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拿什麼獻給你,我40歲的青春?

拿什麼獻給你,我40歲的青春?

最近借著出差的機會,見到了幾位多年不見的老友。

1、三個40歲大叔的成長故事

Johnson,早年北大本科畢業後去到美國矽谷斯坦福大學深造,回國後加入某高科技企業。這位學霸級的人物事業發展得看起來順風順水,現任該公司某產品單元總經理。

Anthony,某國際知名快消品公司HRD,也是我多年前的同事兼好友,新加坡籍,來中國深耕多年,職業發展得也是風生水起,先後在幾家國際知名500強企業任過職。

Tony,國內某著名央企旗下地產平台公司營銷副總,早年在行業老大哥萬科的職業經歷為他後來的職業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目前公司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業內頗具影響力。

這三位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職業發展令人羨慕,是典型的職場成功人士。然而言談間得知朋友們近幾年過得並非盡如人意,Johnson想創業,Anthony想跳槽,Tony在跳槽和創業之間搖擺。

我問:「你們都已是業界牛X公司的高管,多少人羨慕都來不及,在事業上還有什麼可苦惱的?」

他們不約而同:「目前是這樣,可是不知道未來在哪,方向在哪,沒上升機會了,好像也沒以前的衝勁!目前這狀況不知能持續多久。」

我追問:「你們都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曾立下過汗馬功勞,都是功臣,怎麼會不可持續?」

他們:「公司認可的是個人價值貢獻的邊際遞增趨勢。年輕人成本低,潛力大,未來價值貢獻看好;我們成本高,貢獻已經或即將達到極限,邊際貢獻開始遞減。你說,公司願意為誰的未來買單?」

竟無言以對!

「 我能想到的是要麼創業,要麼等著被淘汰。公司每年都招聘很多有潛質的年輕人,他們衝勁十足,都想削尖了腦袋往上爬,我分分鐘會被他們替換掉。」Johnson補充道。

此時此刻,在三位標準的職場精英身上,看不到《無問西東》中梅貽琦所講的「自信而篤定」。在我看來,他們仨目前的職位和成就,應該說在職場上是跑贏絕大多數人的,但他們仍然逃不脫職場的殘酷和內心真切的危機感。

聚會結束回到酒店,禁不住一遍遍回溯自己這20年的職場經歷:眼前這家單位一待就是13年,也許自己都沒意識到已經在溫水裡待得太久了!

赫然發現,他們仨與我有個共同點:都是四年級的中年大叔了(這裡的「四年級」泛指35歲-45歲),學習經歷和職場經歷也頗為相似。

最近網上對中年人有很多槽點,同齡人馮唐一句「油膩膩的中年大叔」似乎給4字頭貼上了一個粘糊糊的標籤。

華為追求員工年輕化的手段被傳得沸沸揚揚——將18級以上的員工內部退休年齡由45歲調整為43歲,18級以下的普通員工,則從35歲開始識別,逐步淘汰。

馬雲說,40歲了還在打工,就是失敗的人生。這話未免有些絕對,現實是在職場上順風順水的人們,很難在40歲前按時剎車的。而當他們突然醒悟過來時,已經過了40歲了。

前不久剛發生的42歲程序員跳樓自殺事件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本應是國之棟樑、司之骨幹、家之頂樑柱的40歲群體,縱然年富力強、技能傍身、閱人無數、身經百戰,確依掩飾不了堅強背後的脆弱。

2、無法跳脫的職場「中年陷阱」

我們來探討一下職場精英的成長路線圖,他們大多是這樣發展的:名校畢業後通過校園招聘進入到知名企事業單位,從管培生做起;經過兩三年的培養和歷練,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幹;基於優秀的業績表現和成長潛質,得到公司認可,進而晉陞到初階管理者,隨著業績和管理技能的提升,被提拔為中階管理層,高階管理層,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的。發展到這個階段,差不多也就40歲左右了。

然後不可逆轉的遇到了三位職場精英同樣的窘境,被動開始思考未來,若此時能重新給自己定位,開始40歲後新的人生起點,那麼他們也許將會迎來人生新的輝煌。而如果此時沒有這個思索和調整的過程,他們則會沿著成就的思維慣性,進入一個不可逆轉的職場危機,我把它叫做——中年陷阱。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收費站需要撤,收費員遭遇解聘,面臨重新擇業。一個36歲的收費員無法接受這事實,含淚控訴:「我把全部的青春都獻給了收費站,我只會收費。」

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進入「中年陷阱」的例子。她曾是一名優秀的公路收費站的收費員,在這個崗位上她毫無過失。如果不是收費站被撤銷,她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會收費。甚至都沒有思考的機會,她就撲通一聲掉進了「中年陷阱」里。

