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川年味兒之大年三十兒

武川年味兒之大年三十兒

春節的前一天,武川人統稱年三十兒。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幼都要早起,孩童則衣著簇新,三五成群去放鞭炮嬉戲,大人們則又有很多事情要做。雖說是到了年三十兒,但勤勞的天性與傳統的習俗使人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這就是——

【上墳】

活人要過年,死人也得過年。要想叫活人安神,就得讓死人放心。上墳便成了大年三十兒做的第一樁事,燃放過鞭炮之後,三三兩兩的漢子們便領著兒、孫往祖墳走去,女子是不能隨便上墳的。上墳絕不僅僅是迷信二字所能囊括的,華夏古稱禮儀之邦,即使在武川這樣偏遠的邊塞山村,傳統的禮儀教化如持薪傳火一脈相承。它的民俗及教化之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在辭舊迎新之際上墳祭拜祖先,告慰在天之靈。一是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祭奠,二是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子孫福壽綿長、家道興旺,三是教育兒孫永不忘本。

上墳的祭品非常豐富,香燭黃裱紙錢是必備的,還要準備乾鮮果品、乾貨、煙酒糖塊之類。上墳時祭奠者雙膝跪地,先焚香敬黃裱,再點燃紙錢,然後根據祭奠者與被祭者的關係輕輕說著稱謂和「收錢」,待紙錢燒完後,祭奠者要重重地叩幾個響頭才起身,最後再將食品撒在墳頭。此時祭奠者往往是神情肅穆,極端恭敬虔誠。上墳還有一忌,忌放鞭炮,其意恐驚了祖先神靈。

【春聯】

春聯是個門面營生,家境再窘迫的人家,在春節也要寫幾幅春聯張貼,以示吉慶。編寫春聯的,往往是村裡的識文斷字之人,春聯的內容一般與張貼的地方有關,同時又跟社會時代息息相關。傳統的對聯,一般貼在大門、家門、窗框、馬頭、棚圈、糧倉、旺火、房梁、門楣等,甚至還要貼到豬窩、雞窩、水缸、面瓮上。舊時的春聯多少有點封建迷信的味道。如「發福生財地,堆金積玉門」、「門前車馬非為貴,家有兒孫不算窮」、「福如東海常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建國初期的對聯,多歌頌黨帶領農民翻身做主。如「幸福感謝共產黨,翻身不忘毛主席」、「揚眉吐氣分田地,喜上眉梢迎新春」。到文 革時,春聯多引用階級鬥爭術語或毛澤東詩詞,如「牢記階級苦,不忘血淚仇」、「人民公社是金橋,通向天堂路一條」、「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之類。那種盼望家道富裕,寄寓小康憧憬的春聯因階級鬥爭而無人敢寫。以至於春節時大門上出現了「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春聯。春節,在那時變得階級鬥爭和所謂「革命 化」的味道非常濃,從春聯上也可略窺一斑。包產到戶後,春聯的內容不僅體現政策和農村變化,許多傳統民俗的內容也開始悄然出現,如旺火上的「旺氣衝天」,棚圈裡的「六畜興旺」、「牛羊滿圈」,糧倉里的「五穀豐登」,房樑上的「抬頭見喜」,大門口的「出門見喜」之類,包括大門,窗框上的春聯,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寫上「小康」、「富裕」、「福壽」等字眼了。人性的回歸和以人為本的思想終究會衝破人為的桎梏,就像高山始終擋不住江河奔向大海的驚濤駭浪一樣。貼春聯之說,據說與除夕夜驅趕「年獸」有關,最早貼春聯的當推後蜀孟昶,其春聯內容為「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另有一說,見於王安石的一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據專家考證,過年貼春聯與張掛桃符祛邪有關。

貼春聯不僅住戶人家,各種買賣字型大小作坊鋪子也都要貼春聯,且內容大為有趣。如「磨刀以礪,問天下頭顱有幾?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是剃頭鋪子的,傳為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所題。「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是殺豬鋪子的,相傳是朱元璋所題。「但願人間無疾病,哪怕架上藥生塵」,這是生藥鋪子的。「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這是飯館的。這都是過去的老春聯了,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妙句新詞,層出不窮,且色澤艷麗、幅寬高大,成春節一景。

