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雞扶風百年祠堂祭祖竟是劉邦後裔

寶雞扶風百年祠堂祭祖竟是劉邦後裔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黃河)長幼列序,手執香燭,輪流跪拜,2月16日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寶雞扶風縣杏林鎮西街的劉氏宗祠鑼鼓喧天,村民們扶老攜幼紛紛前來,共同祭拜先祖,祈福迎接新年。

據族譜及祠堂石碑記載,杏林劉氏本為漢皇族劉氏後裔,最早居於西安大雁塔,唐末因避黃巢起義而遷至扶風。劉氏遷居此地後,最早被稱為劉家塬。宋代時,名醫石泰居住於此為人醫病,先生喜杏,病癒者紛紛栽植杏樹為報,久而杏樹成林,故而改名為杏林,「杏林高手」「譽滿杏林」等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以前,西安大雁塔附近的劉氏後人每年大年初一都要來我們祠堂祭祖,我們要用扶風臊子面來招待他們。」杏林劉氏宗族現任族長劉振傑告訴記者,從一世祖到現在,已經千年過去了,如今杏林鎮三個村裡共有12個村民小組為劉氏後裔,人口約有1200餘戶、4000餘人。每年大年初一和清明節在祠堂舉行祭祖儀典是傳承了上百年的傳統,以此表達對先祖的虔誠敬意及深遠思念。

88歲的劉尚勤老人是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之一,今年由他帶領族人一起上香祭拜。他告訴記者,這間祠堂原修建於清光緒十七年,民國四年進行過擴建,為四進式院落。解放後曾作糧倉、學校使用,不幸十年動亂,祠舍破壞慘重,現在的祠堂為1997年全村集資重修。劉尚勤老人說,清代祠堂他小時候見過,雕梁綉柱,清輝肅穆,與之相比,如今的祠堂雖然簡單了些,卻額外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正是這間小小的祠堂,將分散到3個村裡的1200餘戶劉氏後裔聚在一起,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把劉氏家風繼續傳承下去。

祠堂作為一個家族的象徵,是供奉祖先,展示家族史和教育後輩立身處世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養息心靈和寄託鄉愁的港灣。「小時候經常聽老人講以前的人和事,有種講故事的感覺,可當你走進祠堂、翻開族譜,你才會真正有一種對歷史的敬畏。」80後劉氏族人劉鈺濤說,在外工作每年回家過年都要來祠堂祭拜,這裡可以最強烈地感受到宗族和家的意義,感受到自己的根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雞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寶雞又一條高速開工!這些縣區、鄉鎮將受益……
震撼!今早上萬名寶雞人一口氣跑了10公里……

TAG:寶雞新聞網 |