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戰國時期江西是屬於哪個諸候國?

春秋戰國時期江西是屬於哪個諸候國?

春秋戰國時期算是我國最具血性的一個時期吧,那時候戰事連連,有仇必報,國家之間稍微有點小矛盾就會發動戰爭。在戰爭的熏陶下,一大批傑出的將軍脫穎而出,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春秋戰國時代誕生的十二位絕世名將吧。

1,孫武,武廟十哲之一,號稱兵聖,春秋時期齊國人,出生於現在山東省樂安市地區。孫武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之一。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3萬吳軍大敗楚國舉國兵力,五戰五勝,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殺,孫武不再為吳國的對外戰爭謀划出力,轉而隱居鄉間,修訂其兵法著作。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2,吳起,武廟十哲之一,號稱兵家亞聖,戰國時期衛國人,出生於現在山東省菏澤市地區。吳起在軍事上與孫武並稱。殺妻求將,母喪不奔,但是卻對士兵很好,親自給士兵吸毒瘡,故所建魏武卒在當時簡直就是無敵般的存在,魏國也一躍成為戰國前期頭號強國。吳起一生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鈞解,在魏則魏強,使秦人不敢東向,在楚而楚伯,使三晉不敢南謀。其在楚國變法雖然讓楚國富強,但卻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3,先軫,號稱兵法祖師,春秋時期晉國人,出生於現在山西省聞喜地區。先軫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屢出奇策,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元帥頭銜和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以中軍主將的身份指揮城濮之戰,打敗強大的楚軍。在崤之戰中伏擊並全殲秦軍,俘虜了秦軍孟明視三帥,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第一個乾淨漂亮的殲滅戰戰例。不過孟視明三帥後來被晉襄公釋放,先軫得知後一時盛怒,不顧尊卑而口不擇言,又當著襄公的面「不顧而唾」。然而襄公卻沒有責怪先軫,甚至還反過來為了釋放戰俘的事向先軫道歉。先軫卻越發自責。不久之後的萁之戰,先軫大敗狄軍,俘獲一名狄軍首領。但先軫一直悔恨唾了晉襄公,於是戰後脫下頭盔鎧甲,追至敗退的狄軍中戰死,以此討伐自己冒犯襄公的罪過。之後狄人將先軫頭顱送回晉軍,其面色猶如活人。

4,孫臏,號稱計聖,戰國時期齊國人,出生於現在山東省鄄城地區。孫武的後人,曾與龐涓為同窗在鬼谷子名下學習。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馬陵之役,齊軍大破魏軍。魏軍主帥龐涓自殺,魏太子被生俘。齊國取代魏國,成為霸主。但是,齊國內部卻產生了矛盾。丞相鄒忌嫉妒大將田忌功勞,陰謀陷害其謀反。孫臏曾建議田忌先發制人,捉住鄒忌面君。但以國家利益而且死忠齊君的田忌擔心引起內亂,不肯動手。最終田忌被排擠,得不到任用。孫臏見此,自覺留下無益,而且經歷了太多的情非得已的殺戮和爭鬥之後,產生歸隱之意。最終引退。其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5,田穰苴,武廟十哲之一,春秋末期齊國人,出生於現在山東省臨沂地區。田穰苴是中國春秋齊國的著名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是田完的後代。軍事思想影響巨大。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但真正使田穰苴進入一流兵學家行列的,並不是他執法如山、立斬違犯軍紀的監軍大臣庄賈的壯舉,也不是他用兵如神,迫使來犯敵師望風而逃的手筆,單憑這些,並不具備在「武成王」廟做陪祭的資格。司馬穰苴之所以英名彰顯,傲領風騷,根本原因在於他整理總結了古司馬兵法,即所謂「自古王者皆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並在此基礎上構建起自己新的兵學體系,「號曰《司馬穰苴兵法》」。這部兵法,代有傳播,到了北宋神宗元豐年間,更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頒行於當時的武學,成為將校必讀之書。