【旺火】

年三十兒晚上要點燃旺火,燃放爆竹,這是祖輩相傳下來的習俗,壘旺火也就成為年三十兒繼白天上墳祭祖、貼春聯之後的第三大習俗。旺火一般用木柴或大炭,其形狀為寶塔,內空且放極易點燃的軟柴,外貼「旺氣衝天」的春聯,壘的時候最下層用大塊的炭,越往上炭塊越小,壘出的旺火形狀宛如一座玲瓏剔透的黑色寶塔。

關於旺火,後山地區流傳著兩種傳說。一種是與「年」這個怪獸有關,傳說遠古時期,每到除夕之夜,年就從大澤中出來,為禍人類,人們不得不躲到深山中。後來,來了一位白眉長須,鶴髮童顏的老人,教人們掛起紅燈籠,張貼大紅對聯,點起旺火,燃放爆竹(遠古無鞭炮,以火燃竹筒,發出爆裂之聲,故稱爆竹)。夜半之際,年又闖進村裡,發現家家戶戶紅燈高掛,對聯盈門、旺火衝天,鞭炮齊鳴,年大驚失色,望風而遁。原來,年這個怪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爆竹燃放的聲音。人們在歡呼年獸被趕走的喜慶之餘,便換上新衣,到親友家互相問好慶賀。從此,每年除夕,人們便要貼春聯、掛紅燈籠,燃放鞭炮,燭火通明守更待歲。過年,猶如過了道坎兒,人們自然要慶賀。另有一說在武川縣及後山地區流傳更廣,也更具民俗的特色,這就是火神救民,死而復生,關公出世的傳說。傳說在東漢末期,人們驕奢淫逸,作姦犯科,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玉皇大帝察知後,便命火神在除夕之夜將人間燒成一片白地。火神領命後頗犯躊躇,因為他發現下界並非完全如此,只是極少數位高權重者奢靡無度,老百姓仍舊是勤儉持家,艱辛度日。思索再三,心生一計,便託夢於人間長者,告知此事,並告誡在除夕之夜家家戶戶燃起旺火,燃放鞭炮。此夢一傳十,十傳百,下界盡知。除夕之夜,下界家家戶戶點燃旺火,鞭炮噼噼啪啪作響。玉皇大帝俯視人間,但見一片火海,煙氣直透九霄,火神也回宮復命不提。不料此事被一小神察知真像,密奏於玉皇大帝。玉帝震怒之餘便將火神綁於天刑台上斬首。臨刑前,火神託夢於一道士,請求道士於午時三刻用嶄新的棉花鋪於道觀院內,但見滴下血,便用棉花包起。道士深信不疑,依夢而為。午時三刻,忽聽天空三聲炸雷,卻無雨滴落下,道觀院內的棉花中竟落下一滴殷紅的血珠,滴溜溜在棉花上跳躍滾動,又不滲入棉花中。道士小心翼翼地將血珠用棉花包起,放於正殿神像之後。百天之後,正殿神像後忽然傳來嬰兒的哭聲。道士過去一看,只見一嬰兒卧於棉花之中,但見卧蠶眉,丹鳳眼,小臉紅潤。道士驚訝之餘,將其抱養與一關姓人家,是為關羽關雲長,後與劉玄德、張翼德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人們為了感謝火神救命之恩,追念關雲長忠義之志,遂於每年除夕之夜點燃旺火,燃放鞭炮。

傳說畢竟是傳說,難免牽強附會之嫌,但從中不難體會出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忠義之士的懷念。

【熬年】

年三十兒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翻身餅、守歲餃子、籠旺火、放鞭炮。孩子們則三五成群,衣著光鮮,兜里揣著乾鮮果品瓜子、糖塊之類的零食和鞭炮,東家出,西家進,分享每一家的食物,無憂無慮,稱「跑大年」,這是最盼望過年的一族。年三十兒一晚上不睡覺,後山人通稱熬年。

熬年也有若干講究。天擦黑後,需施放幾個二踢腳或一掛鞭炮,並點燃所有的燈,俗稱安神。安神過後,便不許妄語、大聲喧嘩,更不許罵人、吵架,否則一年不順。還有一說是不能往地上洒水,否則來年便起無名腫毒。年三十兒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在先人牌位或財神、觀音前供奉黃裱、香燭、乾鮮果品。最能體現後山特色的是供奉棗山,棗山是用白面和紅棗做成,先用白面捏成蓮花瓣狀,每一瓣連花上要鑲嵌一顆紅棗,形似幾十朵蓮花簇擁在一起,紅棗猶如花蕊。蒸熟後的棗山,有近一尺大小,呈橢圓狀,供奉在觀音菩薩像前。供奉棗山與民間信仰佛教、崇拜觀音菩薩有關。

