個時不時地望上幾眼的同時,開始盼著年的到來了。雖然只是三兩天的光景,對我們來說可是難熬得很。左鄰右舍、前後院落的小夥伴們,聚到一起就互相打聽,你家做的是什麼燈籠他家做的是什麼燈籠,可又都不願說出來,心裡痒痒著,就互相猜,猜到最後總免不了互相譏諷一番。

姑父是黑龍江人,弄個小八筲(口大底兒小的一種水桶)裝上八分滿水,凍上一宿,第二天在筲里冰面上打個洞放出水來,然後將筲放躺到火蛇四竄的爐蓋子上滾動一小會兒,使冰與筲分離了,將冰倒出來,擺放在牆上,在底上固定好一根蠟燭,晶瑩剔透的冰燈就做好了。到了晚間,點著火兒,火紅而晶亮,只是不能提著搖處走。

鞭炮當然是免不了的,雖然日子困難,但父親總會變戲法一樣買來幾樣花炮和幾掛小鞭兒,我們總是忍不住將一掛鞭炮拆開來,用煙頭點著後撇出去,聽那孤零零的劈啪聲。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吃過了晚飯,打著油膩膩的嗝,提著各色各樣燈籠串聯上小夥伴們,左鄰右舍地串門、拜年,前院平日里最嚴肅的老武校長這時候也笑眯了眼,給孩子們拿糖吃。至於誰家的燈籠更好看些已經不再是我們所關注的了。

晚上十一點到後半夜兩點左右是過年的最高潮,也是三百六十五天里的最高潮,我們忘情地看著各家各戶放炮仗,目不暇接。花炮無非也就是鑽天猴、轉蝶、天女散花等等,最粗的直徑也不超過茶杯口,但那時侯我們總是非常投入地看著,歡叫著。

守歲其實真的很不容易,但是那時候我們真能守上一宿,等到初一早上要拜年了,卻都蔫頭搭腦的沒了精神。不過禮數不能差,到東院給爺爺奶奶姑姑姑父拜了年,回屋倒頭便睡。初二了,在山南農村的姥姥姥爺會坐到炕頭上念叨「米呢哲乎依日恁格間孰(我大孫子要來啦)」,我就像聽到召喚的小貓小狗兒一樣,跑到了大山懷抱中的姥姥家……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阜新微報 的精彩文章:

阜土聯合政府首任旗長——包忠愛
阜新的雪 你去哪兒了

TAG:阜新微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