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瀨關帝廟——祈福還願,香火綿綿

洪瀨關帝廟——祈福還願,香火綿綿

洪瀨關聖廟,原稱謂應該是 洪瀨蓬萊境關聖廟。

早於元明時期,洪瀨被編製為南安縣的第十九都,其時的全稱是南安縣十九都懷德鄉豐年裡。到了民國年間以及解放以後才分別被改稱為洪瀨鎮的行政單位,是福建的四大名鎮之一。

由於歷史的傳承,洪瀨鎮區共劃分為三個境份即蓬萊境、樹德境、福慶境。因為關聖廟位於蓬萊境內,所以被稱為蓬萊關聖廟。該廟建於唐僖宗年間(公元873~888年),最初只是一座龕亭,直至明代才擴建為廟。

西晉末年,中原百姓為避五胡之亂,紛紛南遷到東南沿海進行避難。為了休養生息,進入了泉州的晉人就沿南安江而居,農耕漁獵,墾荒造田。後來沿江而居的晉人多了,就把南安江改為晉江了。

梁武帝年間置南安郡於豐州城,由於洪瀨毗鄰郡治,所以逐漸形成集鎮。隋唐時代,隨著東溪船運的開通,洪瀨商埠開始繁榮。其時街坊商賈為了祈求平安和生意發達,開始崇奉關公,並以他的「忠義仁勇」為楷模,後來鄉民們捐錢捐物選擇了面向雙架山,後枕東溪水的風水吉地建起龕亭,從此把關公作為洪瀨鄉閭的保護神。

洪瀨關聖廟歷史悠久,歷代達官名士朝拜行吟,留下諸多詩聯。清代朝議大夫員外郎刑部主事信官王登瀛撰寫對聯云:「元亨利貞剛健中正,美大神聖篤實輝光。」成為關聖廟裡別具特色的一對佳聯。清末名士曾遒所題的:"中條發跡」匾額尤為醒目,備受世人推崇,為該廟增輝添色。洪瀨名士林炳榮題:「維社稷功高武穆,讀春秋德配文宣」等。

1980年,印尼華僑辜雙喜及鄉賢黃則敬熱心倡議,印尼華僑黃海棠發動募捐,於是進行廟宇重修,廟呈石木結構,雕甍彩徹,風吹鈴塔聲聲鳴,上之蜘蛛結網,下之石條鋪邊,異常堂皇壯觀。北上山西進香,得來一聯:「紫霞盤旋劍峰斜飛江海霞,紅霞繚繞刀芒高插鬥牛青」為廟增色。一千多年來蓬萊關聖廟香火鼎盛,歷代不衰,已經成為四方信士朝拜關公的莊嚴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曉娜 的精彩文章:

TAG:黃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