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全球化的客與主

2018:全球化的客與主

(因為諸多潛在原因,本文壽命可能較短,各位且看且珍惜。春節快樂!)

有個人在床上躺著睡覺,呼嚕連天的,別提多香了。這時候打外面來了一個搗蛋的,走到床邊把被子一掀,照著屁股就是兩巴掌,把他從美夢裡給叫了個醒透。床上這人乍然驚醒,那個生氣啊,擼起袖子就要開打。可是呢,他剛側了身子就愣住了——叫醒他的是個狠人兒啊,大金鏈子配墨鏡,兩膀子左青龍右白虎,關鍵是這手裡啊,還拿著一把槍。他一看這架勢,想想自己這身板兒,這武力值,實在確實是打不過,只能低下頭,不斷地嘆息、自責,思考為啥人家這麼硬,自己為啥不行。

這一想啊,幾十年上百年就過去了。這段漫長的日子,後來被叫做:中國近現代史。

但是,2018,一切,都不同了。

被迫捲入的全球化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曾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克斯」,顧名思義,是在讚歎其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中國化運用。馬爾克斯嘛,《百年孤獨》的作者,拉美文學中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一提到「魔幻現實主義」就會想到的第一人,好像是這種文學流派的始作俑者一樣。

但其實並不是,在馬歇爾?伯曼《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裡面,19世紀的俄羅斯就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寫作,而且還是果戈里這樣的大家。雖然沒有明確給出結論,但很容易看出來,伯曼的觀點之一,或者說洞見之一,就是認為,一個原本比較傳統的地方,如果是突然捲入到現代化、全球化的進程裡面,就很容易產生某種畸形、怪異的「傳統—現代」混合體,落到作家筆下,就有了魔幻現實主義之風

這是個政治或者社會問題,不過恰好也印證了為啥歐洲中心主義的諾貝爾獎要頒給莫言,這和賈樟柯在國外拿獎拿到手軟差不多一個意思。人家要看的就是這種「奇觀」。

俄羅斯如此,拉丁美洲如此,中國也如此。20世紀的全球化以戰爭的形式席捲世界,將一個個國家或地區,強行拉扯到現代世界的秩序中,但是刀槍,血肉與野火併不能完全摧毀屬於該地區的、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春風到的時候,它又會以全新的、畸形的面貌再次出現。

這種面貌下的文化根性,以及作為後起國家的劣勢,往往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淪為世界經濟中的勞工。

外圍參與者

我們知道,一說起「世界的勞工」,很容易想到的是中國的貼牌製造。但其實中國還不夠典型,真正典型的,或者說,真正慘的,是印度。

印度一直非常自豪於自己的IT產業,當然,它的IT產業也確實很發達。比如,如果我們到印度、澳大利亞、乃至於矽谷一看,會發現許多優秀的程序員、CEO,都是印度人。在90年代的時候,印度的海得拉巴就成了全球最大的IT人才周轉中心,與微軟、甲骨文等知名IT公司達成了非常牢固的合作,後來在全球推廣的各種工程師認證,比如微軟認證工程師等,都是印度人一手把標準造出來的。

但這只是表面,其實,除了極少數移民國外拿著高工資走上人生巔峰的以外,大部分印度IT從業者,其實連個穩定的身份都沒有……有了項目,還能拿點工資(很低不說,還要被把他們弄出國的勞力行盤剝);沒有項目,就只能坐冷板凳。五險一金?失業救濟?門兒都沒有……

而正是這些印度人,大大降低了歐美國家IT行業發展中成本最大的那一部分——人力成本。怎麼降低法呢?我們知道,IT行業開發軟體,最大的成本往往是給程序員的工資。在歐美國家各種嚴苛的勞動法保護下,僱主在每一個程序員身上會被迫支付大量成本,還不能輕易解僱。而這對於高度資本化、技術更新迭代很快的歐美科技行業,是非常不利的——很多項目往往開發到一半,就要轉到別的項目,那原來的人呢?你能解僱嗎?不行。你不解僱嗎?那就眼睜睜看著你的錢打水漂吧……

就這樣,成本低廉,隨時可以解僱,並且IT基礎設施(包括IT文化、國家投入等等)還不錯的印度,就「恰好」出現,「恰好」嵌入了全球的IT產業鏈之中。

但是,在全球食物鏈中,外圍者,不管怎麼努力,註定是「客」。

2018:反客為主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以前在學校上課,老師總是十分惋惜於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人家有品牌的,賺了80%,有技術的,賺了19%,中國的來料加工?抱歉,吃那剩下的1%吧。

其實,往往很難說清楚,這樣的全球化,是怎麼發起的。在「主—客」的全球體系裡面,第三世界的國家們往往是搶著吃那剩下的1%,而不是譴責第一世界的「剝削」。

但是,對於中國而言,2018,似乎有所不同了。

一方面,是推力,是國內的生產過剩,必然要求要走出去,要把東西賣給國外;另一方面,是吸力,是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坐莊,成為新世界的主導力量的那種誘惑。

當然,2018和2001(加入世貿)的不同之處,就是這種走出去,是自己可控的。

而我們在國內,其實也可以讀出一些信號。遠的不說,就拿昨天的2018春晚來說,雖然非洲朋友參與的某小品在世界範圍內被噴歧視,但也恰恰顯露了一種反客為主的情緒。

再加上來自社會的力量,比如螞蟻金服、vivo、小米諸多進軍印度的行動……很明顯,一股浪潮,已經來臨。

浪潮

羅振宇在不久前的「時間的朋友」演講里談到,17年下半年中國互聯網項目的開發,關鍵詞在一個「快」字兒。比如遊戲絕地求生的移動版,從立項到上線,用了兩周就辦到了。

但其實,這話只說了一半。

另一半是:中國的高科技與互聯網行業,已經高度資本化了。是快速流動的資本在背後的推動,才導致了「指哪打哪」、「快速上線」這樣的情景。但是,跟隨風潮的「快」也會導致項目開發的風險大幅提升,往往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項目做起來,千萬個項目倒下去。

這個時候,我們結合前面印度人的經歷,再想想……

反客為主的中國互聯網,會借用這個系統嗎?

你也許會說,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啊?你別說,還真有點關係。

中國已經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以前的人口紅利已經在快速流失了,人力成本在迅速提升。如果未來中國,借用這個IT人才流動體系乃至於更廣闊的人才全球流動體系,對你現在的工作,是否構成了風險?

另外,這種全球的人才貿易,你又能抓住何種機會呢?

而下一個中國之「客」,會在非洲出現嗎?

浪兮潮兮,浪大助行舟,也容易把人拍在沙灘上。

而你,準備好了嗎?

******

咱們就在這兒掐住吧。以上都是個人看法,歡迎各位留言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文益 的精彩文章:

TAG:羅文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