6,司馬錯,戰國時期秦國人,出生於現在陝西省韓城地區。司馬錯沒有入選武廟確實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唐宋兩朝均對其選擇性遺忘。論戰績,司馬錯雖不似趙奢、田單那般挽大廈將傾之勢。但其主張得蜀即得楚,以及最終率軍吞併蜀國,對戰國歷史乃至以後的中國歷史進程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四川從此步入我國歷史大舞台,除了那句經典的「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還有著名的蜀地魔咒,凡是在四川割據建都稱帝的最多能傳兩代,從東方帶兵攻打四川的將帥都不利,滅蜀平蜀之將或多不得善終,歷史上有數不盡的東方名將載倒在這個魔咒上:岑彭、鄧艾、桓溫、郭崇韜、王全斌、傅友德等等。最著名的還有蒙古大汗蒙哥。可以說司馬錯吞併蜀地,讓中國的歷史更加精彩了許多,另外除了吞併蜀國,司馬錯還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7,樂毅,武廟十哲之一,戰國時期趙國人,出生於河北省靈壽地區。樂毅趁齊國內亂蘇秦合縱連橫,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差點滅了齊國。樂毅留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燕國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後被田單反間計計調離前線,一場火牛陣很快復國。燕國勢弱不得不割地求和。這時燕惠王想起樂毅的功勞,去信請樂毅回燕國,而樂毅就此寫下《報燕惠王書》。

8,白起,武廟十哲之一,號稱殺神,戰國時期秦國人,出生於現在陝西省眉縣地區。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人屠白起,足矣見得世人對其是多麼的畏懼,為秦國統一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指揮中國古代四大戰役之一的長平之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其中使用欺騙的手段坑殺趙降卒40萬是白起一生中最大的污點。但不管怎麼說,戰國作為中國一個名將輩出的年代,白起依然是當仁不讓的戰國第一名將,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身所服者七十餘城,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於杜郵。開啟了中國著名的「殺降不詳」詛咒。

9,廉頗,戰國時期趙國人,出生於現在山西省太原地區。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國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此戰趙國在「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士氣極度頹敗的情況下,廉頗依然能取得大勝,可見軍事實力之強。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和楚國,抑鬱不樂,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廉頗老矣,負荊請罪的故事在中國也是相當有名。

10,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出生於現在河北省隆堯地區。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長期駐守雁門防備匈奴,後率戰車一千三,戰馬一萬三,勇士五萬,善射十萬,用「以弱示敵」的戰略大敗匈奴斬殺十多萬人馬,創造了指揮步兵全殲騎兵的經典戰役。致使匈奴十餘年不敢犯邊;廉頗被逼走,長平、平陽精銳盡喪的情況下力撐危局,率邊防軍於宜安、番吾擊敗秦將桓齮,全殲10萬秦軍。李牧是戰國時期關東六國最具人氣的將領,在當時也是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扼腕嘆恨。

11,王翦,戰國時期秦國人,出生於現在陝西省富平地區。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一位掩蓋在白起光芒下的秦國絕世名將,反間計清除李牧,破邯鄲攻滅趙國,破薊城燕國名存實亡,率六十萬大軍攻滅楚國完成大一統,南征百越開疆拓土。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除最弱小的韓國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可以說是一手結束了中國春秋戰國大分裂局面,不論指揮藝術,單看戰功還要強於白起。王翦一生征戰無數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2,蒙恬,戰國時期秦國人,出生於現在陝西省咸陽地區。曾參與滅齊之戰,秦朝統一後,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鄂爾多斯,修築長城,萬里長城締造者,開發寧夏第一人。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處於鼎盛時期的匈奴。秦始皇非常尊寵蒙氏,信任、誇獎蒙恬的才幹,並且親近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則陪秦始皇同乘一輛車子,居內則侍從在秦始皇的跟前。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因此,其他的諸將相,都不敢和他們爭寵。蒙毅法治嚴明,從不偏護權貴,滿朝文武,無人敢與之爭鋒。某日,內侍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職,但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病。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鄄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遼鄄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