我的小兒今年4歲了,從呱呱落地開始,太太就在認真籌劃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給孩子吃進口奶粉、輔食和營養品,確保大腦和身體健康發育;從2歲開始參加各種興趣班——美吉姆、樂高、七田真、楊梅紅、朗文英語……體育類、益智類、藝術類、外語類以及琴棋書畫一個都不能少,往全能型選手的方向去培養。去年上幼兒園,想盡一切辦法要上最好的幼兒園,一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最近又開始考慮學區房,找各路前輩學習經驗,認真做功課比較公辦名校和國際學校的優勢劣勢……比她當年高考都認真百倍,為的就是確保孩子能一路順利的升入理想學校,直至哈佛、耶魯。

可以想像上了小學以後,老師和家長們是如何希望孩子每次考試都能考個好成績,順利升入高一級的名校,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國內名校都不過癮了,好多中產家庭的孩子,大學目標都得是常青藤。

以前我從未覺得這條路徑有何不妥,而今我不得不思索:假如一切順利,這條無數家庭為孩子規劃好的必經之路,會不會筆直通往「中年陷阱」?

再說回我這三位朋友,充滿了焦慮和迷茫,全然不見對於過去獲得成功的喜悅,面對未來有太多不確定性,這是剛剛進入到中年陷阱並有所覺察的典型狀態。而「36歲收費員」則是深陷中年陷阱卻不自知了。

概括來說,典型的中年陷阱有三大表徵:

1、過去獲得了較大的職業成功

2、嚴重依賴過去已經形成優勢的經驗和能力

3、對未來感到迷茫

3、40歲人生反轉的機會

當今社會設定好了一套約定成俗的模式,希望大家都按照那套模式成長。比如全天下的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出人頭地一樣,而成龍成風亦或出人頭地的路徑幾乎都一樣。

就像劉慈欣的《三體》中提到的情節:三體人為了征服地球進而消滅地球人,派了智子到地球,鎖死了地球上的基礎物理學,設定了人類的認知界限,使得人類無可逃脫,只能乖乖等著三體艦隊的到來,迎接最後被消滅的一刻。區別是,三體人設定的這套模式,是三體人有意識設定的,而我們的現實社會的這套成長模式,卻是無意識的,並且到現在為人們依然沒有意識到那結果竟是將人推入不可逆轉的「中年陷阱」。

更可悲的是,深處「中年陷阱」的人,為了掩飾自身生存力的下降,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排擠他人,搞職場政治,刷新存在感、拓展存在域。於是乎,組織內山頭林立,兔死狗烹。得勢的人春風得意,失勢的人怨天尤人。

其實都是弱者的表現。

40歲的人生,難道就沒有反轉的機會了嗎?

有,一定有!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走向那一扇為你打開的窗戶?

那扇窗戶通向另一個未知的世界,需要你換一個眼光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並勇敢去體驗。

如果沒有重新出發的勇氣,你就不會是那位眼睛閃耀著光芒的出發的少年。

說人話就是,我們需要蝶變,主動來一場顛覆式創新,將過去的業績和成就歸零,更新出一個升級版的自己。

並不是說,我們要將自己的過往完全抹去,能力和經驗都還在,只不過我們要「進化」到一個全新的狀態,讓自己去適應、乃至創造一個新的領域,讓自己迭代,從而給自己打造一個新起點。

光輝而鮮亮的生命,在於追求生命不息、進化不停、迭代不止!

動力來自哪裡?

答案是:找到你內心真正的需求,那源於你生命的第一價值!

電影《無問西東》中吳嶺瀾所探尋到的內心的真實,生命中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別人眼中的我。這有點類似於李善友教授提到的「第一性原理」,亞里士多德眼中的「First Principle」。

這個價值,不會因為你到了40歲就失去光彩,不會讓你失去動力,恰恰是你動力的持續源泉。我們的能力、知識的培養和形成,不是為了要做而做,而應是我為什麼而做。

我的一位好友10年前開始創業,十年磨一劍,直到今年他的公司才算進入一個相對良性的狀態,但也還是沒有賺到一套一線城市房子錢。

我跟他算過一筆賬,如果他10年前將那筆創業的資金拿去買套房,今天可能有不止20倍的財富增長,還不算期間可能運用的資金槓桿進行複核投資等操作帶來的收益。

我說你後悔嗎?他說,不後悔!因為干這個,讓我感覺我在真真切切的活著。確實,這十年來,他堅韌執著,痛並快樂著。能堅持下來,正是源於他對自己事業的熱愛,肩負使命感,全情投入,賺錢早已不是最終的目的。

讓他感覺到自己活著的那個點,就是他對自己生命所定義的價值。

願你我都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找到那個讓生命有價值的點!

你一定想知道,繞不開的職場」中年陷阱「真的無解嗎?

後續我會有關於如何避免跌入」中年陷阱「,以及掉進去之後如何爬出來等系列文章及案例與大家分享,敬請關注!

聲明:本文系「一派先生」公眾號原創文章

歡迎轉載

但請註明作者「一派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理天階會 的精彩文章:

TAG:管理天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