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安萬年之三十四:金縢藏策,周公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心地無私天地寬

長安萬年之三十四:金縢藏策,周公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心地無私天地寬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本篇內容與我國第一部上古之書《尚書》的記載有關。為了讓大家有個定位,先普及一下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儘管很多人沒有真正讀過一遍,但記住名字也算是一種意識和進步。

《尚書》,原名《書》,到漢代改稱為《尚書》,意思是上代之書。《尚書》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和人物事迹的彙編,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因此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保存得更為完整。《尚書?周書?金縢(téng)》中記載的「金縢藏策」的故事,就是今天話題,它體現出周公真正的偉大之處:心地無私天地寬。

公元前1044年,也就是周軍攻克商都朝歌(公元前1046年)的第三年,周武王生了大病,求醫問葯不見效果,群臣驚慌,朝廷震動。而此時的周王朝才剛剛建立,政權極不穩定;天下局勢仍然動蕩,社稷急需鞏固。在此危機時刻,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親弟弟周公旦以「金縢藏策」,體現出了「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出自南北朝時期?鮑照的《代出自薊(jì)北門行》,意思是,時局動蕩不安才能看出臣子的節操,世界不安定才能看出誰是忠良之輩),可謂是大忠大德。

《尚書》如此記載「金縢藏策」之事:周公看到周武王大病不起,決定為周武王禱告占卜。他讓工匠在家裡築起了三個祭壇,設了太王、王季、文王的神位,並沐浴齋戒。占卜之日,周公穿一身整潔的禮服,將白玉做成璧豎插在祭壇上,自己手裡捧著玉珪(guī),恭敬地祈禱說:「你們的宗嗣(sì,合法繼承人)武王發,因勤政而得了重病。如果你們三王(周武王的太爺周太王古公亶(dàn)父、爺爺王季、父親周文王)受命要讓武王姬發歸天,就請你們把我姬旦召去。我心靈手巧,多才多藝,能事奉鬼神。武王發不能事奉鬼神,他能秉承天命,佈道四方,使你們的子孫安處樂土,讓四方之民敬畏尊崇。因此,他能長期主持社稷,江山即可安保,先王們也可永享宗廟祭祀。」禱告完畢,周公占卜,得吉卦。周公把寫著祭禮內容、經過禱告的文策封緘(jiān)在一個以金帶捆束的匣子里,以證誓言。隨即,周公入宮向武王祝賀說:「王兄的病不要緊,剛才我得到先王的旨意,讓您長享王位,治理天下。」

祈禱保佑應該屬實,而治病結果則有待考證。第二天,周武王的病果然得到了緩解。群臣高興,周公也暗自感激老祖宗的保佑。不幾日,武王居然可以起床,還親問國事。但好景不長,武王因心力交瘁,大病之軀幾經反覆,終於還是在當年(公元前1044年)一命歸天。武王去世之後,其子繼位,是為周成王。因為成王年幼,周公攝政。弱主強臣之下,周公的哥哥管叔(名鮮)、弟弟蔡叔(名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服」,到處散布「公將不利於孺子」的流言。周公對太公望(姜子牙)、召(shào)公奭(shì)說:「我不避諱流言攝政,是害怕天下叛周,無法向先王交待。」但成王在眾臣的操縱下,對周公百般猜忌,為了不加深矛盾,周公以視察的名義,去了楚地。

更神的狀況出現啦!據稱,周公避居楚地兩年後秋季的某一天,長安地區天氣突變,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驟降,地里的莊稼全被打倒,一些樹木也被連根拔起,朝廷上下大為惶恐。周成王以為是周公蒙冤受屈天有感應,為驗其忠良,遂召集群臣上朝,恭敬禮拜,當眾打開周公當年藏策之金縢,這才知道昔日自己的父親周武王病重之時,叔叔周公是如何禱告神明,作策祈求,願以身代武王而死之事為真。周成王手拿策書,感悟到自己錯怪了周公,心有愧疚,涕泣不已,痛責自己聽位讒言,疑瀆聖賢。為了表示悔過,他當即詔告天下,請周公回朝輔政,並親自到郊外迎接。郊迎之時,風雨立刻平息,倒地的莊稼和樹木都自己直立起來,狂風暴雨之後萬物恢復生機,這一年五穀豐登,百姓歡慶,周朝人民又過上了幸福祥和的日子。

現實描寫和神話傳說只是增加閱讀者的樂趣,而那份神話背後的歷史真實,則展現了周公真正的偉大之處,即無私的心胸,象天空、大地一樣寬闊,這是一種「為生民立命」的崇高精神,這也是周公能流芳千秋萬代真正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自覺自在 的精彩文章:

長安萬年之二十六:牧野洋洋,檀車煌煌,周與商最後的決戰

TAG:自然自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