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的核心思想就在這三句話里(五)

《論語》的核心思想就在這三句話里(五)

四、學詩。

《論語》中談到學詩的地方有兩處,一是第16篇第13章,孔子的學生陳亢問孔子的兒子孔鯉(伯魚),老師對他有沒有特殊的教導過什麼。孔鯉回答說有兩次,一次是問他學沒學《詩》,二次是問他學沒學《禮》。《論語》講到學詩的第二處是第17篇第9章,孔子說年輕人應該學詩,學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學詩近可以侍奉父親,遠可以侍奉君主。

(陳亢石像)

孔子對兒子談到學詩,孔鯉說自己還沒有學。孔子告訴兒子,不學詩無以言,於是孔鯉退而學詩。

這段話里包含了太多內容。

首先,為什麼孔子告誡兒子:「不學詩,無以言。」

詩在這裡是指《詩經》,《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流傳的305首詩歌,其中有黃河流域民間詩歌(風)160篇,西周國都地區的正音之歌(雅,相當於今天的北京普通話)105篇,宗廟祭祀歌舞(頌)40篇。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頌揚王侯功德,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俗、生活的一面鏡子。相傳《詩經》是周代貴族尹吉甫收集,孔子在此基礎上編寫校訂成集。尹吉甫是周代歷史上的大人物。中國國寶青銅器「兮甲盤」就是周宣王賞賜給他的,為了獎賞他征伐獫狁(又稱犬戎,中國古代西部少數民族,後進入蒙古草原,成為匈奴人)有功。尹吉甫確有其人,而且多才多藝,政績軍績卓著,可見說《詩經》是在他廣泛收集散傳四方詩歌的基礎上,由孔子編寫校訂成集的話是可信的。

(周宣王賞賜給尹吉甫的兮甲盤,在當時文字是只有周王朝掌握使用的,一般諸侯只能聽取周王天子派到面前的官員給他們念天子寫給他們的文字內容。而當時傳達文字的載體基本以青銅器上的銘文為主,所以一件青銅器上鑄上多少個文字,是有嚴格限定的。文字數量越多,級別越高,分量越重。兮甲盤上有133個字,在當時是很少見的。這個盤在當時要被周王朝的官員攜帶著走遍各主要諸侯國,然後官員要念給諸侯王聽這133個字,這就相當於今天黨中央發布重要文件或者人大發布重要法令。)

為什麼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呢?

這裡的言,不是普普通通的說話,因為孔子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公務員」,就是社會國家需要的公職人員,是上層社會成員。尤其重要的是,孔子之前沒有書籍,沒有學校教育,所以說孔子是人類正規社會教育的開先河者。所謂正規社會教育,就是有別於原始家庭父子教育的教育。這種教育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沒有這種教育,人類社會就沒有文明的傳承。在西方,這種教育始於古希臘的柏拉圖,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城建立了自己的學園。孔子是30歲開始教學,那是公元前520年前後,比柏拉圖早了140年左右。所以說,孔子是世界上正規社會教育的始祖。

(上圖為柏拉圖雕像,下圖為柏拉圖學園遺存)

同這種教育相比,原始的家庭父子教育就相形見絀了。那樣的教育只是眼前利益述求的手段,立足於家庭利益,這種教育就是孔子所拒絕的「小人喻於利」的教育,雖然這種教育也有社會公益的內涵,但這種公益性帶有太多家族遺傳的色彩,普及性會差很多。孔子的教育就是君子價值觀向普世價值發展升級的手段。家庭教育只能讓家庭內部成員成為君子,最多不過幾個、十幾個,若要更多,就需要代代傳承。孔子的教育卻能幾百上千的培育君子,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八(有名可考的),這些賢人每個又可以教育很多人,這就是正規社會教育的力量。

這種教育力量不僅表現在數量上,更表現在質量上。一般家庭教育都是業餘的,父親自己會什麼,就教什麼,沒有系統的文化內涵,針對的是家庭利益而不是社會公益需求。孔子是他之前社會主要文化的集大成者,他自幼苦學,到了30歲時,已經成為博學多才的人,他教學生的主要內容是「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行為準則、音樂、射箭、駕車、文字書寫運用、算術)。這樣系統的教學內容,才能使學生普遍適應社會各方面的綜合需求,是文化升級為文明的物理手段。

(孔子聖跡圖中有這一幅,孔夫人生了兒子魯國魯昭公贈送一條鯉魚祝賀,孔子為謝君恩,給兒子取名為孔鯉。)

「六藝」裡面並沒有詩,可見孔子要兒子學詩,是一種更高的教學內容。這樣看來,孔子所說「不學詩,無以言」,問題就嚴重了。因為言並不在「六藝」之內,這個言應該是指官場上,也就是社會上層內的交流,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修養。畫外音就是說,陳亢問孔鯉老師有沒有格外特別的教給他什麼?孔鯉本能的否定了,但馬上又覺得理虧,因為孔子確實特別格外的提醒過他,這就是要他學詩,學禮(禮是六藝之一,為什麼孔子要格外提醒兒子學禮?也許是強調一下吧)。可見陳亢的懷疑是有道理的,孔子確實特別照顧了自己的兒子。但也只是提醒一下而已,並不算過分。

(孔鯉像)

學好「六藝」基本上可以滿足社會對知識分子的需要,但是要更上一層樓,成為社會上層人物,就需要進一步學更多東西,《詩經》就是重中之重。《詩經》不但內容廣博,更主要的是它的形式是當時最高雅、最形象、最能體現使用者文化素質的。由此可見,孔子對自己的兒子寄託了很高的期望。所以他在69歲時失去兒子,一定是非常悲痛的,他也只多活了4年。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觀堂 的精彩文章:

賈乃亮應該做個拯救者

TAG:四觀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