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認一種008-你吃的鰻魚飯是什麼鰻?

每周認一種008-你吃的鰻魚飯是什麼鰻?

你吃的鰻魚飯是什麼鰻?

如果你喜歡吃日料,一定對鰻魚飯特別熟悉。日本料理中最常見的就是鰻魚飯了。要做一碗美味的鰻魚飯,需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品種、時節、烤制、醬汁。所謂術業有專攻,作為一名不會做飯的魚類科普愛好者,今天我們來談談鰻魚的品種和時節。

品種:河鰻和海鰻傻傻分不清

我們說鰻魚飯時,一般會說到兩種鰻魚,河鰻和海鰻。傳統意義的日式鰻魚飯都是用的河鰻,但由於河鰻數量較少,有時也會用海鰻代替。據說海鰻的口感吃起來像蛇,不如河鰻肥厚溫醇。

除了吃的口感,那我們去海鮮市場挑選食材時,如何判斷它是河鰻還是海鰻呢?

若從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產生誤解,以為河鰻是生活在河流里的鰻魚,海鰻是生活在大海里的鰻魚。事實上,河鰻不是只生活在河流,海鰻也並不是只生活在大海(偶爾會進入河口)。

從分類學上講,我們說的河鰻一般是指鰻鱺科的一種或幾種,最常見的是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俗名也叫白鱔、青鱔、白鰻,屬於鰻鱺目鰻鱺科;海鰻一般指的是海鰻科,常見的是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俗名叫虎鰻、黃鰻(福清、福州的叫法)、赤鰻(福鼎、霞浦的叫法),屬鰻鱺目海鰻科。

根據《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鰻鱺目》,河鰻也就是我們說的日本鰻鱺,全為降河產卵類群,在生活史中會進行生殖洄游,即幼魚和成魚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後洄遊到海洋中產卵,孵化後的狹首幼體(即發育程度較低的幼體)生活在海水中。

而海鰻科,則多數棲息在淺海近岸,少數生活在深海,偶爾也進入港灣、河口或潮汐帶河流,進行季節性洄遊(越冬洄遊)。我們這裡說的海鰻則是生活在海水中(黃渤海、東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

雖然河鰻和海鰻並不如字面意思那樣只棲息在河中或海里,但從上面可以看出,二者在生活史上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從形態學上來看,日本鰻鱺(河鰻)和海鰻的區別也很明顯。海鰻體裸露無鱗,而日本鰻鱺則體被細小鱗片,埋於皮下,呈紋席狀排列。第二個區別是牙,海鰻的上下頜前段有銳利的大型犬牙,而日本鰻鱺齒細小,尖銳,排列成帶狀。第三個區別是背鰭位置,海鰻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日本鰻鱺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後較遠處。

日本鰻鱺

海鰻

時女大十八變的日本鰻鱺

既然說到了河鰻中最常見的種類日本鰻鱺,我們就來看看日本鰻鱺長什麼樣。

Anguilla japonica,學名的第一個希臘文Anguilla,是蛇的意思,因為鰻鱺的運動方式像蛇,japonica,日本的,翻譯過來就是日本的蛇的意思。因為身體腹部是白色,背部為青色,也稱白鱔、青鱔。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相信:鰻鱺沒有性別之分,也不用交配生子,它們來自於大海無盡的深淵裡,因此他稱鰻鱺稱「earth worms」。

我們常說女大十八變,日本鰻鱺也是如此,而且不同生長階段還有個小名。

最開始由卵期發育為身體扁平透明的幼體,這個時候叫葉鰻或柳葉鰻(Leptocephalus,形似柳葉),便於隨大洋洋流漂流。

(柳葉鰻)

之後在接近沿岸水域時,柳葉鰻身體轉變為流線型,這時候叫玻璃鰻(Glass eel),流線型的體型可以減少阻力,擺脫洋流。(當然並不是只有日本鰻鱺才會有柳葉鰻時期,其它具有柳葉鰻幼體的魚類還包括大海鰱,北梭魚,刺鰍,寬咽魚等)

熱帶海域海水能見度很高,之所以演化成全透明,或許是為了保護自身吧。

進入河口水域時,玻璃鰻開始出現黑色素,也就轉變成鰻線(Elvers),歐洲人多喜吃鰻線。

玻璃鰻

鰻線

在河中生長期間,鰻魚的腹部呈現黃色,這時候的日本鰻鱺叫做黃鰻(Yellow eel),在淡水中生活至性成熟的黃體鰻在降海洄遊途中,魚身轉變成銀白色,胸鰭也加寬,這時候叫銀鰻(Silver eel)。和歐洲人喜歡吃鰻線(一般是花鰻鱺的幼體)不同,亞洲人比較喜歡吃成年鰻,也就是我們餐桌上見到的烤鰻魚。

黃鰻

銀鰻

時節:無鰻魚不夏天?

日本每年盛夏有食用鰻魚的習俗,但選擇鰻魚的時節實際上是秋冬季節。這是因為準備產卵繁殖的鰻魚體內蓄積了肥厚的脂肪,味道濃郁醇香,而夏季的鰻魚還未成熟,味道較為寡淡。而夏季食用鰻魚的習俗,只不過是早期商家為了在淡季增加鰻魚銷量的一種營銷手段。

鰻魚雖然好吃,但一不小心就變成瀕危物種了。2014年日本鰻鱺就被列入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名冊,成為瀕危物種。2017年12月日本鰻苗遭遇歷史以來的嚴重魚荒,「日本鰻苗瀕臨絕收」的新聞撲面而來,要求在明年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上將其列入國際交易限制對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雖然2010年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就宣告日本鰻鱺全人工繁殖成功,但成本太高,繁殖率不穩定等因素,全人工繁殖未能發展起來。目前,日本鰻鱺養殖業的苗種仍全部依靠野生捕撈。隨著捕撈量的加大,野生玻璃鰻資源變得匱乏。此外,由於日本鰻鱺的生活史較為特殊,江河中修建的水利水電工程阻隔了日本鰻鱺的洄遊通道,使之無法回到海洋產卵,天然群體數量急劇下降。

若日本鰻鱺的現狀一直如此,人工繁育也未取得進展,恐怕會從「瀕危」升為「極危」,乃至滅絕。

捕鰻苗

說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

作者簡介

鍾慧琪,2015年碩士畢業於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專業,師從楊聖雲、陳明茹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海洋魚類資源、海灣生態系統評價及淡水魚類資源等。現就職於武漢市伊美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熱衷於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劉禹錫:我不做房奴
大軍師司馬懿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