燈燭通明是年三十晚上的一大習俗,不僅如此,從初一至初五、初七和正月十五晚上都要燈燭通明,初七點燈是為了迎接人的魂靈歸來,傳說人的魂靈到三十兒晚上從身體里跑出,外出遊盪,直到初七晚上才回家再附到人體上。其習俗與年獸的傳說、火神救民、關羽降生及佛教中的燃燈禮佛有關。早年間,每逢熬年,家家戶戶有多少間房都要點多少盞燈,包括牛棚、馬圈、糧倉都須點燈,且終夜不熄,大門要張掛紅燈籠。大戶人家的燈燭非常講究,有玻璃燈、宮燈、琉璃八寶燈;普通百姓則多為紙糊的燈籠,裡面放一燈瓜瓜。

近些年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熬年大多不那麼講究了,多是看完春節晚會,就點燃旺火,施放鞭炮,然後蒙頭大睡。熬年的習俗蕩然無存,過年也顯得冷清了許多。雖說是吃喝穿戴強似過去多少倍,但過年時的人情味少多了,過年時年的味道也少多了。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人們的精神如飽滿的麥粒般充實,過年時更多的是民俗精神和文化上的享受,而非今天的花天酒地,醉生夢死。

再說熬年。年三十兒晚上,你若在野外看,便會感受到後山農村過年時的氣氛。遠近不等的村落無一不是燈火通明,照徹夜空;凝重而清冷的夜幕,繁星閃爍;農家小院收拾得一塵不染,紅艷艷的燈籠,紅艷艷的對聯,紅艷艷的窗花,讓你感受到過年是多麼的溫情與紅火,更不用說洋溢在大人孩子臉上的笑容了。這才叫過年。

熬年時還有一顯著的特色,那就是拉家常。人們不時地在神靈和祖先牌位前敬香和往燈瓜瓜里填滿葫油。家家戶戶的炕上放一炕桌,上面擺滿了瓜籽、糖塊、紅棗、黑棗、柿餅、麻花、糖餅、花生、雜拌兒、蘋果、梨、桔子等諸般吃喝,還要擺上一兩盒煙。隨著夜幕的降臨,人們陸陸續續走出自個的家門,到別人家串門拉家常。拉家常的內容則無所不包,可以說是囊括了莊戶人生活的全部,大到祖宗創業,農事收成,光景好壞,起房蓋屋,婚喪嫁娶,小到衣服新舊,春聯字體,窗花樣式,食品種類,房屋粉刷,甚至誰家的豆芽生得好……都有無窮的話題。拉家常不僅是人們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也是展示光景好壞和女主人持家能力的機會。光景好的人家,諸般吃喝非常豐盛;光景一般的人家,則僅有瓜籽、糖塊之類。但並不影響過年的愉快心情,人們互相道著祝福吉祥的問侯,盡情地享受著忙碌了一年之後的閑暇。遇有關係好的,往往還要弄幾樣下酒菜,葷素不等,喝上二兩。三杯下肚,話匣子打開,酒助談興,意氣飛揚。

子時交更過後,要等時辰點燃旺火,迎接諸路神明下界。早些年都要看三星的位置,點燃旺火時,往往要大開院門、家門,並要焚香敬紙,以示對神明的恭敬。有的將衣服拿出烘烤,祛邪去病。女主人則從旺火堆上引火回灶膛點燃,以取光景發旺之意。最有意思的是轉旺火,合家老少圍著旺火轉幾圈,並且將小孩的衣服拿出來烘烤,據說能消災去病。

接完神後,便要吃翻身餅和守歲餃子。司箸碗盞和鍋碗瓢盆洗凈後,還要在鍋里放一枚銀元或制錢,也有放硬幣的,取發財發旺之意。吃完了翻身餅和守歲餃子,還不能睡,仍然繼續著東家出,西家進拉家常的故事,實在乏困的不得,也只能和衣而卧,絕不能像平常一樣脫掉衣服大鋪大蓋。

熬年,一直要等到晨光熹微才算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多少人的愛情最終輸給了面子
皇室戰爭新卡牌-神箭遊俠登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