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為道?何為德?

何為道?何為德?

真正的好書,不是告訴你多少知識,而是可以打開人的視野,視野打開了,書就好讀了。

真正的好書,絕不是只適用於某一個領域的,而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道德經》就是這樣一本書。

中土華夏自漢武帝開始便以儒立國,其內核卻是道家,此所謂外儒內道。從梁武帝到明太祖,歷史上有十數位帝王及不計數的名仕才俊為《道德經》做註解,此風綿延數千年。藉此,有人說,《道德經》是帝王之學,把道德經里的「聖人」翻譯成帝王,「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這類的話翻譯成愚民政策。

這是不對的,只能說「道」適用於政治,而不能說「道」服務於政治。《道德經》里的愚也不同於法家的「一民之術」和弱民政策。這裡的「愚」更多的是樸素、淳樸,是有德且愚。

西學東漸之後,中國哲學思想被一再貶低,以至於被斥為「中國無哲學」,良也笑也。老子創造的「道」就是中國最高的哲學,是中國哲學之祖。先秦諸子百家無不在談道論道,孔子曾言:「朝聞道,夕死可矣」。《管子》同樣把道抬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上:「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民國學者胡適曾寫過半部《中國哲學史綱》,他試圖用西方的思想解讀中國哲學,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確有開創之功。但用西方的思想解讀中國哲學總是有隔靴撓癢之感,別說深入了解古籍產生的時代背景,可能連古籍本身的了解都不會太多。

近些年,中國哲學研究已經漸漸回歸到用中國自身的角度看待中國哲學了,可喜可賀。

什麼為道?

有人將「道」解釋為規律、法則,這種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又說:「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道德經》這本書並不是告訴我們「道」是什麼,而是詮釋「道」在體現在萬事萬物之中。正因為萬事萬物都因遵循「道」,所以統治者以此治國安邦,兵家以此行軍布陣。「道」以各種形式存在在宇宙之間,包括宇宙本身也是按照「道」來運行的。(《淮南子》所說: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道在其中,而莫知其所。)

打一個不是恰當的比喻。「道」好比「人生」,都是名詞,都是一個概念。你的人生是「人生」,我的人生也是「人生」,但是我們的人生都不能解釋「人生」,道也是如此。(《何晏無名論》:「自然者,道也。道本無名…夫唯無名,故可德遍天下之名以名之。」)

老子創造的「道」是先與一切,高於一切的。《道德經》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又說:道生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家認為「道」存在與宇宙混沌未開之前,天地都要按照道來運行。也許談到宇宙太大,我們很難確切地去感受,不如從生活中尋找例子。好比說汽車和飛機,在汽車沒有發明之前,發明汽車的「道」已經存在了,在飛機沒有發明之前,生產飛機的「道」就已經存在了。我們不能看到道,但是我們隨處可見道在萬事萬物上的體現。

什麼為德?

《道德經》第21章里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德就是道在人身上的體現,這種體現如道本身一樣,都是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的。

講一個故事,根據豐子愷老先生的記載。

弘一法師李叔同,經常和弟子們一起靜坐,學生們圍著老師坐在一起,一句話也不說,就這麼安靜地坐一天,這就是德行的體現。

我們有時候接觸一個人,總覺得這個人很舒服,但是你卻說不上來,這大概也是德的表現了。

《道德經》第38章里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可作真正的德行。真正有德行的人,不表現德行,沒有德行的人總是刻意表現。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越缺少,越炫耀。

發揮創造性 收斂佔有慾

《金瓶梅》是一個好書。《金瓶梅》這本書里所有人都是一個悲劇人物。而作者在寫這些人的時候,沒有參雜任何個人感情,只有冰冷的敘述。男的如西門慶,家財萬貫纏腰、嬌妻美妾成群,外面還養著外室,包著妓女,更有乾爹蔡京做靠山,後來運盡勢去,家破人亡,一切繁華似錦如過眼雲煙。

蘭陵笑笑生必然是一個了達命理,參破富貴生死的人。

後世有人評價說:「看《金瓶梅》生效仿心者,禽獸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憐憫心者,菩薩也」。

我們與書中人物何其相似,他們的煩惱與慾望我們都有,只是時代不同,層次不同罷了。

上個世紀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曾對《道德經》做出了這樣一句評價:人具有兩種意志,創造的意志和佔有的意志,老子便是要人發揮創造的動力而收斂佔有的衝動。

道家所說得《道德經》,便是教學認識天道的玄妙與莫測,進而讓我們學著遵從天道,尊重自然。眼界放得越大,心底就變得越平靜。孫思邈所謂:志愈大而心愈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道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玉簫聲吹與白狐聽
關中鴻儒 天地立心

TAG:問道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